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透镜法则|

我们是怎样的人,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别人

我不想加入任何俱乐部,虽然他们都想吸纳我成为会员。

——格罗克·马克斯( Groucho Marx

扪心自问:
我对别人的感觉是什么?

警惕那些“建议”

刚到新单位,是否碰到有资深的同事指点你:提防这个人,注意那个人。这种情形我曾遇到过好几次。得到第一个领导职位时,前任就告诉我要注意两个人:奥德丽和克劳德。他告诉我:“他们会让你麻烦不断。”所以上任时,我就有他们会惹麻烦的心理准备。

首先,我注意到了奥德丽,她身强体壮而且个性很强。(我和她其实很像!)大出所料,我和她的共事最终成了我美好的经历。她很自信,又能干,总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我们有着很好的工作关系,她还成了我的私人朋友。克劳德是一位农民,他热爱教堂,实际上,他是教会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35 年以后,他仍旧是),但这并没有让我感到尴尬。我有什么资格期望这个年纪大我两倍、一辈子都待在教会里的人听命于我呢?就仅仅因为我坐在领导人的位子上,有个头衔吗?我把与克劳德和睦共事当成目标,结果我们相处得很好。

后来,接受第二个教会的职位时,前任同样警告我:“小心吉米,每件事他都会和你对着干。”到任第一周,我就和吉米过了招。我们进行了一次艰苦的对话,但吉米也让我了解到,他爱上帝,爱教堂,也愿意和我共事。后来在那儿的几年中,他成了我的头号助手。他确实很会战斗——成为我最有力的支持者。我找不到比他更好的团队成员了。

我接受第三家教会的职位时,前任邀请我和他谈谈,传授给我对付问题下属的谋略。有了前两次的经历,我知道他是真心想帮我,但我还是很客气地婉拒了。我已经在领导职位上历练很久,认识到他所谓的问题下属未必就是我的——反之亦然。他信赖的人,我并未会有联结;那些对他避之唯恐不及的人,或许会成为我的得力助手。为什么?因为我们是怎样的人,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他人。

你是自己的透镜

自己既定的想法会影响看待事物的方式。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大学时的一次经历,我受邀担任好友拉尔夫·比德尔( Ralph Beadle )的伴郎。在婚礼前一晚上,我和他待在一起。婚礼当天一大早,拉尔夫想去抓松鼠(我想没有什么事情像捕猎小动物,更能让人平缓紧张的神经的了)。拉尔夫借给我一支猎枪,我们一起到了树林里。逛了一会儿,一无所获。

“松鼠在哪儿?”我很急躁,不停地问拉尔夫,还乱踩一通,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

问了六七遍后,拉尔夫终于说:“约翰,你待在树林这边,我到那边去。”

拉尔夫离开还不到两分钟,我就听到“砰!砰!”两声。但我还是没有看到松鼠,于是索性坐在树林里休息,心想要是带本书来多好啊。闲来无事的我开始看旁边花栗鼠嬉戏,其间,不时听到一两声枪响。我又开始想,拉尔夫一定打到不少松鼠!

几分钟后,拉尔夫慢悠悠地回来了,狩猎袋装满了他的收获,而我却一只松鼠也没看到。

“为什么所有的松鼠都到你那边去了,我这里一只都没有!”我埋怨说。

拉尔夫摇摇头笑了笑。

你的性格是怎么样的、你是什么样的人,都决定了你怎样看待问题。你不可能和你的观点分开。你的性格和你经历的每件事都会为你看待事物的方式染上色彩。它们是你的透镜。

你是怎样的人,决定了你的眼界如何

有个科罗拉多州人搬到得克萨斯州,建了一所带落地窗的房子,透过窗子可以眺望绵延百里的牧场。有人问他如何享受这远眺的乐趣,他答道:“唯一的问题是没有什么可看的。”同时,一个得州人搬到了科州,也建了一所带落地窗的房子,透过大窗可以远眺落基山脉。有人问他是否喜欢这片风景,他答道:“唯一的问题是,因为大山挡着,我什么也看不到。”

