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马基雅维里辞世已近五百年,但他的名字仍是狡诈、阴险和政治事务中背信弃义的象征。莎士比亚所称的“心狠手辣的马基雅维里”从来都是道德论者仇视的对象,无论他们属于哪个阵营,保守还是革命。埃德蒙·柏克声称在法国大革命“民主暴政”的根基里看到了“马基雅维里式政策的可憎信条”。马克思和恩格斯谴责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原则时同样言辞激烈,只不过他们坚信真正奉行“马基雅维里式政策”的是在革命时期试图“扼制民主能量”的那些人。双方一致认为,马基雅维里主义的种种罪恶对政治生活的道德基础构成了最严重的威胁。

马基雅维里俨然已经臭名昭著,给人贴上马基雅维里分子的标签仍是政治论争中攻击敌人的利器。例如,亨利·基辛格曾在一次著名的访谈(发表于1972年的《新共和》杂志)中阐述自己的政治哲学,特别讨论了担任总统顾问的经历。采访者评论说,“听你说话,我们时常关心的不是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总统,而是马基雅维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你”。这层联系显然让基辛格避之不及。他是马基雅维里分子吗?“不,绝对不是。”他受到了马基雅维里的任何影响吗?“绝对没有。”

马基雅维里的恶名背后到底是怎样的图景?他活该被人诅咒吗?他在主要著作中对政治行为和政治道德究竟提出了什么样的见解?这些就是我希望在这本小书里回答的问题。我的观点是,要读懂马基雅维里的理论,我们首先必须还原他在《君主论》、《论李维罗马史前十卷》和其他政治著作中所关注的问题。而要获得这样的历史眼光,我们又必须重构他当初写这些书时的语境——既包括古典哲学和文艺复兴哲学的思想语境,也包括16世纪初意大利城邦生活的政治语境。一旦我们将马基雅维里放回他最初形成自己观点的那个世界,我们就能逐渐领悟到,他对同时代主流道德观念的批判是多么卓尔不群。而一旦把握了他本人道德观的种种内涵,我们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每当人们讨论政治权力和领导术时,仍会频繁提及他的名字。 rvWOp+kM4cif7KA0pDUKtR2HXmbSO91QZ0HKomk59aUsiyHwKnnIEVbs3FDPJw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