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zhuangshi

没有检视和总结,就没有进步

企业的进步,往往源于团队的进步。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尤为如此。比如说,企业在初创时,总是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实际上,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资源不足,而是我们整合资源、变废为宝的能力还不够强。

很多时候,境况的改变源于人的改变。创业团队进步了,那么企业在发展中就会有更明确的前进方向,企业面临的市场机会也就会得以扩大。正因为此,我们才说,企业的进步,归根结底是管理团队的进步,是人的进步。

创业团队在面对市场时,最急需的是快速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事实一再证明,优秀的创业团队,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会做出优异的业绩;有些创业型企业之所以发展缓慢,甚至饱经挫折,关键还是因创业团队的不够成熟导致的。

举例来说,蒙牛创始人牛根生是很多人熟悉的创业明星。牛根生在1999年创立蒙牛时,短短3年时间就使蒙牛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升至第4位,牛根生也被评为“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以及“中国企业新领袖”等;到2007年时,创业仅8年的蒙牛,一跃成为全球液态奶冠军、中国乳业总冠军。当然,牛根生的成功,除了与其卓越的经营管理能力有关,也与他挑选的精英合伙人团队有着密切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引人注目的“蒙牛速度”源于蒙牛有着强劲的发展引擎,这就是蒙牛创业团队,而在这个创业团队里,牛根生无疑是其中的核心人物。牛根生早在1978年时,就是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厂的一名养牛工人;1983年,牛根生进入伊利乳业,从基层干起,直至担任内蒙古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并使得伊利集团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牛根生主管的事业部;1998年底,牛根生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免去生产经营副总裁一职。

被免职后的牛根生,来到了北京大学进修。在北京大学的那段时间里,牛根生整天骑着一辆破自行车穿梭于各个教室之间。当时,40多岁的牛根生坐在教室里听课,望着身边那些风华正茂,甚至略显稚气的“同学”,他的内心非常难受。

“我必须首先化解掉内心的委屈和痛楚,方才可能静下心来融入陌生的校园环境当中去。”牛根生在心里如此告诫自己。

在北大进修的时间里,牛根生重新审视了自己在伊利16年的各种经验和教训,让自己原本在企业中形成的应激反应模式转换成理性的思维模式。经过在北大的沉淀与升华,未来的“蒙牛王朝”也在牛根生的心底渐渐酝酿成熟。

当牛根生从北大进修结束后,正好自己原来在伊利的那帮部下也纷纷被免职。他们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带领他们闯出一条新路。当时,除了伊利的人事和财务的负责人以外,伊利各个事业部的负责人几乎都到了牛根生这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曾经熟悉的部下,以及对过往峥嵘岁月进行深刻反思后的牛根生,使得蒙牛在酝酿阶段,就具备了旺盛的生命力。

1999年1月,蒙牛正式注册成立,全称是“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蒙牛一成立,许多在伊利工作的、牛根生的老部下就一批批地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他自己也不能保证蒙牛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老部下们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蒙牛的团队。蒙牛的传奇由此拉开序幕。

牛根生明白自己的弱势是“无市场,无工厂,无奶源”,也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人才”。这可谓是牛根生在一个个难熬的夜晚中,对自身状况进行检视和总结后的现实性认识。接着,牛根生根据团队成员在生产、经营、销售、市场、原料设备等方面的卓越能力,采取“虚拟经营”的方式,用“人才”换“资源”。比如,在1999年2月,牛根生经过秘密谈判,与哈尔滨的一家乳品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牛根生派8人全面接管了这家公司。牛根生团队的管理,在给这家企业带来很好效益的同时,蒙牛产品也由这家工厂“新鲜出炉”。1999年1月到4月,身处呼和浩特的牛根生一边对远在哈尔滨工厂的8人团队遥控指挥,开始生产第一批蒙牛产品,同时又在距离呼和浩特较近的地方迅速地建起了自己的工厂,一步步在乳业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推动了蒙牛的持续发展。

总之,创业者需要对自己进行反思、检视和总结,并在合伙人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才能促进自己与团队的进步。当人进步后,事业进步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对此,牛根生说:“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只要你把它做透了,做成专家,你就能够为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 n49Qkk4TDeCESwfOOigQx8bGImd9WP2IXpLnQ5sm02wzQHrOGPxDE3BsgRdlrZ/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