故事听起来有点夸张,但都说明了一个事实:“你是谁”影响“你能看到什么”。同一间屋子里的人看同一件东西,感觉各不相同,妻子玛格丽特和我就是这样。在聚会上和别人聊天,她会凑过来问:“穿蓝色运动衫的那个人跟你说什么呢?”我却不知道她指谁。玛格丽特魅力超群,时尚感很强,我却不行。我看人时,不会注意对方的穿着:和我一样,穿的不都是衣服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这就为我们看待事物戴上了有色眼镜。周围的事物不会决定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的内在决定了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和视角。

你是怎样的人,决定了你看待他人的方式

一位旅行家快到某大城市时,向路边闲坐的老者打听:“这个地方的人怎么样啊?”

“你来的那个城市市民如何?”老人问。

“很可怕!”旅行家答道,“卑鄙、难以信赖、让人嫌恶、一无是处。”

“啊!”老人说,“你会发现这个地方的人也一样。”

第一位旅行家刚过去,另一位旅行家接踵而至,也问相同的问题。老人同样问其对刚刚访问过的城市的市民作何观感。

“他们都是好人:诚实、勤奋、慷慨、宽容,”第二位旅行家赞不绝口,“我真的舍不得离开那个地方。”

老人答道:“这里的市民和那个城市的市民一样。”

人们看待他人的方式正是自己内在品质的反射。

如果我是讲信用的人,我会认为其他人也是值得信赖的。

如果我是吹毛求疵的人,我看其他人也是满身缺点。

如果我是有爱心的人,我看其他人也都富有同情心。

你谈论他人、与人交往时,你的性格特质会自然流露。根据简单的观察,不认识你的人能够看出你许多特质。

你是怎样的人,决定了你看待生活的视角

在讲演会上,我常常讲一个老故事。祖父在沙发上打瞌睡,孙子们想开个玩笑。就从冰箱里取出一块极呛鼻的干奶酪,抹在祖父的胡子上,然后躲起来静待好戏开场。

过了一会儿,老人的鼻子开始抽动,随后开始摇头晃脑,最后祖父突然直挺挺坐起来,气咻咻地四处张望,嚷道:“这儿的什么东西臭了!”

他起身,摇摇晃晃钻进厨房,使劲闻了闻,叫道:“这儿也有臭味。”

他决定到外面呼吸点新鲜空气,当他深呼吸时,臭气又扑面而来,“全世界都发臭了!”他无可奈何地说。

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因为自己鼻子上有干奶酪,所以感觉全世界都臭气熏天。对祖父来说,他可以用肥皂和水清除污物,还回原来的清凉世界。但如果一个人心藏污物,想除掉可就困难多了。想改变看待生活的方式,唯一的办法,是先改变自己的内在。

我们都有一个内在参照模式,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人生的态度、构想和期望。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是乐观还是悲观,愉悦还是愁苦,信任还是猜疑,热情还是矜持,勇敢还是怯懦。这些不仅关系到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也涉及如何让他人对待我们。埃莉诺·罗斯福( Eleanor Roosevelt )说:“除非你愿意,否则没有人能让你小看自己。”用心理学家菲尔·麦格劳( Phil McGraw )的话来说,“是你教给了别人对待你的方式。”你传递给他人的是你看待生活的态度;你如何看待生活则源自你是怎样的人。

多年前,我有幸给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 NFL )的圣路易斯公羊队( St.Louis Rams )讲授领导力课程。课后,球队邀我参加他们的一场比赛,并获允和教练、球员的配偶们坐在一起。我正好坐在该球队副总教练兼攻击教练约翰·马茨克( John Matsko )的夫人金·马茨克( Kim Matsko )旁边。闲聊时,我问她最喜欢居住过的城市中的哪一个(她曾在俄亥俄州、北卡罗来纳州、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密苏里州居住过)。她答道:“现在住的城市。”

“啊,那么你最喜欢圣路易斯?”我问。

“不,不是。我最喜欢现在住的地方,”她答道,“这是一种选择。”多么好的心态啊!如果你也能保持像她那样的视角和感觉,你就会经常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你是怎样的人,决定了你能做什么事

