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源远流长的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又称“火罐气”“吸筒疗法”等,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助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以产生负压,使其吸着于穴位皮肤或者患处,通过吸拔和温热刺激等,造成人体局部发生淤血现象的一种治疗方法。

拔罐疗法简史

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因为古人常以兽角做罐治病,所以又称之为“角法”。考古发现表明,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拔罐疗法。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①中,就有以兽角治疗疾病的记载。

东晋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也有角法的记载。唐代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一书中,也曾介绍使用竹筒火罐来治病,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唐代太医署还将“角法”单列为一门学科,学制三年,在理论、操作和临床等方面都形成比较完整的医学体系。从以上介绍的情况来看,我国晋、唐时代就已非常流行用火罐疗病了。

唐以后的医家们,不仅继承了先人的成果,而且还进一步发展了拔罐疗法,使之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比如,宋代的医家就将拔罐疗法的适用证扩大到了内科疾病中。在宋代医书《苏沈良方》中,就有用火罐治疗久咳的记载。清代著名医药学家赵学敏曾用拔罐疗法治疗风寒头痛、风痹、腹痛等症。另一清代医家吴谦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诀要》中记载了拔罐配合中医、针刺等治疗疾病的方法。

新时期的拔罐疗法

新中国成立后,拔罐疗法取得了更大的发展,临床应用也从比较单一的范围扩展到内、外、妇、儿、骨、皮肤、五官等诸多分科。不仅如此,拔罐疗法还走出国门,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比如,拔罐疗法在法国被称为“杯术”,在俄罗斯被称为“淤血疗法”。总之,拔罐疗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又因其所具有的一系列的优点而被称作是21世纪的“自然疗法”。

本节名词

①《五十二病方》

帛书《五十二病方》,西汉文物。是现知我国最古的医学方书,书中所载绝大多数为外科病,其次为内科疾病,还有少量妇科、儿科疾病。书中除记载了外用内服法外,还有灸、砭、熨、薰等多种外治法的内容。

拔罐疗法简史

拔罐疗法在古代被称为“角法”,历史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经过2000多年历代医家的改良,拔罐疗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以治愈内、外、妇、儿、骨、皮肤、五官等科诸种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兽角治疗疾病的记载。

东晋(317~420年)

东晋医学家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有关于角法的记载。

唐代(618~907年)

1.唐人王焘所撰的《外台秘要》一书,是一部由文献辑录而成的综合性医书。在书中就较详细地介绍了拔罐疗法的一些情况。

2.唐代太医署将“角法”单列为一门学科,学制三年,从理论、操作和临床等方面形成比较完整的医学体系。

宋代(960~1279年)

在宋代医书《苏沈良方》中,有用火罐治疗久咳的记载。

元代(1271~1368年)

元人沙图穆苏所撰的医书《瑞竹堂经验方》中有关于“竹筒吸毒法”的介绍。

明代(1368~1644年)

由明代医家陈实功编著的外科专著《外科正宗》中有关于“煮竹筒法”的介绍。

清代(1636~1912年)

1.清代著名医药学家赵学敏曾用拔罐疗法治疗风寒头痛、风痹、腹痛等症。

2.清代医家吴谦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诀要》中记载了拔罐配合中医、针刺等治疗疾病的方法。

当代

现当代的拔罐疗法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应用范围得到极大的扩展。又因其具有一系列的优点而被称作是21世纪的“自然疗法”。 Q4VJj4fT3o//sGQ22n7fL2pS8u8WNyXU5LziuhzqngTjtvEex6khwBoO9YXEiU5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