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根据张步天教授《<山海经>考察路线图》绘制,图中记载了《南次三经》中天虞山至南禺山的地理位置,经中所记共十四座山,实则只有十三座。
(此路线形成于西汉早中期)
南方第三列山系的最西一座山,是天虞山,山下到处是水,人很难攀登上去。
祷过山周边
明 蒋应镐图本
祷过山上栖息着形似犀牛的三角怪兽名犀;还生活着人面三足鸟瞿如。泿水从此山发源,水中游着鱼身蛇尾的虎蛟。鸡山是黑水的发源地,水中有种身披猪毛的怪鱼叫鲭鱼。令丘山上貌似猫头鹰的人面鸟叫鲭。南方第三列山系的山神皆是龙身人面神。
【本图山川地理分布定位】 |
【本图人神怪兽分布定位】 |
从天虞山往东五百里,是祷过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很多犀、兕(sì)。祷过山的犀样子像水牛,周身黑色,头像猪,脚似象,只长了三只蹄子,但体态健壮,它头上长有三只角,一个在顶上,一个在额上,还有一个在鼻上。犀喜欢吃荆棘刺草,所以口唇常常鲜血直流。野生犀牛如今在我国已经没有了,但在古代,犀牛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古人认为犀角是犀牛的精灵所聚,可解百毒,是名贵的中药材。传说有一种叫通天犀的灵兽,它吃草时只吃有毒之草,食树木时则专挑有刺的吃,从来不尝柔滑鲜嫩的草木;它这么做的目的是以身试药,练就一身本领,然后为人解毒,极其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犀被认为是灵异之兽,是勇者的化身,是威武与力量的象征;后世的青铜器中出现了大量犀的形象。犀角也被认为是神物,具有通灵、避邪的功用。人们还常常将犀角雕刻成精致的工艺品,以供赏玩。正是因为人们对犀角的喜爱,犀牛遭受了灭顶之灾,被大肆捕杀,到20世纪20年代,我国境内最后一只犀牛被杀死,犀牛终于在中国灭绝了。现在印尼和非洲等地还有犀牛分布,但数量已经相当稀少了。兕和犀牛相似,通体黑色,但它只有一个角,是种独角兽,它的艺术形象经常出现在青铜器上。传说除非遇到绝境,兕是不咬人的,它喜欢安静,经常晚上独自站在绝壁山崖上,听泉水松风,直到鸡鸣天亮才回自己的窝,十分浪漫。《左传》还记载着“犀兕甚多”,但之后就在再无迹可考了,估计在春秋战国之际就灭绝殆尽了吧!除了犀、兕,祷过山还生活有很多大象,这三种大型野兽都和平共处于祷过山之中。
独角兽
独角兽 魏晋 彩绘砖 长17.5厘米宽36.5厘米 甘肃嘉峪关魏晋13号墓
关于独角兽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398年,它们身形高大,前额正中长出一只锋利的角,约半米长。古人视这些奇异的庞然大物为神兽,认为它们的独角集天地精华,可驱邪除恶。事实上,那些神奇的独角兽就是犀牛。祷过山中就出现了以身试毒的通天犀和独角犀牛兕。
可避邪的犀牛
战国 长17.5厘米 高6.5厘米
六千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犀牛的身影,它身躯庞大,在陆生动物中仅次于大象位居第二。古人认为犀牛是神兽,其犀角乃神灵所聚,可避邪,故很多装饰品被制作成犀牛的形态而随身携带。这件犀牛带钩造型逼真,其鼻向前伸、身体后坐的姿态栩栩如生。
除野兽之外,祷过山中有一种禽鸟,其形状像 (jiāo),却是白色的脑袋,长着三只脚和人一样的脸,其名字是瞿如,它鸣叫起来就如同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泿(yín)水从这祷过山发源,奔出山涧,然后向南流入大海。河水里有一种叫虎蛟的动物,身子像普通的鱼,后面却拖着一条蛇一样的尾巴,其叫声和鸳鸯的很像,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痈肿疾病,还可以治愈痔疮。
犀 《禽虫典》中,独角犀体态飘逸,正举头望月。《吴友如画宝》中,双角犀身形巨大,体格健壮如水牛。而汪本中,三角犀坐卧在地,回首观望。
→清 汪绂图本 |
→清 《禽虫典》 |
→清 《吴友如画宝》 |
瞿如 胡本的瞿如三首二足,正闲庭信步。汪本之瞿如三足并生而有力,圆眼怒视下方,正欲振翅高飞。《禽虫典》本的瞿如,是诸图本中比较符合瞿如形象的了。
→清 《禽虫典》
→清 汪绂图本
→明 胡文焕图本
枸橘
枸橘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常绿灌木,别名臭橘、枸棘子。它的分布极其广泛,其珍贵的药用价值也逐渐被发现;其根皮、树皮屑、棘刺、叶、幼果、将成熟的果实和种子都是良好的药材。
从祷过山往东五百里,就到了丹穴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丹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渤海。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普通的鸡,全身上下长满五彩羽毛,名叫凤凰,它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的花纹是“義”字的形状,背部的花纹是“禮”字的形状,胸部的花纹是“仁”字的形状,腹部的花纹是“信”字的形状。这种叫作凤凰的鸟,吃喝很自然从容,常常是自个儿边唱边舞,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相传黄帝时期,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黄帝便穿上黄袍、系上黄带,戴上黄帽,站在殿中祈祷,凤凰便遮天蔽日地飞来,在殿上盘旋,黄帝叩首再拜,凤凰便栖于黄帝东园的梧桐树上,久久不肯离去。它的出现,就是对黄帝治理天下成绩的最好表彰。