在《动物公司》( Animals Inc. )中,盖洛普公司的肯尼斯 A. 塔克和范达娜·奥尔曼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农场动物们之间的寓言故事,借以指出公司对员工的错误管理。农场掌管者坚信任何人经过训练都可以无所不能,于是要求耕田的牛操作电脑,鼓励害羞的绵羊做电话销售。我最喜欢的情节是:稻草人被指派到鸡舍里下蛋。它忙碌了一整天。从体形上说,它完全合乎标准。周围的母鸡们都产下了蛋,它还在屡败屡战。一天下来,精疲力竭,却一只蛋也没产下来。

你可能会想,当然,它根本不会下蛋。母鸡下蛋、牛拉犁、绵羊生产羊毛,天经地义;天赋影响了我们能从事什么工作。与天赋和能力一样,思想和态度,也是我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定了我们究竟能做什么。我们无法将其从身上区分开来,如果期望值和自身的特质不匹配,就会陷入失望之中。

五大因素决定我们是怎样的人

什么因素决定了我们是怎样的人呢?原因也许有很多,但我认为其中 5 个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1. 遗传基因

我和玛格丽特年轻时,天真地以为遗传只占人的组成特质中的一小部分,而环境因素占了 98% 。按照自己的样子来塑造孩子,他们将来就是你的翻版。我们收养了两个孩子,伊丽莎白和乔尔·波特。我们发现,虽然教养、个性培养、教育以及精神指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无论环境怎样变化,一些内在固有的东西始终无法改变。

遗传因素有好有坏。出生时,就已经有了某些优秀的品质和特性,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一样。但也有一些是你不喜欢的。你只能学习适应它们。个性方面,你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如果是天赋,就进一步发挥优势。

对此你无法选择。你不可能改变自己的基因。幸好,只有这一项你无法通过选择改变,其他四个都可由你决定,至少你可以做出一些改变。

2. 自我形象

诗人 T.S. 艾略特( T.S.Eliot )说,“世界上一半的伤害皆因人们想让自己看起来很重要,他们并非存心伤人。他们只是太醉心于自我感觉良好,从而陷入无休止的挣扎之中”。人们像水一样,能够找到自己的水平层次。一个拥有负面自我形象的人会假想有糟糕的事情发生,破坏关系,并发现其他人也是负面的。那些拥有积极自我形象的人会期望好事情发生。而那些拥有积极、正面自我形象的人可能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并能看到他人的成功潜能,为其他成功者所吸引。正如心理学家纳撒尼尔·布兰登( Nathaniel Branden )所说“和那些自我认知水平相当的人在一起,我们会感觉最舒服自在,最有‘在家’的感觉,有相反认知的人可能在某些方面会吸引你,却不会有这种‘自在’的感受。”

传说,某天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Oliver Wendell Holmes )在街上散步,一个小女孩加入了他的行列。

当女孩转身要回家时,这位著名的大法官说:“如果你妈妈问你去哪儿了,就告诉她和霍姆斯散步去了。”

“好啊!”女孩自信地说,“如果你的家人问你干什么去了,就告诉他们刚和玛丽·苏珊娜·布朗散步去了。”看,这就是积极的自我形象。

3. 生活经验

从前,村民们告诉年少的羊倌:“如果看到狼,就大喊‘狼’,我们就会带着枪和猎叉赶过来。”

第二天,小羊倌正在放羊,看到远处有只狮子,他喊道:“狮子!狮子!”但没有一个人来。狮子吃掉了好几只羊,小羊倌气得发疯。

“我喊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来?”他问村民们。

“我们这个地方没有狮子,”村民回答,“你留心狼就行了。”

小羊倌学到了宝贵的一课: 人们只会对其愿意相信的东西做出反应。 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经验。

你是否也是如此呢?回忆一下童年的经历,如果你在运动方面很拔尖,它将有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如果你善于交朋友,你很可能愿意和人扎堆儿;如果你曾被忽视,或遭虐待,它将带给你另一种影响。你经历的每一件事都塑造了今天的你。

