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当争论开始的时候,你便输了优雅

本节要点

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争论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争论。

一个喜欢争论的人,不仅自己心里不痛快,别人也不会愿意与你交往,争论着实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需要说服别人的地方很多,但一些女性总是会因此而与人发生争执,甚至争吵。

其实在生活中,人们在对某件事情发表见解的时候,更多的是想知道一下别人对某一件事情的意见是否和自己相同。希望别人也能和自己一样对某一事物有同样的看法。这时,如果谈话双方的意见一致,他们会感到一种被认同的欣慰;如果发现有差异、有不同时,则往往会引发辩论,并把争辩引向不受情绪控制的地方。但是,争论正如同争斗一样,永远没有赢家,失利的一方固然认怂,胜利的一方也很“受伤”。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两个少妇带着各自的孩子在小区里玩耍。调皮是小孩子的天性,两个小家伙东摸摸、西碰碰,对什么都是那样的好奇。

“不许摘花!”一句呵斥声吓得两个孩子哇哇大哭起来,原来两个母亲只顾着聊天,注意力没有在孩子身上,两个小家伙看到花园中的鲜花开得正艳,就一朵接着一朵摘了下来,呵斥声正是看花老人吼出来的,看花老人本来是想阻止孩子继续摘花,没想到由于嗓门太大吓到了孩子,因而一脸愧疚地向孩子家长道歉。

看到受惊吓的孩子哇哇大哭,当妈妈的心里很是心疼,但是两个妈妈的做法却大相径庭。一个妈妈一边安慰孩子,一边向看花人连声道歉,承认孩子摘花是大人的过错。另一个妈妈抱起孩子就对看花老人破口大骂,恶语相加。这个时候,周围很多人都看不过去了,纷纷指责对老人破口大骂的少妇说:“看花老人是尽他的职责,虽然方式欠妥,可是老人已经道歉了,你怎么还能去骂老人呢?你看看那个年轻的妈妈,她多有涵养。”

听到周围人群的议论,那个对老人恶语相加的女人抱着孩子悻悻地离开了。

俗话说“恨不止恨,爱能止恨”。有时候,即便你是绝对有理的一方,若采用了争论的办法要求对方认可,那么这种意见的分歧就将永远存在。争论永远不能让你得到满足,但让步却可以让你得到更多。让步不是怯懦胆小,而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法宝,是你为人处世的一种优雅风度。这种风度是具体、可以感受到的,只要你拥有了这种风度,就一定能够赢得周围人的信服与好感。

郁玲玲去沈阳出差,就遇到过这么一件事。郁玲玲下飞机后提着大包小包走出机场时,由于她只顾寻找接她的朋友,东张西望,一不小心撞在了一个行人的身上。那个人长得膀大腰圆,被撞后睁大两眼瞪着郁玲玲,生气地吼道:“你干吗?没长眼睛吗!”听着对方的话,郁玲玲心里很不高兴,刚想回敬两句,转念又想,算了算了,他不文明咱不能不礼貌,吵几句又能怎样?搞不好麻烦会更大。想到这她连连道歉,说道:“实在对不起,我着急找人,真不是故意的,请多包涵。”

郁玲玲的几句话说得那个人也没脾气了。他只是余怒未消地看了郁玲玲一眼,径直走了。试想一下,如果郁玲玲直言快语,以不敬还不敬,以不礼貌对不礼貌,结局恐怕就是另外的样子了。

卡耐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争论的最大利益,那就是避免争论。”如果你喜好争论甚至常常在争论中获胜,那这种胜利是空洞的,因为你将永远失去对方的好感。

但是,人是一种“情感动物”,其情绪就像影子一样,每天与自己相随。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体验到它的存在,给我们的心理和生理上带来的变化。

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对情绪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尤其是面对与他人的分歧时,每个人的选择是不同的:有的人选择心平气和,有的人却按捺不住,拍案而起,想要和对方“大干一场”。

生活中,我们不也是经常能够发现这样的情况吗?一场辩论终了,那些辩论的人十次有九次会更坚持他们的见解,相信他们自己是绝对正确的。可见,在辩论中你不能最终获胜,因为假定你辩论胜了对方,把对方的意见批判得体无完肤,可是结果又会怎么样呢?你会使对方感觉到自卑,你伤害了他的尊严,他内心会感到不满和不服气。

一个喜欢争论的人不仅自己的心里不痛快,别人也不会愿意与你交往,争论着实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所以,当我们“怒从心中起”时可以适当地喝一杯茶,听一听别人的解释,或许会柳暗花明。最简单的方法,我们就默念“123”,同样能够起到缓解情绪的目的。

因此,若我们是对的,就要巧妙婉转地让别人赞同我们的观点。可当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是错误的时候,就要快速、坦白地承认我们的错误。运用这种方法,不但能获得惊人的效果,而且在更多情形下比替自己辩护更有益。 o2L8grpG3Xz6Crb7owVV7E2MfRpmJ+AVxcsWtsIDegOO2rQlFIWLR1xEO79oJwL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