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洋人“请君入瓮”,帝国舰队傻做“梦”

皇帝的“非正常死亡”?

东堂子胡同49号。

一匹快马如旋风般穿越深深的胡同,刚刚走进办公室的总理衙门大臣奕䜣就听到咸丰皇帝驾崩的奏报。奕䜣顿时目瞪口呆,总理衙门大臣文祥、桂良闻讯赶到奕䜣的办公室。看着悲切的奕䜣,他们还是将刚刚得到的另一个信息告诉了奕䜣。

这一天是1861年8月22日,奕䜣的哥哥咸丰皇帝在凌晨卯时宾天了。奕䜣脑子里不断闪现出最后一次面见皇帝哥哥的情景。按照咸丰皇帝的计划,在承德将身体调养好后,秋高气爽的时候就能回到北京,怎么这么快就死了呢?文祥他们的另一个消息令奕䜣相当错愕——咸丰皇帝临终前任命了八大辅臣,亲弟弟奕䜣居然没有份儿。

从奕䜣的秘密奏折送到承德,到咸丰皇帝龙驭上宾,十天之内,承德究竟发生了什么?咸丰皇帝的死亡是正常,还是非正常?执政集团的内部迅速分裂为对立的两个阵营:一个是以奕䜣为首的北京派,他们在英法联军进京后结成了一个总理衙门政治联盟;一个是以肃顺为首的承德派,他们通过政权交接结成了辅政政治联盟。

总理衙门政治联盟作为一个新崛起的政治集团,擅长同国际势力打交道,跟多国驻京公使私人关系密切。肃顺领导的辅政集团“延揽天下文艺之士”,其力荐的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武装集团已经牢牢地掌握了枪杆子。咸丰皇帝在位时,两大政治集团相安无事。咸丰皇帝一死,新君年幼,辅政集团成功通过政府管理大权操控皇权。以总理衙门为首的北京派在没有抓住枪杆子之前,其命运将被承德派操控。

咸丰皇帝的死令奕䜣难以释怀。

8月2l日早上,咸丰皇帝在烟波致爽殿西暖阁用餐,喝了一碗鸭丁粳米粥。午饭更是胃口大开,吃了羊肉片白菜、脍伞单(牛肚)、炒豆腐、羊肉丝炒豆芽等多个菜品。 胃口如此之好,怎么突然就死了呢?

咸丰皇帝的死亡令奕䜣错愕。除了十天前的密折,奕䜣跟肃顺有着太多的恩怨,结怨最深的莫过于肃顺执掌户部期间,他的政治盟友们为了独霸军机处,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反腐风暴,奕䜣、翁心存等一批军机大臣被卷入其中。突然有一天,一场大火将户部的账册等证据烧毁,奕䜣才得以脱身。肃顺成为反腐的最大胜利者,奕䜣则远离了清政府执政集团的权力中枢。

更让奕䜣怀恨在心的是,咸丰皇帝逃到承德之后身体一直虚弱。奕䜣向咸丰皇帝申请到承德请安,可是咸丰皇帝在奏疏上批下了一句话:“相见徒增伤感,不必来觐。”甚至在咸丰皇帝的最后时刻,自己依然被排除在权力中枢之外,八大辅臣中居然没有自己的份儿,奕䜣极度怀疑是肃顺从中作梗。

尽管咸丰皇帝在位期间批阅了大量奏折,但在奕䜣看来,自己的四哥没有远见,更没有雄才,当年依靠着装傻充愣,用滔滔不绝的眼泪谋得了皇位。 可是太平军起义,英法联军闯入北京,咸丰皇帝却不断在逃避,而自己满腹的雄才却无处施展。

1860年,肃顺身为户部尚书,掌管着大清帝国的钱袋子,可是这位尚书大人却跟着咸丰皇帝跑到了承德。农民起义、洋人进京,硝烟弥漫在帝国上空,通货膨胀引发的金融危机更是彻底摧毁了大清帝国的财政根基。奕䜣担心通货膨胀将成为国家灭亡的催化剂,他认为只有在改革中打造帝国现代化的精锐之师,大清帝国才有希望。

奕䜣庆幸自己抓住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个舞台。

没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以奕䜣为首的北京派系创造的一个政治舞台,这个跟外国人交涉的临时性衙门,最终成为大清帝国改革复兴之路的重要舞台。1861年1月20日,咸丰皇帝下谕,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当时以肃顺为首的承德派强力弹劾,甚至担心以奕䜣为首的北京派跟洋人交往密切,最后联手洋人在北京夺权。

