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定义全球化

“全球化”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从此,无论是在通俗文献还是在学术文献中,人们一直用它来描述一种进程、一种状态、一个体系、一股力量或一个时代。由于这些众说纷纭的说法意义大不相同,因此不加辨别地使用它们经常会让人感到晦涩难解,从而造成混乱。假如草率地把进程和状态合在一起,就会出现无效的循环论证式的定义。例如,经常说的那个同义反复的定义——“全球化(进程)导致更多的全球化(状态)”——就无法让我们分析原因和结果之间的意义差别。因此,我建议用 全球性 这个术语来表达一种 社会状态 ,它的特点是: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关联和流动,使许多通常存在的界限变得无关紧要。然而,我们不能认为“全球性”是指一个确定的、不再发展的终点;相反,这个概念指一种特定的社会状态——和其他的状态一样,它注定会被具有独特本质的各种新的社会状态所取代。比如说,不难想象,全球性可能会成为一种叫做“星球性”的东西——对太阳系进行成功殖民后带来的一种新的社会构成;而且,我们可以轻易地想象出全球性的不同社会表现:或者主要建立在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的价值观念以及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经济制度之上,或者体现为更多社区性和合作性的社会安排,其中包括了较少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所有这些可能的表现都证明了,全球性在本质上是 不确定的 。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许可以更好地判断哪个表现将可能占据上风。

可是, 全球化 这个术语应该指一组 社会进程 ;人们认为这些进程把我们的社会状态转化为了一种具有 全球性 的状态。这样,全球化的核心就是人类联系的多种变幻莫测的形式。确实,“全球化正在发生”这个流行的说法包含了三条重要信息:首先,我们正在慢慢地远离自16世纪以降渐渐兴起的现代性状态;第二,我们正在走向(后现代)一种具有全球性的新状态;第三,我们尚未达到这种状态。确实,如“现代化”和其他以词缀-ization结尾的动名词一样,“全球化”这个术语暗示着活力,它以清晰可辨的模式,最好地体现在了“发展”或“展开”这一类的观念里。这种展开可能发生得很快也可能很慢,但它总是对应于变化的观念,因此,也意味着当前状态的转变。

因此,探讨全球化动因的学者特别喜欢追踪与社会变化这一主题相关的研究问题。全球化是如何发生的?是什么在推动全球化?是一种原因还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全球化是统一的进程还是不均衡的进程?全球化是现代性的延续还是与现代性的根本断裂?全球化与先前的社会发展有什么不同?全球化会制造新形式的不平等和等级制度吗?值得注意的是,把全球化概念化为一种持续的进程而不是固定的状态,这就迫使研究者要密切注意不断变动的时空观念。由此可见,全球化研究者为什么特别注重历史分析和社会空间的重构。

全球化是一组促使我们走向全球性状态的社会进程。这种说法可以消除出现循环论证式定义的危险,但这只是从定义上给出了这一进程的一个特点,即它正在走向更大程度的相互依存和一体化。这样笼统地定义全球化,我们就会对它的其他性质所知甚少。为克服这一缺陷,我们必须认识到全球化不同于另外一些社会进程的其他特点。然而,一旦研究者为进一步聚焦于所讨论的现象而增加其具体性时,就会引发更多对这些定义的学术论争——现在我们所谈的这个主题也不例外。全球化之所以仍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其原因之一就是,学术界对何种社会进程构成了全球化的本质还未达成共识。

虽然见解各不相同,但在学术界众多企图认识全球化进程的本质特点的观点中,我们仍然可能发现它们在主题上存在一些重叠之处,比如说下面五个有影响的全球化定义。这五个定义认为在这一现象的核心存在着四个显著的性质或特点。首先,全球化关系到新事物的 创造 与现存的社会网络和活动的 ,它们不断地越过了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之间的界限。如同我们在半岛电视台这个实例中看到的那样,造就当今的卫星新闻公司需要联合专业的互联网络、技术革新和政治决策——这样,超越地方结构的新社会秩序才能得以出现。

