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 言
PREFACE

读家训之祖,正教育之本

中国人自古重视家教,因此,一些有关家庭训诫、子弟教育的书籍应运而生。其中,最早、最系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当属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被后人称为“百代家训之祖”。

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颜之推于公元531年出生于萧梁王朝的江陵,有颜之仪、颜之善两个兄长。孩童时就极为聪明,七岁能背诵《鲁灵光殿赋》。不幸的是,在九岁那年父亲去世,之后跟随大哥生活。少年时,跟随当时的大学问家,同时也是湘东王的萧绎学习,得到萧绎的赏识和提拔。太清二年(548),侯景之乱爆发,颜之推由于在湘东王军中参谋军机,被叛军俘获,差点被杀害,多亏侯景的行台郎中王则相救才侥幸逃过一劫,被囚送建业。三年后侯景败死,获释回到江陵,重归已是梁元帝的萧绎麾下。两年后,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死难,颜之推再次被俘虏,并被迁移到长安。后来,举家出逃,准备绕道北齐重回南方,却因梁朝灭亡,被迫在北齐定居下来,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后来北齐为北周所亡,他又入周,四年后杨坚以隋代周,他又入隋。

这就是颜之推的经历,其中有几个关键的节点需要尤其关注。

其一:与梁元帝的深厚缘分

颜之推从十二岁开始,就追随萧绎。当时的萧绎可谓萧梁一代的大学问家。颜之推近水楼台先得月,受益不少,但他的兴趣更多地放在《周礼》、《春秋》等纯正的儒学典籍上,对当时谈玄说妙的风气不以为然。颜之推人品敦厚,学问也不错,受到萧绎的青睐,特别安排他辅佐自己的儿子;在他被俘释放后,再次委与重任。

可以说,梁元帝萧绎既是他学问上的老师,也对他有深厚的知遇之恩。这种深厚的感情将在本书中一再显现。

其二:三为亡国之人

颜之推的一生可谓颠沛流离,曾多次遭遇杀身之祸,三为亡国之人。第一次是萧梁被西魏所灭,颜之推作为十万俘虏之一,也被迁移到了长安;第二次是北齐被北周所灭,颜之推作为北齐的大臣再遭亡国之痛;第三次则是北周取代北齐。

俗话说,“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人”。颜之推一介书生,在大动乱的岁月里,既要保全自己,又要保护全家、全族,所遭受的苦难可想而知。

其三:修身养性

颜之推是一个儒家学者,同时也信仰佛教,儒家所讲求的是天人合一、内圣外王、中庸等。但在乱世之中,想要以王道治国平天下,无疑是痴人说梦,只能做修身克己的功夫。

这既是时势的逼迫,更是儒者的本分。孔子说:“邦无道,免于刑戮”,“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邦国无道,天下失序,大道不行,儒者要学会保护自己,可以隐居山海,同时利用此良机大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功夫。

颜之推就是这样,身处乱世,圣人不出,大道不行,他只能随俗浮沉、和光同尘,隐居在一个清闲的词臣职位上,同时不断地修身养性,做圣贤的克己功夫。

正因为有了真功夫,颜之推对人心的把握极为微细、极为深入。这在本书中也有经典的体现,也是本书的主要亮点之一。

书中所讲的内容大致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如何教育子女。

第二:如何处理兄弟、妯娌、继父、继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第三:如何维持门风、治理家庭。

第四:告诫子孙要务实、知足、努力读书、注意养生等。

第五:告诫子孙要敬佛、不杀生、积阴德。

这些都是一个智者、一个负责任的父亲智慧的结晶,包含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精髓。

这本精心编辑整理的《颜氏家训》内容涵盖了教子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中国家庭教育的精髓,字里行间洋溢着温暖的亲情,作者以亲切的语气娓娓道来教子之方,读来如同叮咛般亲切,因此历代以来佳评如潮,为了方便阅读和更为直接地展现作者原意,编者在注译和点评前,为每一篇原文加上了一个恰切的标题,想必亦能给当下家长和孩子一种强烈的亲切感。 d8m4sitnFwuzsc6HR1vip2cBLI8ZfNnlAnfqoNm1VEZ1HVUtN9vil7+1kO6d9OQ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