官场犹如屠宰场,面对明晃晃的大刀,智慧可以击退死神。为了打消咸丰皇帝的顾虑,北京派将总理衙门的办公地点选在了僻静的东堂子胡同49号。奕䜣联手文华殿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向皇帝反复强调,总理衙门只是一个临时机构,一旦“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

咸丰皇帝当然明白洋人不会很快离开中国,因为从1583年的明朝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洋人不惜发动战争要打开中国市场。 洋人的事情只会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而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北京条约》签订了,功劳是奕䜣的,谁能接替他呢?咸丰皇帝别无人选。

海军舰队还没有组建起来,肃顺就将军权抓到了自己手上,现在清政府执政集团逃亡的承德派全部成了辅政王大臣,一旦这几位挟小皇帝回到北京,总理衙门也有大权旁落的危险。肃顺一派对李泰国本就恨之入骨,他们找个理由就可以推翻现代化的海关系统,李泰国的继任者赫德自然滚蛋。那样一来,大清帝国的财政、军事改革计划将落空,奕䜣决定联手在承德的两宫太后。

祺祥政变

1861年9月5日,一直不能进入承德的奕䜣将自己化装成“萨满”,进入了热河行宫。 在行宫跟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密定计,旋返京,做部署”。这一次秘密会议进行了两个小时,会议决定两宫太后联手恭亲王发动政变,恭亲王立即返回北京,进行宫廷政变的系列部署。

奕䜣进入承德的第二天,醇郡王奕譞就被任命为正黄旗汉军都统。9月14日,御史董元醇奏请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两宫皇太后与八位赞襄政务大臣在承德激烈辩论,双方的争吵“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涕泣,遗溺后衣”。 朝堂上声嘶力竭的争吵,吓得小皇帝都尿裤子了。

“垂帘听政”是慈禧太后利用董御史的奏折来试探以肃顺为首的承德派,没想到肃顺等人反对激烈。慈禧一行掌握了一份绝密的情报,肃顺在承德将小皇帝回京的日子一拖再拖,已经密令剿匪前线的两江总督曾国藩带兵北上助阵。看来肃顺一党要借助汉族武装集团彻底夺权。

当时,奕䜣跟慈禧太后听闻了一个可怕的消息:“闻粤寇之据金陵,文宗显皇帝顾命颇引为憾事,”肃顺给曾国藩许下诺言:“能克复金陵者可封郡王。” 清政府入关后,只有皇室贵族才能加封王爵,肃顺给曾国藩的承诺可谓前无古人。更令奕䜣他们不安的是,咸丰皇帝死后,肃顺的幕僚们开始不断暗示曾国藩,希望他能够站在肃顺一边,力挺八大辅政大臣。

官场如战场,瞬息万变。

譞曾国藩手握十万湘军,已经是汉族武装集团中势力最强悍的一支劲旅,一旦肃顺的幕僚们说服了曾国藩,十万湘军兵围北京城,将是一场血雨腥风。奕䜣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10月7日,慈禧太后再为奕争取到了步军统领的职位。奕譞跟奕䜣是兄弟,一下子掌握了京城的军警大权。只待肃顺一党进入北京,就将落入北京派的手中。

11月2日,奕䜣联手两宫太后发动政变,将肃顺一党悉数逮捕。“肃顺方护文宗梓宫在途,命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往逮,遇诸密云,夜就行馆捕之。咆哮不服,械系。下宗人府狱,见载垣、端华已先在。” 以奕䜣为首的北京派在密云将肃顺抓捕,身为首席辅政大臣的肃顺尽管大权在握,这个时候却成了阶下囚。他破口大骂,以奕䜣为首的北京派甚至对其动了粗,才将其拘捕。肃顺进了大牢才发现,自己一党的人马全都被抓了,一切都完蛋了。

政变需要理由,尤其是在列强跟帝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情况下,洋人对新政权自然放心不下。以奕䜣为首的北京派给肃顺一党找了一堆理由:“海疆不靖,京师戒严,总由在事之王大臣等筹划乖张所致,载垣等不能尽心和议,徒以诱惑英国使臣以塞己责,以致失信于各国,淀园被扰。我皇考巡幸热河,实圣心万不得已之苦衷也!”

