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位盟主的诞生
齐桓公
称霸的故事

齐桓公虽然个性并不完美,但这不足以妨碍他成就霸业,因为他作用管仲,有知人善任的眼光。管仲很有谋略,总为大局着想,他提出的『尊王攘夷』策略,为齐桓公赢得了中原盟主的地位。

从西周到东周

周幽王在位的第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外族犬戎,一起攻入首都镐京,在骊山下结束了他的性命。

坦白地说,周幽王的死是咎由自取。

他一不该废申后和太子宜臼,另立宠妃褒姒为后,又立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当太子,因而惹恼了申后的父亲申侯;二不该为了逗褒姒开心,乱点王室紧急情况下才能用的烽火戏弄诸侯。看到诸侯们被戏耍得团团转,褒姒是笑了,但王室也因此在诸侯面前失去了威信。结果,当镐京遭到申侯的攻击,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时,居然没有一个诸侯带兵前来救援。

周幽王死后的第二年(公元前770年),诸侯们拥立旧太子宜臼为天子,是为周平王。

由于镐京已经被攻打得残破不堪,而且还要提防犬戎再次来犯,周平王选择在东都洛邑即位。从此,周朝进入“东周”时期,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原先在镐京的那段历史时期就叫作“西周”。西周从周武王到周幽王,存在了约两百七十五年,历经十二位君主。

从周平王起,周王室日渐衰微,诸侯间互相争斗,强者吞并弱者,势力各有消长,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号令。八十多年后,齐国的齐桓公第一个取得盟主的地位,成为“春秋五霸”的首霸。

齐桓公的兴起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他的哥哥齐襄公是个糊涂国君,不仅和鲁桓公的夫人私通,并借机杀死鲁桓公,还屡次欺骗大臣,滥杀无辜。

当时,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等人感觉事态严峻,怕有祸事临头,便出奔到国外去。

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所以他出奔到鲁国。管仲和召忽两人一路跟随着他。

公子小白去的地方是莒国,随行的亲信是鲍叔牙。

齐国后来果真发生内乱。公孙无知因过去与齐襄公结怨,趁齐襄公狩猎受伤杀死了他,自立为国君。没多久,公孙无知又被别人所杀。齐国顿时陷入没有国君的混乱状态。

大臣高傒等人暗中派人去莒国,请公子小白赶快回来继承国君之位。鲁国这边听说公孙无知已死,也立即发兵护送公子纠回国,还让管仲另外带领一支部队,到莒国通往齐国的道路上阻挡公子小白。

管仲果然在路上遇见公子小白,他发箭射向公子小白,正好射中公子小白腰带上的金属钩。公子小白诈死,侥幸逃过一劫。

管仲叫人快马飞奔回鲁国报信,鲁国护送公子纠回国的部队因此松懈下来,行军的速度放缓。结果公子小白抢先一步,在高傒等大臣的拥护下于公元前685年当上国君,即为齐桓公。

重用管仲

齐桓公即位后,立刻发兵击败护送公子纠前来的鲁国军队,还切断了鲁国军队的退路。

齐桓公写信给鲁国国君,说:“公子纠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亲手杀他,请鲁国自行处置吧!召忽、管仲两人跟我有仇,请把他们送过来,我一定要把他们剁成肉酱才甘心。若是不答应,我就派兵攻打鲁国。”

鲁国国君害怕齐桓公派兵攻打,就把公子纠杀了。召忽也跟着自尽。管仲则自请成为囚犯,被遣送回国。

齐桓公真的要把管仲剁成肉酱吗?

