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认为,婴儿一哭千万不要马上就抱起来,那样“爱哭”的行为就会受到鼓励,婴儿就会变得娇气、任性,所以哭就让他哭吧,等他哭累了自然就安静了。事实上,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父母如果不及时对婴儿的啼哭做出回应,婴儿的情感需求就得不到满足。
婴儿哭闹是一种本能反应,是与父母交流的方式和对内外环境刺激的反应与要求的特殊语言。婴儿通过这种方式来向身边的父母表达自己的情绪,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抚。
除了上节讲到的生理性啼哭之外,宝宝其他的每一种啼哭都在向父母传达着他的需求,也都特别需要获得父母的回应。如果做父母的能够读懂孩子的哭闹、姿势和平常的行为,那么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一定会变得更加亲密。
身为父母应该用观察的心态去倾听宝宝的哭声,然后判断出宝宝有哪一种需求,并针对宝宝的需求来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这样才能更好地照料宝宝。当宝宝的需求获得满足时,他就会停止哭泣了。
在宝宝出生后的前3周里,在大部分情况下,健康新生儿的哭是由于感到饥饿,大部分新手妈妈听到宝宝哭声的第一反应也是赶紧喂奶。小家伙只要含上乳头或奶嘴,就会立刻安静下来,开始认真吮吸,并表现出急不可待的样子。
饿哭的典型“声音效果”是低音调,有节奏,并且重复着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哭一声,然后有个停顿,再短哭一声,再停顿,就像在说“饿——饿——”一样。直到被妈妈抱起来喂奶,宝宝的哭声才会停止。如果此时宝宝同时张开嘴向四周寻觅,一旦有人抱他,马上就扑到怀里,直奔主题,这也可以帮助判断宝宝是否因饥饿而哭。
当判断出宝宝饿了时,父母就要马上抱起宝宝,同时还要用语言安慰他:“哦,宝宝饿了,我们马上开饭啊。”建议父母在喂奶的同时,还要对宝宝说“宝宝真棒,吃得真好”之类赞扬的话,眼睛不时望着宝宝,投去赞许的眼神,并轻轻抚摸宝宝的脸颊,这样宝宝就能吃得安心、愉快,从而也有助于消化。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宝宝一边哭一边吃,那样会容易呛奶。
另外,一般来说,小宝宝可能2~3个小时就饿了,可有些人总喜欢固定3个或4个小时才给宝宝奶喝,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这种方式会导致宝宝饥饿难耐,不是哭个不停,就是有了奶后狼吞虎咽地狂喝,以至于喝入太多空气,这样会造成肚子痛,导致再哭一次。
那么,应该几个小时喂一次奶好呢?这要依据宝宝的个性、气质来定。对于每次喝奶总是又快又急的宝宝,可以在喂完奶后帮他拍背排气,以免宝宝吸入过多的空气。
当宝宝不只哭声中带有不耐烦的情绪,还做出了与饿相似的动作,并且还不停地舔嘴唇时,这就表明他现在口渴了。这时你就需要喂他一些水喝。
水分是组成人体重量的主要部分,宝宝的年龄越小,体内所含的水分比例就越高。一般来讲,正常足月婴儿体内的水分占75%左右,早产儿体内的水分占80%左右,成人体内的水分占60%左右。所以如何给宝宝喂水也是十分重要的。
也许有的妈妈会认为,吃母乳的宝宝不需要喝水。虽然母乳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可是如果在天气炎热的夏天里,母乳中的水分并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的需求,宝宝会因为经常出汗而导致唇干。因此,当宝宝出现上面的行为时,就要为他补充额外的水分,那样他就会停止哭泣。如果宝宝不喝水,那润一润宝宝的嘴唇也是好的。如果是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那么就应该在两顿奶之间给宝宝喂一次水。
需要注意的是,喂水的次数和数量要灵活,要根据天气和宝宝自身的状况来定。另外,宝宝口渴时,只要喂他一些温的白开水就行了。很多父母用各种甜果汁、汽水或其他饮料来代替白开水给宝宝解渴,这样是不妥当的。因为饮料里面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较多的电解质,喝下去之后不会像白开水那样很快就离开胃部,而会长时间地滞留,进而对胃部产生不良刺激。所以,对于宝宝来说,白开水才是最好的饮料。
