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金刚经》在说什么?

如来

1 《金刚经》说: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如果把我看成法力无边的神祇,希望从我身上获得福报,这个人是走错了路,不能开悟。

如来,是修行得道的开悟者。

信佛行善,不是为了死后能到西方净土,而是通过修行省思,在世之时能活出自己的天堂。

如何才是走对路,才能开悟?

非相

2 《金刚经》说: “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一切眼前情境没有好坏分别,抱持这种观点就是“非相”。

“非相”就是“无相”,面对情境时没有一个我存在。

人喜欢以自我立场去分析情境好坏,然而世界只是随顺变化,不会依我们的期待展现。

老天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要看下雨之前天气如何。

如是长期久旱,则是天降甘霖。

如是长期下雨,则是水患不止。

所有眼前情境都只是因缘条件一时聚合而成,如果我们觉得际遇是好的,那只是你自己一时的想法。如果我们觉得际遇很坏,那也是你一时的想法。

日丽风和,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要看是什么行业。

旅游业者很喜欢;农夫则抱怨田里缺水。

开悟者们知道:我们不能改变天气,但我们能改变自己。

天气变坏了,我们的心并没有变坏。

诸相非相

3 《金刚经》说: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面对眼前情境时,不站在自己主观立场去分析好坏顺逆,就是开悟者。

什么是一切诸相非相?

“法相”就是当下眼前情境,站在自我立场去分析情境好坏顺逆,就是“有相”。没有自我观点,只是无我地融入于当下,就是“无相”、“非相”。

无相曰空,空则无相也。

相由心生

弟子问:“什么是相?”

达摩说:“眼前所见的情境,即是相。”

弟子问:“什么是无相?”

达摩说:“有相也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有智慧能知。当我们不站在自己的角度时,现前情境便是无相。”

如果我们的心,没有主观想法,在任何当下只是无我地随顺变化,而没有自己,就是无相,就是空境。

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弟子问:“什么是佛?”

达摩说:“佛即是觉悟,人人都有一颗觉悟的心,人人都能开悟抵达智慧彼岸,故名为佛。”

4 《金刚经》说: “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面对任何当下,心无爱憎分别,一念不起,这才是正确的清净心。

非心即心不生念,人喜欢依自己的好恶评估情境的好坏,心生爱憎分别。

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

然而海只是海,云只是云,

纯然地看待一切才是清净心。

三界心尽、无缘大悲

古圣先贤说: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然而佛陀却持相反观点,佛陀认为背负过去的渴望,为完成未来期待而为,会增长贪欲渴望,是痛苦烦恼之源。

5 《金刚经》说: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我们心不能抱持着过去的主观,评估现前情境,企盼未来。

佛陀说:“过去、现在、未来皆是无常,圣弟子们!如能作如是观察,就能无我地融入当下现前。”

无明众生总误以为有一个恒久不变的我,从生到死随着时间流动。他总是抱持过去的想望,刻苦自己努力完成现在,企求达成未来成果。

然而外在空间随时变化,自己本身也随时变化,从前不等于现在、未来,二十年前的我也不等于现在的我和未来的我,综观我们的一生,没有哪片时间切片是相同的。

佛陀说:“生命的实相,只在现前!”

我们无法将一只脚留在过去,

我们无法将一只脚踩入未来。

我们只能掌握此时当下现前。

开悟的禅者永远真实地活在当下现前。

我人四相

6 《金刚经》说: “一切法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一切情境只是一时条件聚合,没有我、人、主客、过去现在未来的分别。

无论一生有多长,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兑现未来。我们只能融入此时、此地、此刻、当下、瞬间!

生命不存在过去,不存在未来,生命只存在现在当下!当下才是生命实相。

佛陀说:“面对情境时有自己的想法,不是正确用心之法。生命是由一片片当下的时间切片所构成的,没有哪一片不是自己。所以不能用过去之心、现在之心、未来之心评估此时、此地、此刻的好坏顺逆。”

7 《金刚经》说: “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如果心生爱憎分别,便有自我立场、对方立场、所有众生立场、时间相续的立场分析际遇的好坏顺逆。

无论我们有过多少辉煌的日子,

我们无法重回过去。

无论我们将来还有多少时日,

我们也无法兑现未来。

人唯一能掌握的就是当下现前!

