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必需”与“享受”的交替激荡

“必需”与“享受”的循环辩证,构成了文明的运作核心。

从一个角度看,“必需”与“享受”的循环辩证,

也正适合拿来说明西方古典音乐三四百年来的演变。

文明是什么?文明如何在人身上作用,使我们变得不一样?

当然有千百种方式观察文明、思索文明;当然也有千百条从文明经验中归纳出来的原理、原则。不过我们可以先想想这样一项原则:所谓文明,就是让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做的事,一一转变成享受。

现代文明人最大的特色,就是生活中纯粹的“必需”越来越少了,本来是“必需”的事,却被用各种方式转型为“享受”。而且现代资本主义运作下,将“必需”转变为“享受”,成了创造市场利润的一大力量。

还有多少人感觉到:吃是为了要维系生命不得不做的事?也越来越少人感觉到:男女间的情爱原是出自动物繁衍的“必需”,孩子越生越少,可是原本为了生孩子才做的事,却越做越多,越做花样越多。

不过,文明不仅止于将“必需”变成“享受”。文明,或说推动文明的欲望,还会再进一步,再进一百步,将“享受”变成“必需”。

如果还是用市场的语言来说,那就是除了去供给已有的需求之外,还可以用创造新需求的方式,来创造更大的利润。

许多我们今天视为不可或缺的事物,从前都是享受。好好洗个澡,将自己弄得清清爽爽的,曾经是只有少许人才能拥有的享受。文明一步步扩充了可以享受洗澡的人群基础,于是有一天,洗澡已经是再天经地义不过的生活现实。变成了必需的洗澡,还会在文明推动下,更进一步“享受化”,于是在“洗澡”的范畴里,就特别分出于泡汤、spa、“三温暖”等许许多多名目来,这些,属于“洗澡”,但和洗澡的功能却没有直接关系。

“必须”与“享受”的循环辩证,构成了文明的运作核心。从一个角度看,“必需”与“享受”的循环辩证,也正适合拿来说明西方古典音乐三四百年来的演变。

音乐从宗教的“必需”出发,宗教仪式要求有反复经文词语的诵念,一念之间,从单纯的语言诵念变出了音高变化,于是“必需”就朝美的“享受”跨了一步。

进一步因为音乐的介入,促成了宗教仪式的大幅翻新。每一场宗教仪式,尤其是弥撒,现在都必须有音乐伴随了,音乐是完整仪式中的一部分,律法规定非有不可的“必需”,巴洛克音乐于焉诞生。

原本在教堂中的“必需”,接着又被宫廷贵族袭用去当做自己的“享受”,那享受中包含着两种有趣的炫耀:一是借音乐炫耀世俗权力、财富足可以跟教会、教廷平起平坐;二是炫耀创造音乐所需的人力与财力。

古典时期王公贵族的享受,后来进行了重要的“浪漫转化”。浪漫时期音乐在形式、语汇上的开发,植根于一个更大的精神转型。浪漫主义信念认为音乐不是外于人、由艺匠提供的身外享受,不,音乐就是人,音乐是人之所以为人,教化、教养必需的成分,而且人有什么性格、情绪,音乐就有什么性格、情绪。音乐又从“享受”摆荡到“必需”那边。

走到现代主义之后,为什么古典音乐就没落了呢?顺着这套文明逻辑来看,道理其实挺简单的。古典音乐没有通过考验,既没办法说服世人接受其“必需”,却又板起一副面孔,无论如何不愿发展自己“享受”的一面。既不“必需”,也不“享受”,那么音乐就离开了文明的轴线,被抛到文明焦点之外了。

我们今天何其幸运!透过西方古典音乐,我们可以浓缩地经历一次几百年的文明螺旋循环,“必需”与“享受”交替冲激互荡,擦出多少绚丽火花来! 9LQ+wAvhgUXKbMuJrIGO05iVaWHKGL2pC4aCv4EoJiUvave+wvjs5fc4eS6J0Qs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