宝宝尿湿是很正常的事,当宝宝躺在脏的尿布上时,小屁股就会不舒服。这时,他就会发出不是很大的哭声,节奏也比急需喝奶时发出的哭声缓慢得多,而且还常伴有躯体转动不安。当你发现宝宝的这种行为时,就要及时给宝宝更换干爽的尿片,以防宝宝的小屁股变得红肿。
父母要注意的是,在给宝宝换尿片的时候,千万不要指责他的哭闹行为,反而应该说一些“宝宝真聪明,会告诉妈妈尿尿了,很快就换好了”等表扬的话。这种语言是对宝宝哭泣的安抚,而指责只会让宝宝觉得委屈。倘若不回应宝宝的哭声,总是不及时给他更换尿片,不仅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伤害,更会对宝宝的心理造成难以修正的创伤。
宝宝没有出生之前,在妈妈的子宫里生活了9个多月,妈妈的子宫是那样温暖,被羊水包围着,身体有依托的感觉,能让宝宝有安全感。可是,当宝宝呱呱坠地时,身体突然暴露在无依无靠的空间中,周围的环境也从妈妈的子宫变成了陌生的世界,一种破碎崩塌的感觉强烈地袭击了宝宝脆弱的心灵,让其产生恐惧不安的感觉。所以,他会很怀念在妈妈子宫里的感觉,会借由哭泣来期待爸爸妈妈给予拥抱或呵护,这是一种撒娇的表现。
当哭得热闹的宝宝刚被抱起来时就停止了哭泣,那就说明他或许需要皮肤与皮肤的接触。有些妈妈担心这样会惯坏宝宝,其实,在宝宝生下后3个月以内,这种顾虑完全没有必要。他只不过是喜欢听到妈妈的声音,听到熟悉的心跳声,闻到妈妈的味道,这太正常了。所以,新手父母们应该多抱抱小宝宝。
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新手父母的是,即使比较缠人的宝宝,也会在要求被抱的次数和频率上有所改变。也许上次他哭是想被抱,而下次却是想让你放下他。很多婴儿哭是因为他想改变现状,等你抱起他或放下他之后,看看他是否能安静下来,如果他不哭了,那就说明你做对了。
累了就睡是婴儿大多数时间的本能反应,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安抚,他们很快就能睡着。新生儿一整天需要16个小时左右的睡眠,如果宝宝累了,眼皮就会显得很重,并且会打哈欠,揉眼睛。如果你没有发现他的这些暗示,还是一味地哄他、逗他、抱他,那可就不妙了,宝贝为此大发脾气也是在所难免的。
因为疲劳而发出的哭声很难让人想到他只是想睡觉,因为这种哭声一般很强烈,而且像花腔一样还带着颤抖和跳跃。此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赶快让周围安静下来,把宝宝放到小床上,拍拍他,让他尽快入睡。宝宝越疲劳,就越不容易安静下来,抗议的哭声也就越强烈。所以,照顾宝宝时,要全神贯注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他想睡觉的信号,就别再逗他玩了,否则只能好心办错事。
新生儿喜欢身体暖暖的感觉,这和他们在妈妈子宫里的感觉一样舒服。可是在炎热的夏季或者寒冷的冬季,季节的交替变化,就会影响室内的温度。室内过热或者过冷,都会让宝宝感到焦躁或者不舒服而啼哭。
当宝宝感觉冷了时,发出的哭声会不太响,比较低沉但有节奏,而且也不怎么转动身体,小手、小脚摸上去也有些凉。这时,你就要给宝宝加被子、衣物,或把他放在暖和的地方,那样宝宝就不会再哭泣了。
当宝宝感觉热了时,哭声就会很大,并且神情不安,小胳膊和小腿一直舞动,脖子上还有很多汗。这时,你就要给他减少被子、衣物,或把他放在凉爽的地方,他就会马上安静下来了。
为什么有的宝宝可以很长时间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床上不哭不闹,而有的宝宝却几乎离不开人?那些比较警觉的宝宝有更强烈的与人交往的意愿。即使只有6周大,宝宝也会有感到无聊的时候。他会用低声的啜泣来告诉你,他需要看见你,或者需要换个环境。这时,如果你轻轻地哼唱他熟悉的歌曲或是让床头吊挂的玩具转起来,就能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甚至有时你只要把他抱到另一个地方躺着,他也能高兴起来,因为他能看到不同的“风景”了。