当游戏终局,肃顺被枭首菜市口,成为有清一代唯一一位被斩首于菜市口的军机大臣。肃顺一党其他人等要么自尽,要么解职发往军台效力,而政变胜利的北京派则瓜分权柄。11月3日,奕䜣被任命为议政王、兼领军机处,北京派的文祥、桂良等人为军机大臣。清政府执政集团再度回到正轨,以皇帝、两宫太后为首的皇族精英执掌皇权,以奕䜣为首的清政府精英执掌国家政务管理大权。

阿思本舰队背后的图谋

奕䜣再度进入帝国的权力中枢,鬼佬们一片欢腾。

英商埃德温·璧克伍德(Edwin Pickwoad)控制的《北华捷报》欢呼,奕䜣联手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如同1848年的欧洲革命,他们兴奋地预言:“有利于外国在华权益的恭亲王掌握权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不久,外国的代表将对北京政府发挥较大的影响”。

可是,就在奕䜣夺权期间,太平军李秀成部连续攻克宁波、杭州,进逼上海。以议政王身份负责军机处的恭亲王奕䜣得到情报说,太平军进攻上海的目的,是想从上海滩的洋人手上买一批火炮船。奕䜣决定加快海军舰队的组建步伐,令大清帝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拿出一份详细的时间表。

咸丰皇帝的死去、军机处的彻底换血、奕䜣的掌权,让赫德相当激动,这些变化意味着组建大清帝国海军舰队的事情将是铁板钉钉了。当赫德接到奕䜣的命令时,激动之情可想而知。赫德很快就拿出了舰队组建的时间表:1861年年底派人订购船只,1862年9月船只就可全部到华,再经过一段时间训练,1863年4月即可投入长江作战,六日之内可抵太平天国首都南京,一天即可攻破南京城。

赫德在给奕䜣时间表的同时,也在跟伦敦的维多利亚女王进行着秘密的联系。赫德为了将军舰购买民间化,将大清帝国的采购清单委托给了第三方。赫德选定的第三方正是已经身在伦敦的大清帝国首任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因为李泰国跟大英帝国海军部关系密切。英国外交密档印证了当初咸丰皇帝跟肃顺的猜测,李泰国请假回国跟中国组建海军舰队是一个完整的计划。

1862年3月14日,赫德给李泰国的函电称,议政王、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奕䜣已经委托赫德代为向英国购买中号兵船3艘,小号兵船4艘以及船上所需火炮弹药。赫德在函电中将奕䜣的海军舰队采购计划转手委托给李泰国,使李泰国摇身一变成为大清帝国海军舰队的伦敦采购操盘手。

面对这么一笔庞大的国家采购,无论是奕䜣还是赫德,心情都是非常迫切的,都希望这笔买卖尽快成交。赫德在函电中交代:“现在舰队的建造已获批准,恭亲王急于见到它早日到来,因为你所熟知的种种原因,毫无延迟地把造好的舰船遣送来华,将是至关重要的。就我来说,我将尽力迅速获得款项并寄给你,我深信你必能尽力设法,使舰船能迅速装备起来并遣送来华。”

赫德的信函让已经回国的李泰国很是激动,他立即给赫德回函:“关于此事,以往我曾经屡次向中国高级官员建议,他们也据以上奏。正因为如此,我才获得批准,购买‘孔夫子’号炮舰。在天津谈判时,我又亲自提出这个问题,并在我的授意下,《天津条约》才增加了关于中英共同肃清海盗的条款,这个条款的措词也使我有根据促使清政府购置船只。”

1862年6月16日,李泰国接到赫德的书信,立即就去了英国外交部拜会了外交大臣罗素勋爵。李泰国给罗素勋爵的报告中非常明确地提出,希望英国政府批准他为大清帝国在英办理购买军舰并招募海军官兵,以便成立一支“英中联合海军舰队”。李泰国在报告中强调:“这支部队不会在任何方面妨碍女王陛下的政府,反而会使它在没有进行直接援助时,享有一切好处。”

李泰国在伦敦游说罗素勋爵期间,英国驻华公使普鲁斯给罗素勋爵的信函也送抵伦敦,普鲁斯建议英国政府支持李泰国的计划。罗素勋爵将李泰国以及普鲁斯的报告向英国首相帕麦斯顿进行了汇报。帕麦斯顿将报告转交给海军部,海军部大臣萨默塞特给罗素勋爵的意见是:“这件事如果不致引起其他国家的猜忌,将不失为一件大好事,应受到你的鼓励和支持。”

