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顾肃

人类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累起了各种各样的智慧,各个国家、地区和时代的人们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中,古代希腊的科学和哲学的思想成果就相当辉煌灿烂,一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可以看到其重要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正是古代希腊科学和哲学的集大成者,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在自然哲学、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领域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可以说,不了解亚里士多德,就无法了解古代希腊人的智慧成果。今天,人们在讨论各种哲学和伦理的问题时,也会一再地引用到亚里士多德。正是因为他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浩如烟海的著述提出并且总结了许多问题,他为后来西方思想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所以,有西方哲学家说,整个今天的西方哲学都不过是古代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注释。此言虽然概括得有点过分,有些厚古薄今的味道,但从一个角度告诉人们,古代希腊这两位哲学大师伟大的思想贡献。

英国哲学家巴恩斯所写的这本《亚里士多德的世界》,篇幅虽然不大,却用简洁明快、凝练概括的语言,全面地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事迹,以及在科学和哲学各个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让我们读后对于亚里士多德其人其著其思想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而且,作者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理解,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与我们传统的看法有所不同的亚里士多德。

的确,亚里士多德的众多作品并不容易阅读,因为其中的大部分是其个人的讲稿,并不是精心修改成的系统阐述的著作。本书作者在此建议我们一个好的阅读方法:“拿起一本专题论文时把它看做一组讲稿,设想自己要用它们讲课。你必须扩展和阐述其中的论点,必须使过渡显得清晰;你可能会决定把一些段落转换成脚注或留做下次讲课用。”用这种身临其境的解读方法可以发现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发展脉络,理解他的研究成果何以用如此这般的方式来阐述。而这样的解读和理解恰恰可以让我们从亚里士多德那里汲取灵感,为研究和解决今天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中庸之道,这不仅是他所信奉的伦理原则之核心,也是他思想方法的一大特色。他在提出和阐述一种思想和原则时,通常先众采各家之长,表述几方面的看法以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许多时候,他把前人和同时代哲学家的成果加以综合,提出全面系统的理论,比如他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实在本身或实体,而这实体首先是指独立存在着的个别事物。他在实体学说的基础上探讨了事物生灭变化的原因,把它们归结为四种: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即所谓“四因说”)。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把四因归结为形式和质料两个方面,指出所有事物都是形式与质料的统一,但二者在事物形成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这些论述是对前人和同时代哲学家思想的总结,但又不是简单的凑合,而是有机的综合和统一。在认识论上,亚里士多德一方面认为认识起源于感觉,而感觉是外物作用于感官的结果,强调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理性的作用,并承认有不死的理性灵魂。总之,他不是坚守一个极端,而是尽量全面地论述问题。当然,在某些方面,他带有折衷主义的倾向。这种思想方法,把亚里士多德与他的老师柏拉图区别了开来。柏拉图通常是持守一个理想化的理念模式,然后内在一致地进行论述。正因为如此,柏拉图成了西方思想中刚性哲学的代表,他是理想主义思想的典型,而亚里士多德则是所谓柔性哲学的祖师爷,是现实主义思想的大师。

亚里士多德是形式逻辑的奠基者,第一次把形式逻辑变成系统的科学,他的众多论述都建立在三段论的基础之上,从而也为后来西方科学和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逻辑基石,严格的三段论的思维训练成了此后西方理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论的基础。亚里士多德也是伦理学大师,他在诸多著述中反复强调理性原则,主张中庸之道,提倡过有德性和静观的生活,甚至他的幸福观也建立在理性和智慧的基础之上,认为只有追求哲学智慧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他从多个角度阐述过度和不及都会败坏人的德性,唯有适度才能造就德性。一直到今天,西方伦理学中关于德性的学说,特别是近年社群主义者关于恢复和追寻德性的论述,也以“回到亚里士多德”为主旨,由此足见亚里士多德思想的远见和深远影响。在政治领域,亚里士多德也是政治学的开山祖,他强调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从主张少数贤人的政治转向赞成立宪共和政体,即一种介于三种正常政体之间并吸收其各自优点的混合政体。他提出最好的政治社会是由中等阶级的公民组成的,而法律的统治优于个人的专横统治,这些都被西方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事实所验证,让人不断地回忆起这位大师两千多年前所提出思想之睿智和远见卓识。

本书即从各个方面简明扼要地、全面地论述了作为公众人物和大科学家、思想家的亚里士多德的伟大贡献。把这样一本篇幅不大的书从英文翻译成中文,实属不易,因为涉及的领域相当广阔,专业术语也很多。本书的中文译者作出了认真的努力,追踪亚里士多德所涉及的众多学科领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翻译。整个中译本表达准确,文句通顺,对于广大读者包括高校师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亚里士多德的科学研究和哲学思想,大有益处。特此予以推荐。

2010年1月于南京 ydUbtKvNCxPlsMEBNEZ/36w7k0bQtTVsR8An5zRIzO5lofuM5YO9yxnNhAk3zYK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