凤龙引导灵魂升天图
战国 帛画 墨笔设色 纵31.2厘米 横23.2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神鸟凤凰,代表了高尚的德行,乃天下太平的祥瑞之兆。同时,它美丽的姿态又是对女子美好的祝愿和比喻,常出现在女子的衣物、饰品及名号中。这幅楚墓中的帛画,画面中间的细腰女子为墓主人形象,她上方展翅高飞的凤和盘旋飞舞的龙,是引导她的灵魂升天的仙界神灵。
丹穴山往东五百里,是发爽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山中多流水,山上栖息有很多白色猿猴。汎(fàn)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渤海。
再往东四百里,便到了旄山的尾端。此山的南面有一个大峡谷,叫作育遗谷,谷中生长着许多奇怪的鸟,还从中吹出来温和的南风。
再往东四百里,便到了非山的尽头。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没有水,山下到处是蝮虫。
再往东五百里,是阳夹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水源却很丰富。
鱼 《禽虫典》本的 鱼蛇身细长,拖着猪的尾巴,再配上四只鱼鳍,样子颇为奇怪。汪本中, 鱼细长的身上未见猪毛,不过张着嘴似乎要发出猪嚎般的叫声。
→清 汪绂图本 |
→清 《禽虫典》 |
胡本的 人面鸟身,四目大耳二足,一脸诡异的笑容。汪本中,一只大鸟栖于枝头之上,浓密的羽毛间隐约可见四目,但未见人面。
→清 汪绂图本 |
→明 胡文焕图本 |
再往东五百里,是灌湘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树林,但却不生杂草,山中还有许多奇怪的禽鸟,却没有野兽。
再往东五百里,是鸡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山下则盛产一种叫丹 的红色涂料。黑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南流入大海。水中有一种 (tuán)鱼,形状像鲫鱼,却长着猪毛,发出如同小猪叫一样的声音;也有种说法认为 鱼样子像蛇,却长着猪的尾巴。传说 鱼是美味佳肴。和长右相反,它一出现就会天下大旱。
鸡山往东四百里,是令丘山,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野火。山的南边有一峡谷,叫作中谷,从这个谷里刮出来的是十分强劲的东北风。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猫头鹰,却长着一副人脸和四只眼睛,而且有耳朵,名称是 (yú),它发出的叫声就像在呼唤自己,和 鱼一样, 也是大旱的征兆。传说在明万历二十年, 鸟曾在豫章城宁寺聚集,燕雀都不喜欢它,都鼓噪起来,结果在当年的五月至七月,豫章郡酷暑异常,夏天未降滴雨,禾苗都枯死了。
漆盒上的孔雀图
(日)正仓院藏
孔雀是如同凤凰一样美丽的大鸟,由于凤凰是古人虚构而成,并非真实存在,孔雀则确有此鸟,且有着惊人的美貌和高贵的气质,所以孔雀在民间被叫作凤凰,并成为百鸟之王。古人认为孔雀可以避邪除恶,事实上,《本草纲目》记载,孔雀肉确实可以解百毒。孔雀的形象曾大量出现在古人的生活用具中,此图即是镌刻在漆盒上的孔雀图案。
牛皮靴
西汉
庞大、灵性的犀牛曾影响了古代人的生活及信仰,而和犀牛体形很像的家牛,也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它的肉可以使人们免受饥饿,而皮能帮助人们抵御风寒。这双靴子即为一千多年前楼兰的人们用牛皮制成的。
令丘山往东三百七十里,是仑者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和玉石矿藏,山下盛产青色的涂料。山中有一种树木,形状像一般的构树,却是红色的纹理,其枝干能分泌出一种像漆一样的汁液,味道像用麦芽做的酒,很甜,人喝了它就不会感到饥饿,也不会觉得烦恼。这种汁液名字叫白 (gāo),可以用它把玉石染得鲜红。
仑者山往东五百八十里,就到了禺稾(gǎo)山,山中有很多奇怪的野兽,还有很多大蛇。
从禺稾山再往东五百八十里处,是南禺山,南禺山是南方第三列山系的最东边一座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很多溪水。山中有一个洞穴,水在春天就流入洞穴,在夏天便流出洞穴,在冬天则闭塞不通。佐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大海,佐水流经的地方有凤凰和 (yuān)雏栖息。 雏是和凤凰、鸾鸟同类的神鸟,也是纯洁吉祥的象征。庄子曾说: “ 雏从南海飞向北海,沿途非梧桐不栖,非练食(竹子的果实)不吃,非醴泉不饮。”可见其圣洁。南禺山既有凤凰又有 雏,想必是非常神圣的地方了。
总计南方第三列山系之首尾,从天虞山起到南禺山止,一共十四座山,共蜿蜒六千五百三十里。诸山山神都是龙身人面。祭祀山神时,都是用一条白色的狗作祭牲,用血涂祭;祀神的米用稻米。这种所谓的“祭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祭祀仪式,有时不必杀牲,仅以牲血涂抹祭祀之物以祭神。
以上是南方群山的记录,大大小小总共四十座,一万六千三百八十里。
龙身人面山神 《禽虫典》中,山神姿态似人,站立于高山之上。头部两旁的祥云,是山神伟大神性的标志。汪绂认为《南山经》三个山系以鸟信仰为主,故其山神应以鸟形神来描绘。
→清 《禽虫典》 |
→清 汪绂图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