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章
工业3.0缺失部分——模块化

经过第1章的讲解,我们对工业4.0的实现有了基本的概念,但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工业4.0绝不仅仅是靠构建CPS网络就能实现的,需要有基础层面的内容做支持。本章将讨论工业4.0的另外一个核心基础,也是工业3.0的一个缺失部分——模块化。

在工业革命初期,各种工业品的供应一直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很多工业制品普通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比如汽车完完全全成为贵族的奢侈品。表面上工业产品市场的需求并不是很旺盛,这主要是因为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不足,工业制造处于相对平衡的一种状态。亨利·福特打破了这种平衡,他发明了汽车装配流水线,采用标准化的模式进行生产,极大地降低了汽车的制造成本,使汽车变成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消费品。福特T型车开始批量生产时,其市场价格只有1000美元,这款车总计生产了大约1000万辆,可以想象福特面对的市场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这是工业革命后汽车制造业第一次将普通消费者作为对象来进行生产,但是,你只能选择所提供和生产的标准产品,若有个性化的需求是无法得到满足的。工业2.0时代是采用标准化制造的方式,通过大批量大规模的制造实现人们对于工业产品数量上的需求,福特流水线生产模式将这种制造发展到了极致。那个时代是标准化大规模制造的黄金时代,不用考虑客户需求,只需要按照自身的制造体系进行标准化产品的制造即可。

大规模制造的低成本满足了普通消费者对产品基本功能的需求。但福特制造模式有一个致命的前提条件,那就是标准化产品市场的旺盛需求,无论什么样的产品,市场都能够消化和吸收。这种状况持续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生产积累和规模扩大,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的供不应求状态转变为买方市场的供大于求状态。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产品基本功能的需求,个人定制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工业发展再一次回到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的方向。如何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就成为工业3.0的发展方向,丰田精益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客户多样性需求与标准化制造之间的矛盾,通过柔性制造,更快速地实现产品的制造过程,对整个生产体系乃至运营体系都有很多创造性的革新,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

但是如果细致剖析精益理论,包括比较著名的约束理论,就会发现各种解决客户多样性需求与标准化制造之间矛盾的方案,都是在自身运营体系中通过各种优化手段,更快速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通过混流生产等模式来实现的,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实现客户多样性需求的方案。同时,在客户的多样性需求进一步发展时,企业运营体制几乎难以实现和满足客户更大的需求,所以,在精益管理实践中能看到精益模式局限性的更多问题,例如,均衡化生产的工位负荷只能在20%之间波动,即在不同车型的混流生产模式中,不同车型的生产节拍变化要在20%以内。精益研发的产品生命周期虽然由45个月降低到了18个月,但对于快速消费品的制造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有没有另外一条途径能够解决客户多样性需求与制造标准化之间的矛盾呢?答案是有,那就是模块化理论,模块化是以模块作为产品构成的基础部件,依据标准化形式的特点,解决复杂系统中类型、功能多变的一种方案。 u0i/BYFz2QFCyNTntSLTWnzyr+UdzV5uMdrHziPoKJrJzdbevLZpT4sQ/HQ2wf8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