如果宝宝的哭声里带着烦躁不安的情绪,你该看看是不是周围环境里的刺激太强了,比如强烈的灯光、嘈杂的声音、突然的移动,或者只是你在抱他的时候摇动的幅度太大了。如果是这样,先尽可能地让周围的环境平静下来,把灯光调暗,让屋子里的声音降低,减小手臂的摆动幅度等。先让他躺在床上发泄一会儿,然后看看能否把他哄开心。那些比较敏感的宝宝会倾向于有规律的生活,尝试建立一个日常作息时间表,努力使每天喂奶、洗澡、散步、睡觉的时间固定下来,这可以让他们更安心。
一般情况下,宝宝剧烈而大声地哭喊,是因为其身体感到疼痛,而不是因为饥饿或疲劳。如果你听到宝宝突然尖声哭闹,就要马上检查是什么让他不舒服或受伤了。看看是否床栏卡住了他的腿或脚,是否有头发或线头缠住了他的脚趾使血液流通不畅了,或者是否有灰尘迷住了眼睛使他很难受,等等。在确认没有问题后,再适当地安慰他,要等他的情绪稳定了以后再离开。
我们把因为生病而哭称为“病理性啼哭”。由于婴儿不会说话,所以他们的身体如果感到不舒服或者染有某种疾病时,就会用哭来警告父母。病理性啼哭和生理性啼哭是有本质性区别的。
对于新手父母来说,由于没有经验,他们无法分辨出哪种哭声是生理性的,哪种哭声是病理性的,从而可能会导致耽误了病情,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宝宝的啼哭,父母要仔细分辨。
宝宝在夜间总醒,哭一会儿,睡一会儿,很不安宁,就像受到了惊吓;哭的时候时常呈睡状,闭着眼睛哭,同时肢体抖动。宝宝的这种症状表明他可能缺钙了,这时妈妈需要给宝宝补钙。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因为缺钙会补充鱼肝油,而鱼肝油中含有维生素A,如果维生素A摄入过多,就会引起中毒,宝宝就会出现烦躁不安、多汗的症状,类似缺钙的表现。如果忽视了维生素A中毒的可能,而误认为是仍然缺钙,继续给宝宝补充鱼肝油,甚至加大剂量,就会出现更严重的维生素A中毒症状。
宝宝突然剧烈地哭闹,而且是一阵一阵的,并且面色苍白,表情痛苦,躁动不安,常伴有双腿屈曲的动作。2~3分钟后又恢复正常,宝宝可玩耍或安静入睡,但间隔一段时间又再次剧烈哭闹。这种症状表明宝宝可能患上了肠套叠,父母应该赶快带宝宝就医。
宝宝突然发出尖叫般的哭声,音调高,哭声来得急,去得快,脸阵阵青紫,四肢肌肉抖动。这种症状表明宝宝的头很痛,可能患有脑出血或缺血性脑病,所以父母要赶快带宝宝就医。
宝宝哭声大而高,夜间尤甚,哭的时候总是晃动头部,并伴有抓耳挠腮。这种症状表明宝宝的耳朵可能不舒服,大多是患上了急性中耳炎,也可见于外耳道疖肿或外耳道异物,如果有脓性分泌物自耳中流出则更易判断,需要马上带宝宝就诊。
宝宝突然持续地剧烈哭闹起来,父母要注意有无疝气嵌顿,需及时到外科就诊。
本来很干净的宝宝,突然开始流涎,或比原先流涎大为增加,下颌总是湿漉漉的,每当喂食时宝宝就哭闹不已。这时父母应该检查一下宝宝的口腔是否有溃疡、疱疹、糜烂、齿龈肿胀等,及时到口腔科就诊。
宝宝连续短促地急哭并伴有咳喘,口唇发紫,出气很费劲,有时还伴有发烧。这种症状表明宝宝可能患上了肺炎,需要马上去医院进行治疗。
宝宝发出似哭又似微弱的“哼哼”声,表现为无助的低声哭泣,不带有情绪和要求,这是疾病严重的自然表露,这时需要立即带宝宝就医。
宝宝在排大便的时候啼哭,可能是由于肛门疾病引起的,如肛周脓肿、肛裂等。排尿的时候啼哭可能是由于尿道口炎症所致,男婴还可能是由于包皮过长所致。
宝宝发出像小鸭子叫似的啼哭声,如果同时还伴有颈部强直、恶寒、发热等症状,则应考虑宝宝是否患有咽后壁脓肿,应把这种哭声与一般的声音嘶哑相区别。声音嘶哑是由感冒引起的咽炎、喉炎造成的,而咽后壁脓肿则比较危险,如果脓肿溃破,脓汁可堵塞呼吸道,危及生命。因此,如果宝宝出现像小鸭叫似的啼哭一定要及时就医。
浩浩将近2个月了。一天下午他睡醒时已经5点多了,妈妈给他换了尿布后,就开始给他喂奶。可是还没喝几口,他就开始哭闹起来,打着挺儿地不再吃了。然后,妈妈开始用玩具逗他,可没过1分钟,他就不再感兴趣了。接着,妈妈又抱着他一边走动一边轻轻地摇,但他的哭声也没有停下来,反而是哭的声音越来越大,而且哭声中还带着尖叫,脸色通红,两个小拳头攥得紧紧的,好像是身体很疼的样子。于是,妈妈就赶快带他去了医院。可是,小家伙到了医院却不再哭闹了,之前身体难受的症状就好像没发生过一样。医生检查了一下浩浩的身体,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就说是肠绞痛。
