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盘声名狼藉的录像带没有日期,专家们估计它是在播出前两个星期内录制的。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录像带的发布时间似乎经过精心策划,正好赶在美国对阿富汗的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发动空袭的那一天。虽然奥萨玛·本·拉登和他的高级幕僚躲在偏僻的山区,但他们肯定拥有高科技录音设备。而且,“基地”组织成员消息灵通,他们显然能够快捷地利用复杂的信息和通讯网络,在确切的时间掌握有关国际形势。本·拉登曾义正词严地谴责现代性的力量,但正是依靠20世纪最后20年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他领导的组织才能得以顺利运行。
为进一步说明这个明显的矛盾,我们可以分析国与国之间复杂的依存链,依靠它,本·拉登的信息才能传送给世界各地的亿万电视观众。录像带从阿富汗东部封闭的大山里一路飞到了首都喀布尔,然后又不知由谁带到了当地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办公室外。五年前,国家出资修建了半岛电视台这一电视网络;作为一个阿拉伯语的新闻时事频道,当时它仅提供有限的几个节目。在半岛电视台设立之前,阿拉伯国家根本就没有最前沿的电视新闻业——如可自由表明立场的公众话题采访和观众可电话参与的现场访谈节目。然而在仅仅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在被欧美火箭和宇宙飞船送入轨道的卫星的强大支持下,半岛电视台就开始为中东观众昼夜不停地播放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节目了。
事实上,随着圆盘式电视卫星天线体积的缩小和大幅降价,半岛电视台的市场份额又进一步扩大了。不经意间,人们发现,即使低收入人群也能买得起这类技术设备。在世纪之交,五大洲的人们已可以全天24小时观看半岛电视台的节目。2001年,半岛电视台总裁与有线新闻网——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超级跨国公司旗下的一家主要的新闻网——签署了一项能带来巨大利润的合作协议,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半岛电视台在全球的扩张。几个月后,当全世界都在关注阿富汗战争,半岛电视台已然成为一家势力强大的全球性媒体。它可以把设备租赁给一些重要的新闻媒体,如路透社和美国广播公司,还能向美联社和英国广播公司出售卫星时段,甚至还与另外一家美国全国有线广播公司合作,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阿拉伯语的经济新闻频道。
由于不受国界和地形的限制,这些四处扩张的新闻媒体之间能够有效地开展合作。仅在奥萨玛·本·拉登的录像带送到位于喀布尔的半岛电视台办公室几个小时后,有线新闻网就得到并播放了这盘录像带的副本。布什政府对当代神速的信息交换始料未及,于是要求卡塔尔政府“约束控制好半岛电视台”,宣称未经事先磋商就轻易播出本·拉登的录像带会导致阿拉伯国家反美情绪高涨,从而威胁和破坏美国的战事。然而,“损失”已无可挽回,只要拥有电脑和调制解调器,人们就可以在网上观看录像带的片段,浏览本·拉登的全文声明。半岛电视台的网站迅速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其日点击量达七百多万次。
显然,这一系列国际间的相互依存和联系使本·拉登的声明快速地传遍了全世界。然而同时必须强调,即使是那些反对、谴责现代性的人也无法逃避全球化的进程。为了广泛传播信息和吸纳新成员,反现代化的人也不得不利用由全球化提供的工具。本·拉登在录像带里的着装打扮就表现了这一点:他内穿阿拉伯的传统服装,外套流行的越南军绿色战服。其实,他的衣着体现了时下的碎片化和交叉化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全球化研究者称为“杂交化”——全球经济和文化交流带来的不同文化形式和风格的混合。实际上,那件色彩斑驳的战服上的浅色富有象征意义,暗示着它来自前苏联,同时让人想起在20世纪80年代,本·拉登和其他伊斯兰军人曾以激烈的游击战抗击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本·拉登那支从不离身的AK-47式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也可能来自俄罗斯,虽然人们知道,四十多年来全世界数十家兵工厂都在生产这种常见的武器。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共生产了七千多万支卡拉什尼科夫步枪,至少有五十个国家曾用它来装备军队,从而使它成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武器。可见,本·拉登的AK-47步枪可能来自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然而过去20年间,有组织的犯罪正在快速地向全球化方向发展,因此不难想象,本·拉登的那支枪可能是“基地”组织和俄罗斯黑手党这类强大的国际犯罪组织走私的军火。那支枪也可能是通过秘密武器交易进入阿富汗境内的。
如果仔细观察本·拉登的右手腕,就不难发现另一点线索,它也会帮助我们理解全球化的强大动因。当本·拉登对着话筒蔑视美国及其盟国时,挽起的衣袖让人注意到他戴着一块时髦的运动手表。看到这只价格不菲的手表,记者们纷纷猜测它的来路。最后他们一致认为那是一块天美时手表。这种表如同苹果派一样也是美国的特产,而它居然出现在“基地”组织领导人的手上,这真是颇具讽刺意味。毕竟天美时公司的前身是19世纪50年代成立的沃特伯里钟表厂,它位于康涅狄格州的诺格塔克山谷,在整个19世纪那里一直被人们称为“美国的瑞士”。现在,天美时公司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和世界上65个国家的附属企业和营销部保持密切的业务关系。它的公司雇员来自世界各地,其总数达7500人。他们多来自低收入的南半球国家,已经成为了天美时公司全球生产进程的主力。
通过简要地解构录像带里一些重要的形象特征,就不难理解,阿富汗山洞前那个反现代的恐怖分子的形象为什么看上去那么的不合时宜,但实际却表现了全球化的基本动因。确实,正是由于世界各地间的相互依存正在以史上最快的速度增强,地方主义与普世主义势力之间的冲突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像“基地”组织这样的国际恐怖组织的出现不过是全球化现象的诸多表现之一。正如本·拉登“纯粹的伊斯兰”这一浪漫的意识形态本身就是现代想象的结果一样,我们的全球化时代,以它对技术的迷恋和批量销售的商品,持久地激起了强烈的反全球化潮流。
对奥萨玛·本·拉登的解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来自现实生活的实例,它解释了全球化错综复杂而有时又自相矛盾的社会动因。现在,我们可以从一个更有利的视角出发,给全球化总结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定义;这样人们就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全球化这个备受争议的概念,让它不再如大家所说的那样难以界定和难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