奕䜣在北京城苦等李泰国的舰队开到中国海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笔庞大的国家采购计划,正落入英国政客们的一个巨大阴谋之中。英国政府为了控制奕䜣组建的帝国海军舰队的领导权,鼓励英国军官“报名去海关任职”,以便“英国政府同意将他们出借”。

1862年5月9日,李泰国给赫德发了一封密电,将伦敦对大清帝国舰队领导权的控制意图进行详细说明,并提出了舰队司令人选。李泰国密电中提到的舰队司令是一位中国人非常熟悉的英国海军上校舍纳德·阿思本(Sherard Osborne),这位阿思本上校两次参加鸦片战争,对中国军队了如指掌。为了垄断大清帝国海军舰队的大权,英国政府密令李泰国跟阿思本签订聘请合同,由阿思本执掌舰队。

为了将舰队控制在英国政府手上,英国政府的法律专员致函枢密院办公厅,希望政府能够通过红头文件的方式,下令舰队的英国将士必须统一由李泰国跟阿思本领导。英国枢密院很快发布饬令,要求“不论在陆上或海上,任何人只能听命李泰国和阿思本,而不能听命其他人,这样才能合法地应募为中国皇帝服役”。

为了保证阿思本执掌大清帝国海军舰队,并同太平军作战,李泰国要求英国政府取消1854年颁发的关于大清帝国内战的“中立条例”。英国海军部根据李泰国的建议,发给了阿思本组建舰队的许可证,同时酝酿了一个特别法令——以国家的名义授权李泰国跟阿思本为大清帝国组建海军部队。

强国之梦的伟大军事改革竟成为鬼佬们的政治游戏。伦敦的政客们发现,大清帝国长江沿线的海军掌握在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武装集团手中,为了避免舰队指挥权旁落,普鲁斯给奕䜣发了一份强硬的照会:“这支部队应直属于帝国政府,只接受帝国政府的命令,只对帝国政府负责,并据此与地方当局协同动作,但不接受地方当局的节制。”

普鲁斯的照会犹如一把利剑,搅得奕䜣不安。

英国人只接受政府命令,现在大清帝国的议政王是奕䜣,很显然,英国人这是要将奕䜣绑架到他们的指挥棒上。奕䜣非常清楚,自己尽管是议政王,可是坐在龙椅背后的还有两宫太后,她们才是帝国真正的主人。奕䜣一旦答应英国人的要求,两宫太后一定会警觉,因为同治皇帝刚刚登基,奕䜣一旦掌握军权,慈禧太后就能想到当年的多尔衮!

多尔衮率领满洲八旗鼎定中原,为大清帝国立下了旷世奇功。顺治皇帝即位后,多尔衮权倾朝野,被顺治皇帝称为“皇父”。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以谋逆大罪之名,褫夺了多尔衮生前所有的封爵,“命令毁掉阿玛王(多尔衮)华丽的陵墓,他们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

奕䜣跟多尔衮有着同样的人生经历,年轻之时跟兄弟争夺皇位,夺位失败后,一个成了打江山的功臣,一个成了救江山的功臣。多尔衮南征北战,让大清帝国江山一统;奕䜣纵横捭阖,跟英法联军签下了和平条约,让洋夷军队撤出了京师。多尔衮开国建制;奕䜣期冀改革图强。

奕䜣不想重蹈多尔衮的覆辙。

奕䜣还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曾国藩。如果将长江沿岸的海军指挥权收归到自己手上,那么汉族武装集团一定会强烈反弹。太平军依然占据着江南,大清帝国要安内攘外,团结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武装成为必然选择。

这是一场隔空的绝杀,以奕䜣为首的北京派通过政变抓住了帝国大权。英国政府却在伦敦给奕䜣背后顶上了致命火枪。曾国藩也是如芒在背,宿松的那一次秘密会议已经成为云烟。在这风云变幻的改革前夜,汉族武装集团领袖曾国藩别无选择。 IlLydwQhQiXmvOO+1BSmrFI/nmD7RsYAfabtzo8cf6C7LF73q7MPQuzg5rNMBGu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