我们无法选择所有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孩提时代的。但我们可以对现在的生活作出选择。我们可以选择配偶,选择职业,选择去何处度假,选择是否锻炼身体,选择学习什么。那些有着艰辛过去的人,可以选择是否追求积极正面的经验,以改善生活和思考方式。我们无法抹去过去的经历,但可以重整旗鼓,塑造全新的自我。

4. 心态和选择

对过去经验保有的心态,比选择何种经历更重要。正如前面提到的,对于所经历过的事,我们的掌控有限;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掌控心态。无论前景光明还是暗淡,如愿还是失望,开放还是封闭,完全在于我们的选择。我们可能无法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眼界。

我们可能无法改变世界, 但可以改变眼界。

我相信心态是第二位的决定因素(信念是第一位的)。你的心态将会造就或摧毁你。

成败的要素,并非出身、境遇或者银行存款,而是心态。

5. 朋友

在查尔斯·舒尔茨( Charles Schulz )的《史努比》( Peanuts )漫画系列中,查理·布朗斜靠着墙,双手抱着头,痛苦不堪。他的朋友露西紧挨着她。

“又不高兴了啊,查理·布朗?”

查理·布朗一言不发。

“你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吗?”露西问。还没等查理回答,露西就宣称:“全部的问题就在于‘你是就只有一个人’!”

查理·布朗说:“那,我究竟该怎么办?”

“我不能装模作样地给你什么建议,”露西答道,“我只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如果查理·布朗想摆脱困境,结交个新朋友或许是个好办法。

选择朋友是你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作为父母,我和玛格丽特总是很仔细地观察我们的孩子交往的朋友。我们知道,拥有良好品质和积极心态的人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具有不良品质和消极心态的人则会使孩子堕落沉沦。我们总是把家布置成孩子和他们的朋友喜欢待的地方,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影响他们的是哪些人。

你最亲近的人——特别是你的配偶会塑造你的人格。你是否曾经看到,本来天性纯良的孩子与惹是生非的朋友在一起,不久就开始有问题?或者你是否看到过,同事或朋友花时间和能够拓展其心智、激励他成长的人在一起相处,他很快在事业上起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家和演说家“奇妙的”查理·琼斯( Charlie Tremendous Jones )的话一针见血:“今天的你和 5 年以后的你,差别在于你和谁在一起、读什么书。”

今天的你和 5 年以后的你,差别在于你和谁在一起、读什么书。

——查理·琼斯

你是怎样的人决定了你如何看待他人。你不可能逃避这个事实。如果你不喜欢他人,正说明了你是怎样的人以及你看待别人的眼光。问题出在你的观点上。如果有这种情况存在,不要试图改变他人;不要总盯着别人的不足,你才是问题的所在。如果你能改变自己,成为自己所期望成为的人,你会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他人。如此一来,你的社交也会焕然一新。

— 讨论问题 —

1. 请你对人及其本性做个概括,你将如何作答?现在就花点时间做这项工作!你的人生观是乐观、怀疑、喜欢尝试、超然物外,还是其他?他人对你的评价,你如何看待?

2. 总体上说,你的心态积极还是消极呢?(不要以现实主义者自居逃避问题,你更倾向于哪种心态?)你认为自己的心态是“资产”还是“负债”?如何提升自己的心态?

3. 回忆童年,什么样的特殊经历塑造了你的人格特质?它激发了你对人们的信任还是怀疑?它使你成年以后对人际关系的看法蒙上了何种色彩?如果它的影响是负面的,你能开始追求一种积极的经历,开启全新的、积极的人生吗?

4. 你是否同意“今天的你和 5 年以后的你,差别在于你和谁在一起、读什么书”?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也同样或更重要?

5. 思考你希望培养的个人品质。把它们列下来。现在就订一个提升计划。首先,花时间与那些拥有你所渴望的品质的人待在一起;其次,选择每月要阅读的书籍来帮助你成长。 jb5JMG/S0UfMCNOR7kLPkRZY4hzgJ8yIRxk1i/XqlwjcaGY9HK6l9UTMKv8qzr4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