肠绞痛,是由于婴儿肠壁平滑肌阵阵强烈收缩或肠胀气引起的疼痛,是小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一种。严格来说,它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候群”,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由许多因素不协调所引起,大多发生在出生3个月以内的婴儿身上,并多见于易激动、兴奋、烦躁不安的婴儿。一般宝宝在3个月以后几乎都会恢复正常。不过,约有10%的婴儿发病期会延长到4个月以上。
宝宝肠绞痛发作的时间,大多在黄昏某个固定的时间段内,少数宝宝在白天或者是晚上的任何时候都会哭闹,也有的宝宝整夜哭闹不停。
当宝宝长大之后,随着神经生理发育的逐渐成熟,肠绞痛的情形自然就会得到逐渐改善。
引起宝宝肠绞痛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宝宝吸乳时吞入大量空气,哭闹时也吸入较多空气,形成气泡在肠内移动从而导致腹痛。
(2)喂奶过饱,致使宝宝胃部过度扩张而引起不适。
(3)牛奶过敏诱发肠绞痛。
(4)兴奋型宝宝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也会引起肠绞痛。
当宝宝发生肠绞痛时,常见的症状是声嘶力竭地大哭,哭的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惊声尖叫、脸色通红、拳头紧攥、双腿蜷缩、四肢冰凉等症状。
所有的安抚对宝宝来说好像都只是在1分钟之内有效,宝宝可能因为吸吮乳头或安抚奶嘴而停止哭闹,但马上哭闹又会开始;轻轻摇他也会使他停止哭闹,但同样仅仅在几秒钟之内有效;轻轻揉擦他的小肚子也能让他奇迹般地停止哭闹,然而同样也不能持久;一旦你打断这种可怕的哭闹,宝宝就会抖动着抽泣,直到下一次哭闹开始。这种间歇性的哭闹过程将持续至少1个小时,甚至是3~4个小时,直到宝宝哭得精疲力竭才会停止,有时在排气、排便后会稍有改善。
新手爸妈们一定要注意的是,当宝宝有以上症状时,才有可能是肠绞痛。另外,也要细心地观察宝宝是否有因其他的需求没有被满足而引起哭闹的情况。比如,宝宝肚子饿了、尿布湿了、鼻塞、环境太热或太冷等,也有的宝宝是睡醒后想要有人抱或找人玩。如果都不是,才考虑是否为肠绞痛所引起的哭闹。此外,如果宝宝在哭闹的过程中还伴有其他病症的发生,如发烧、反复呕吐、脸色苍白、便血等,应立即就医。
当宝宝因肠绞痛而痛哭时,你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来帮助宝宝缓解疼痛:
(1)将宝宝竖抱,让宝宝的头靠在妈妈的肩上,然后从上至下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排出过多的空气。
(2)用暖水袋热敷宝宝的腹部,并轻揉腹部;也可让宝宝趴在膝盖上,按摩宝宝的背部;或给宝宝洗个温水澡。
(3)在宝宝肚子上涂抹一些消胀气的如薄荷油等挥发性药膏,可促进肠子排气,有时也会很有效。
(4)当宝宝因肠绞痛而哭闹不安时,作为妈妈的你即使再着急、再紧张,也不要把你焦虑不安的情绪传染给宝宝,要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
在预防方面,可以改善喂食技巧。每次喂奶后,要注意从下至上轻拍宝宝背部让其排气,并给予宝宝稳定的情绪环境,这些都能减少肠胶痛发作的频率。如果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没有效果的话,可以改喂低过敏的新生儿奶粉,有时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在诊断新生儿肠绞痛前,必须先排除胃肠道其他疾病,如胃食道逆流、幽门阻塞、先天性巨结肠症等。如果确定没有任何病理性因素存在,那父母们就要耐心对待自己的小宝宝,帮助宝宝度过3个月的“阵痛期”。
在婴儿饮食上,建议给宝宝喝母乳。据研究统计,喝母乳的宝宝较不易患肠绞痛,因为宝宝肠道可能会不适应牛奶中的牛奶蛋白,从而导致症状加重。
在喂奶时,要让宝宝先吸一边的乳房,直到宝宝吃饱,自己松口为止,然后再换另一边喂。这样就不会只吃到前奶。因为前奶的乳糖含量较多,当消化乳糖的酵素无法一次处理这么多的乳糖时,就会容易胀气。
另外,母亲的饮食中如果含有可能引起过敏的成分,比如牛奶、巧克力、咖啡及药物等,也会引发宝宝肠绞痛。这种情况下,在母亲停止摄取这些食物后的两周内,宝宝的哭闹应该就会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