开悟者觉悟出当下才是生命实相,由于时空在变化,自己也在变化,没有任何当下不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的刹那当下相加,才是人的整个一生。

开悟者发现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流转于过去、现在、未来之间。

生命的实相是:当下刹那才是真实不虚的!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8 《金刚经》说: “菩萨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修行者不应对眼前情境心生爱憎分别,应以没有自我主观想法,融入当下。

佛陀说:“我们的心要像镜子一样清净,不因自己的渴望贪欲而有所期待,不要由外在情境合不合乎自己的想望而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开悟者于一切法中,绝不起一烦恼,绝不恼一众生。不抱怨现前情境,不说好、不说不好,不说顺、不说逆。因为他知道:所有眼前情境即是自己。

9 《金刚经》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所有眼前情境,只是条件一时聚合无常的空性。把随时变化的情境视为非真,就是寂静彼岸的开悟者。

逝者如斯,时间像奔驰的河水,永不止息。

从前的我不同于现在、未来的我。我们心中的想法也随时变化,从前的认知,不同于现在与未来的观念。

佛陀说:“诸法皆空!一切事物,无来也无去,无生也无灭,无得也无失。”

开悟者没有自我主观立场,心中没有“我”、“我的际遇”的观念。不背负过去、不期盼将来,坦然地面对当下。

10 《金刚经》说: “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如果修行者以自我主观面对现前情境,犹如进入暗室,什么都看不到。如能无我地融入当下,便有如阳光普照,能看清一切真实。

开悟者不以自我立场去评估现前情境,他们悟通:“人的一生是由一系列变化的时间切片所构成的,没有哪一片重复,也没有哪一片不是自己。”

开悟就是看清当下才是生命的实相,因此能身心安顿地融入每个刹那当下瞬间。

11 《金刚经》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所有现前情境变化不拘,有如梦幻泡影一样虚幻,朝露闪电一样短暂,我们应以这种心态看待当下。

诸法:任何当下情境,

空相:只是瞬时变化。

一切情境本无实体,故名为空。

佛陀说:“我们一旦看到了空,就可以在涅槃中寻得满足;我们只有在看到自我不存在时,心才能够进入涅槃。”

诸法皆空

一切诸法,皆源起于因缘!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一切不同情境际遇,是条件的因缘聚合而生,只是短暂变化的一时现象,并无真实自性存在。因此属于:非有、非无、无生、无灭。

什么是空的最高境界?

佛陀说:“当我们面对眼前情境时,不要想它怎么来;当情境消逝之后,别想它怎么去。只有无我地融入当下变化的行为,而没有行为的那个我存在,这就是空的最高境界。”

迷乱世界,是心所反映出来的影子,

觉悟的世界同样也是由心所显现。

百千法门,同归方寸;

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如果能心净有如虚空,

八万四千烦恼便脱离身心。

道家思想也跟佛陀的说法一样:

庄子说:“开悟者们把自己的心当成一面镜子一样,面对变化的情境时,不期待,也不追悔。不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评断际遇的好坏顺逆,事情来了完全反映,事情过了又回复成空,因此他的心能顺应当下,永远不会损伤。”

如果我们的心像镜子一样,只是纯然地反映当下,没有自己的主观想法。镜子照花时不觉得美,不觉得香。镜子照大便时不觉得丑,不觉得臭。以无我无分别拣择,无憎爱之心看待眼前情境,就是无相,就是空境。

空船

《庄子》有一则有关于“空”故事:

一个人乘船渡河,有艘空船由上游冲过来,

即使脾气最坏的人也不会生气;等空船快撞到时,他会用手轻轻将空船推开。

如果空船坐了一个人,乘船渡河者会立刻大喊:“快闪开!船会相撞啊!”

喊一次、喊两次、喊三次都没回应,

就算脾气再好的人也会动怒!

为何之前不生气,现在却动怒了呢?

是因为之前是艘空船,现在船上有人。

如果一个人能无我无心,便能遨游于世,有谁能伤害他呢?

开悟境界

禅宗三祖僧璨是位开悟高僧,

他在“信心铭”中清楚写出开悟境界:

至道无难,惟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

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悟通人生最高真理并不难,面对当下时,内心别存好坏顺逆。

莫对眼前情境有爱憎的分别。如能达此境界,便能洞然明白。

知道与做到看似差之毫厘,境界相差却有如天地之遥。

要品尝当下现前生命的美好,不要有际遇好坏顺逆的想法。

如果心存好坏顺逆,就是心生病了。

不明白这玄妙至理,止心念静修行只是徒劳无功。

如能悟通真理,身心便与宇宙合一,无所缺欠,也无有多余。

未悟之前

砍柴挑水,

百般无奈。

开悟之后

砍柴挑水,

清心自在。

一切真理就在现前

云在青天,

水在瓶中。

虽然我们有两只手,

但只能做一件事。

虽然我们有两条腿,

但只能走一条路。

虽然我们有两只眼睛,

但只能看一个焦点。

我们有一颗心,

但不能有主观的自我立场。

正确使用心的方法是:

面对不同情境时,融入当下而没有自己。 a3+ciB7K8Oxacxq4Fun8gGCrjwUp9KO250s5azDissbtC2yCMbjM6Zfh0oVbmV+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