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在《波士顿环球报》上,曾经刊登过一篇哈佛教授对毕业生的寄语,其中一条是:“不要过分追求完美,不要给自己施加不必要的压力。生活不只是工作、学习,它还有很多很多。”教授想要告诉人们,不必苛求自己事事完美。无独有偶,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企业家也曾说过:“在哈佛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人生当中不必事事追求完美。因为很难有人达到事事完美,毕竟人的精力有限,顾此难免失彼,凡事做到尽己所能,便不会遗憾。”

完美是个极有感召力的形容词,想必也是每个人的心之所向。只是,完美并不那么容易就能获得。在到达完美的途中,往往有难以翻越的山,或者难以跨越的水。也许,在你跋山涉水之后所收获的完美,并不是你想要的,而是别人希望的,而你付出的这些心力,其实可以轻易获取另一些更适合你的美好。

美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心理学教授赫伯特·西蒙曾说:“‘最好’是‘好’的敌人。”为此,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为了反复纠正作业中的一个单词,而把作业本擦破了。最后,他只好换了一个新的作业本,并把已经完成的作业重新写了一遍,这次作业花费了他整整半天的时间。为此,他苦恼不堪,找不到错在哪里。这时,祖母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渔夫从海里捞到了一颗珍珠,他非常高兴。可是,令他遗憾的是,珍珠上面有一个小黑点。渔夫想,如果我把这个小黑点去掉的话,这颗珍珠不就完美了?于是,他把珍珠刮掉了一层,但是他丧气地发现黑点仍在。于是,他不甘心地又刮了一层,可是黑点依然在。就这样,他继续刮,刮到黑点没有了,但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完美的存在,有时候恰巧是为了维持完整和美好。盲目地消灭不完美,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离所谓的“完美”更远。这个世界,正因为有了不完美,才促成了人们的追求。面对不完美,最理智的做法就是努力改善,积极进取,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另一个极端。

日本作家仓冈天心的《茶之书》中记载着这样一则小寓言,一位茶师让儿子打扫庭院,结果儿子扫了一遍又一遍,努力将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茶师见到后,却很不满意,他走到庭院中,使劲摇动一棵枫树,结果树叶落了一地,然后告诉儿子说:“庭院清洁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不能丧失美感。”

一件事如果做得太过苛刻,那么也就丢掉了美和自然,一个人太过追求完美,那么也就失去了“美”,即一个完美的东西本身就不是完美的。这看上去是一个悖论,不过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缺陷就是支撑美的存在条件之一,美也需要一些缺点来点缀。

断臂的维纳斯引发了无数人的猜想,这残破的断臂的确是一个缺憾,但不可否认,恰恰是断臂使维纳斯成了雕塑中的极品。人们常常感慨睡莲卧于淤泥烂沼之中,实在与高洁的身份不相映衬,殊不知离开了淤泥,睡莲将会永远地睡去,更别谈什么高洁与美丽。缺陷与美并存,而且你的缺陷也许恰恰就是你的优势,更是提升形象的一个重要的甚至不可或缺的因素。

人最容易走进的误区就是“得像别人一样”。特别是不自信的人,看别人的时候,总是抱着万分的崇敬和钦羡,总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这样的人,从内心无法接受自己的现状,更做不到悦纳自己,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不完美的,完美的是别人。其实,无论是怎样一个人,都是别人的风景,你不满意的你自己,也许在别人眼里,也有着闪光点。所以,打消“别人很完美”的念头吧,学会接受你自己,这样,你才能找回自信,投入某件事里,而不是盲目地追求那些不适合你的完美。

哈佛人生箴言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泰勒·本·沙哈尔开设的“积极心理学”课程,被哈佛学生们推选为最受欢迎的课程。泰勒博士在他的课上教育学生“可以追求卓越,但不要完美主义”,他说:“完美主义者最终连自己的成就都拒绝了。在那些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拥有,但却不幸福的人身上,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的梦想仅仅是拥有一个完美人生,那我们必将遭遇失望与沮丧,因为这个梦想在现实世界中终将破碎。” PoOT4FROWU3QSs275XK1/NMC+VFzdWYSuoyK2sCFMBuaWDm3t+z/qcXJZnSFp40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