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分兵

第二十五师由叶挺独立团发展而来,是北伐战争中的铁军,官兵能征善战。经过他们的勇猛冲杀,敌军在寨岽的主阵地被一举攻破。

攻克寨岽成为了会昌大战的转折点,8月30日,起义军拿下了会昌城,钱大钧率残部落荒而逃。

虽然大获全胜,但二攻会昌还是没能避免“革命战术”的问题。整个战斗过程,贺龙部队都未加入,基本是靠叶挺部队在孤军奋战,最后的结果也仍然只是击溃战,而非歼灭战。

对起义军这种无后方的作战部队而言,打击溃战实际是个“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买卖,并不划算。叶挺部在攻会昌时,伤亡了约一千人,贺龙部也伤亡了七百人,其中多数都是冲锋在前的党员和骨干。

南昌起义时,大家已感到党内缺乏军事骨干,经过这几次伤亡,更感到缺乏万分,可又无法及时进行补充,只能寄望于到东江后再想办法。

刘伯承很注意收集和研究敌方情报资料。攻入会昌后,他对敌军遗留的文件和报纸进行了认真翻检。就在翻检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线索映入了眼帘。

南行路上,因为种种原因,不少人都脱离了部队,其中贺龙的参谋长陈裕新及以下七百人投奔了唐生智。陈裕新为此还发了一份通电,刘伯承在翻检中看到了这份通电,在那上面,起义军南行的目的和进军路线已经完全暴露。

刘伯承立即向周恩来建议召开参谋团会议。会上众人一致认为有改变南行路线的必要,遂决定在返回瑞金后,改经长汀、上杭入东江。

准备出发前,敌军突然进攻会昌,遭到起义军反击后又即行退去。刘伯承认为这是敌军在引诱起义军发动进攻,以延缓起义军到达东江的时间。在刘伯承的建议下,部队未与后面的敌人纠缠,继续向长汀进发。

9月19日,起义军进入汀州,参谋团开会讨论取东江的计划。一部分人主张全力进攻潮汕。理由是潮汕位于滨海地区,其中汕头港可停泊巨轮,另外那一带还爆发过农民暴动。如果起义军攻破潮汕,不仅可获得苏联的军火支援,而且能从当地农民中得到急需的兵员补充。

在东江历来的战史上,各军均重视兴宁、五华,源于两县地形上占优势之故。正好这个时候起义军得到一份敌军电报,说广州方面来的敌军正向河源集中。一些人便主张以主力取兴宁、五华,从而在迎击河源敌军主力时赢得地形上的优势。

参谋团由此分出了“攻兴宁派”和“攻潮汕派”。“攻兴宁派”建议仅以不超过两个团的兵力进攻潮汕,并且预计潮汕守军兵力空虚,小部分兵力即可让其弃城而逃。

“攻潮汕派”则不以为然。他们提出,情报显示兴宁方面并无敌情,以主力取兴宁根本没有必要,更重要的是,以小部分兵力攻潮汕,成功实无把握,万一遭受挫折,起义军的处境将变得进退维谷。

讨论到最后,多数人都倾向和赞同“攻潮汕”。于是起义军指挥部决定除留朱德率二十五师扼守三河坝外,其余主力都用于攻取潮汕,这就是“三河坝分兵”。

起义军大兵压境,潮汕立即陷入混乱状态,加上汕头工农赤卫队的里应外合,潮州、汕头相继拿下。

潮汕属于繁华之地。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起义军早已疲困不堪,多数人一停下来就想休息。按照原计划,起义军在攻取潮汕后,本应马不停蹄地开往揭阳,以迎击由河源来的敌军主力,结果这一计划并未得到坚决执行。

除了休整外,起义军还希望在潮汕补充到大量兵员或得到工农赤卫队的援助。可是当地农民并没能充分发动起来,后来刘伯承曾提到“农民其意重在本乡中寻得土地,愿意从军出征者少”。

已经组成的工农赤卫队十分涣散,别说协同起义军主力作战了,就连袭扰的作用都起不到,甚至于对付地主武装都要靠起义军帮助才能奏效。

在潮汕休整三日后,起义军进行了第二次分兵:由周逸群的第三师警备潮汕,贺、叶两军的主力则向揭阳进发。

与早期作战部队缺乏经验,战略战术明显不够灵活相一致的是,那时候中共的谍报工作也不像后来那样成熟有效。尽管中共中央由上海派到广东去的特工不少,可是起义军沿途所得到的情报,都是靠缴获敌军文件和报纸所得,从特工那里得到报告基本为零。

此外还发生过这样的事:某特工奉命去某地进行侦察,这名特工领了钱却未去,也没有说明未去的理由。最后查出来后,组织上又没有加以处分。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情报在战争中的作用是谁都不敢低估的。在揭阳,起义军指挥部终于接到了一个情报,说有千余敌军集中在汤坑,准备前来揭阳攻击起义军。大家决议后,便决定先发制人,用全力吃掉当前之敌。 lmNJql593bFhsHVGq68EOCNMO5tWrXvEayqZnMWnwQId4IyHpC7RT3np7SH3GsQ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