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章
工业4.0与精益

2013年德国政府正式提出“工业4.0”的概念,2014年我国政府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工业发展仿佛突然提速了一般,各种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大有蓬勃发展之势。随着工业4.0的不断升温,很多企业负责人及专业人士专程赶到德国这个工业4.0的发起国,去探究工业4.0的规划和实现。笔者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多年,总感觉类似场景似曾相识,20世纪90年代的精益热潮,本世纪初的ERP、SAP转型等场景仿佛历历在目。那么工业4.0到底是什么?它会不会像精益、ERP一样折磨每一个管理者的内心呢?我们又要做些什么样的准备工作呢?在这里首先来看看工业革命的整个历程,了解一下工业4.0产生的来龙去脉,以及工业4.0实现的基础。

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理论加实践,要经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才能形成真正强大的社会组织。转回头来看工业革命的历史,也有着同样的发展历程。第一次工业革命,经过了漫长的文艺复兴的量变积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泰勒等一大批新兴的工业工程专家对什么是管理的深入讨论下,由福特创造出流水线的大量生产模式而产生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对企业组织制度进行了深入讨论后,才形成了现代企业社会管理的模型,从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如图1-1所示,工业革命的历史与顾客多样性需求在时间节点上高度吻合,这也证明了任何曲折、弯路都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积蓄量变的过程。

图1-1 工业文明发展中个性化定制与品种产量的关系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解决标准化制造与客户多样性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使命是将人类从工业生产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工业1.0时代以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而创造的单件制造模式为标志,但由于当时工业标准化程度不高,工业生产难以达到很高的效率,所以,工业1.0时代是品种多样、单位产出少的时代;1913年开始的工业2.0以亨利·福特流水线的大量生产模式为标志,在工业2.0时代,采用标准化大规模制造,实现了单一品种多量制造的生产系统,并于1955年达到了工业历史上的顶峰;而随着对多样性产品的需求的增加,作为工业3.0代表的丰田生产模式则朝着努力实现客户多样性需求的方向发展,在尽可能标准化制造的模式下实现多样性的品种需求;随着向个性化生产需求的发展,智能制造也就是工业4.0应运而生。

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这一基本内涵始终贯穿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历史,在工业4.0之前,工业革命试图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种方案是卡尔·马克思提出的,希望通过政府强力的计划干预,尽量实现产能的最大配置,以此来满足社会多样性的需求,也就是计划经济体制。但我国及东欧的计划经济实践证明,在工业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过多干预只能让生产组织变得更加无序和混乱,最后只能通过降低多样性需求,采用标准制造来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而这显然违背了工业革命发展会带来更多选择的进步方向。

另一种方案就是欧美工业文明的发展道路,即如何在满足社会多样性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实现规模化的标准制造。工业发展的趋势就是产品生命周期更短,单一品种制造总量逐步降低,欧美工业发展的历程就是逐渐适应和应对变化的渐进过程。欧美工业革命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3个阶段,第4个阶段是2013年德国政府提出的在2020年实现工业4.0,工业4.0代表了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政府又在工业4.0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 7TQG/hTh//g/Xemjq8ooCIBqWDR3swLdS7s10rApr/GGgH7Dtafz814cdaHyulL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