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空无分别,云何得有十八种耶?”
答:
为显人法二无我,是一切法通相。今约诸法,种类不同,开为十八。何者?一内空,二外空,三内外空,四大空,五空空,六真实空,七有为空,八无为空,九毕竟空,十无前后空,十一不舍离空,十二佛性空,十三自相空,十四一切法空,十五无法空,十六有法空,十七无法有法空,十八不可得空。合此十八为十六空。凡有两义故,立十六空。一体二用。
第一,内空,亦名受者空。凡夫二乘谓六入为受者,以能受六尘果报故。今明但有六根,无有能执。以无执故,言受者空也。
第二,外空,亦名所受空。离六外入无别法为可受者也。若诸众生所受所用,但是六尘。内既无人能受,外亦无法可受,即人法俱空,唯识无境,故名外空。以无境故,亦无有识,即是内空。六入无识,即是无人;无有根尘,即是无法。故内外二空,两义相成也。
第三,内外空,谓身空也。此身四大为内外所依。内依即六根若五根,皆有净色及意根,并依此身,故名内依。外依者,谓外六尘。若己身四大,唯除五根净色,所余色香等,属外六尘,摄持于五根故称为外,非谓离身之外也。此身能持根尘,故名为依,根尘所依也。此根及非根,皆悉是空故,名内外空也。
第四,大空,谓身所迁托,即器世界。十方无量无边,皆悉是空,故名大空。
第五,空空,能照真之相。会前四空,从境得名,呼为空智。空智亦空,故立空空。
第六,真实空,谓真境空。行者见内外皆空,无人无法。此境真实,立真实名。由分别性,性不可得,名分别性。性空即真实空也。
此六空辩,空体自成次第。一受者空,二所受空,三自身空,四身所住处空,五能照空,六所观境空也。前四皆是所观境空,第五能观智空,第六所分别境界相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