全球化因此可以定义为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强化,它把相距遥远的各个地方联系起来,使得远方的事件影响当地发生的事情,反之亦然。

伦敦经济学院院长安东尼·吉登斯

全球化这一概念反映了世界交流的极度扩张以及全球市场的视野,这两者都比现代性的前期阶段看上去更加直接和真实。

杜克大学文学教授弗雷德里克·詹姆森

可以把全球化看做一个进程(或一组进程),它体现了社会关系和事务在空间组合上的转变——无论是从广度、强度、速度还是从冲击力上来说——生成了洲际或跨地区的流动,以及活动、互动与权力运作的网络。

伦敦经济学院政治学教授戴维·赫尔德

作为一个概念,全球化既指世界的集约化,同时又指世界整体性意识的日益强化。

匹兹堡大学社会学教授罗兰·罗伯逊

全球化压缩了社会关系的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方面。

美洲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詹姆斯·米特尔曼

全球化的第二个特点反映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和相互依存性的 扩张 延伸 中。当今的金融市场遍布全球,电子商务夜以继日地进行着。在各大洲都出现了大型购物中心,为那些具有购买力的顾客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包括各个部件分别在不同国家生产的产品。让我们回到最初的例子,现在我们知道,奥萨玛·本·拉登的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迅速扩大了其活动空间。在新技术和撤销经济管制的协助下,恐怖组织的分支在五大洲的许多国家涌现出来,这最终使“基地”组织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恐怖网络,它能够以迄今为止令人难以想象的规模策划和发动袭击。在一些较为温良的组织如非政府组织、商业企业、社团、不计其数的地区性及国际性的机构和协会那里,也存在着同样的社会扩展的进程,比如联合国、欧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非统组织、南方共同市场、无国界医生组织、大赦国际组织、科学家关注联盟、世界经济论坛、微软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等。

第三,全球化与不断 强化 加速 的社会交流活动有关。因特网在瞬间传递来自远方的信息,卫星为消费者实时提供遥远地区发生的事件图像。正如安东尼·吉登斯的全球化定义所指出的那样,全球社会关系的强化意味着远方发生的事件会影响某个地方性的事件,反之亦然。换句话说,全球化和地方化这两个看似对立的进程,实际上彼此包含:“地方的”与“全球的”形成了一个空间连续体的两个终端,而“民族的”和“区域的”则是这个空间连续体的中心部分。

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一点,让我们再次回到奥萨玛·本·拉登的例子上去。有理由认为,美国和印度计算机实验室的技术突破,以及华盛顿特区、布鲁塞尔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政治和军事决策在不断地影响着他的恐怖主义战略;同时,奥萨玛·本·拉登的战略也深刻地影响着美国政治家、英国军事工程师和以色列特工的各种活动。人们常说“全球化压缩了时空”,这其实就是说,事情发生的速度在加快,距离在大幅度地缩小。如西班牙社会学家曼努埃尔·卡斯特所指出的那样,如果没有新信息和交通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技术革命,当今的全球“网络社会”就不可能出现。这些不断进步的革新正在重新塑造人类生活的社会图景。

第四,社会相互关联和依存的产生、扩展及强化不仅局限于物质与客观的层面。如罗兰·罗伯逊的定义所示,全球化也涉及人类意识的主观层面。因此我们必须记住,全球化也意味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社会间的相互依存日益明显,社会互动迅猛发展。他们认识到地理界限和距离的重要性已日渐消退,从而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正成为全球整体的一部分。这些全球相互依存的经历旷日持久,日益加强,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个体和集体身份,也因此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在现实中的行为方式。

现在,我们似乎已经认识到了全球化的一些本质特性,由此,可以这样来定义全球化:

全球化指的是一组多向度的社会进程,它们创造、增加、扩展和强化了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交流和相互依存性,同时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本地与远方世界之间的联系正在日益深化。 YBHU02p1v6Tq5W5IPQY5xVMqu7qLsEIdZAfqGP5pEDSnDmestmyrppfRrMTWa4S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