其实,那只是演给鲁国人看的一场戏罢了。事实上,管仲被遣送回国后,齐桓公不仅没杀他,还对他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大夫治理国政。

齐桓公为什么会重用管仲?这话还得从头说起。

当初,齐桓公侥幸逃过一劫后,确实对管仲怀恨在心。甚至在登基后发兵攻打鲁国时,还想杀死管仲。大臣鲍叔牙对齐桓公说:“臣有幸跟随在您的左右,而您最后当上了国君。您做了君主,我已经无法再帮您增添什么了。如果您只是想治理齐国,那么用高傒和我就足够了;但如果您想称霸天下,就非任用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去,那个国家的国力都会强大起来,您千万不能失去这个人。”

“嗯?管仲真有这样的本事?”齐桓公听从鲍叔牙的建议,和他商量好计谋,让管仲得以回国。而管仲也事先知道了这件事,配合着演出。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两人年轻时就是好朋友。鲍叔牙深知管仲的才干,因此在最关键的时刻将他推荐给齐桓公,自己甘心在管仲之下。

管仲后来说:“我当初贫困时,曾与鲍叔牙一起做买卖,分钱财时多分了一些给自己,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而是体恤我穷;我曾经为鲍叔牙做事,却让他更难处理,鲍叔牙不认为我笨,而是认为时机不对,与我无关;我曾经好几次出来做官,却都被君主罢免,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能,而是劝解我生不逢时;我曾经好几次临阵脱逃,鲍叔牙不认为我胆怯,而是体量我家里有老母亲要侍奉;公子纠争位失败,召忽为了这件事而自杀,我却自愿成为囚犯,让人瞧不起,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羞耻心,而是明白我不以小节为耻,只以功绩名声不能彰显于天下为耻。生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啊!”

所谓“患难见真情”,鲍叔牙一直尽心尽力地帮助管仲。因此,后来天下人都称赞鲍叔牙慧眼识英才。

因势利导的管仲

齐桓公得了管仲,又有鲍叔牙、隰(xī)朋、高傒等大臣的辅佐,开始大力整治齐国。

他以五户为一个单位设置民兵组织,实施灵活的经济政策,大举兴办捕鱼、煮盐等有利于百姓的行业,救济贫穷的人,并且任用有才能的人。齐国的百姓都感到很高兴。

管仲担任宰相,辅佐齐桓公,特别重视富国强兵之道,也特别重视人民的好恶。他知道老百姓若吃不饱、穿不暖,就无心谈论礼节和名誉,而礼义廉耻要是得不到弘扬,国家就会灭亡。

管仲处理政治,很懂得“因势利导”,常把坏的事情变成好的事情,把局面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他尤其知道一点:若想有所得,就得先付出。

从齐桓公在位期间发生的三件大事,最能看出管仲高人一等的治国才能。

归还鲁国土地

第一件事情发生在齐桓公五年,即公元前681年。

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吃了败仗,于是提议敬献遂邑这个地方来求和,齐桓公也答应了。

双方在柯这个地方准备签订盟约,哪晓得鲁国将领曹沫竟手持匕首,劫持齐桓公,并愤而大呼:“把侵占鲁国的土地还来!”

齐桓公碍于情势,只得答应。于是,曹沫扔掉匕首,面北而立,站在臣子的位置,以示为臣之礼。

齐桓公被释后马上就后悔了。他不仅不想归还鲁国的失地,还想杀掉曹沫。

管仲说:“您在被劫持时答应了对方的要求,事后不仅反悔,还要杀死劫持您的人,这样固然可以逞一时之快,却会让我们失信于诸侯,进而失去天下人的支持,所以不能这么做。”

齐桓公听从管仲的意见,把曹沫三次打败仗所失掉的土地统统归还给鲁国。

诸侯们听说这件事,都信任齐国而想归附于它。

两年后,诸侯在甄这个地方与齐桓公会盟。齐桓公从此开始称霸中原。

礼遇燕国

第二件事发生在齐桓公二十三年,即公元前663年。

这一年,北方的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告急。齐桓公带兵解救燕国,接着讨伐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返回。

燕庄公亲自为齐桓公送行,一路将他送进齐国的边境。齐桓公说:“不是天子,诸侯间的相送不能超出自己的国境。我不可以对燕国无礼。”于是画沟为界,把燕国国君送他所抵达的地方割给燕国。

接着,齐桓公又采纳管仲的建议,让燕国重拾开国国君召公的政务,对周王室纳贡,就像周成王和周康王在位时一样。

诸侯听到这件事后,钦佩齐桓公的大义之举,都归附了齐国。

攻蔡与伐楚

第三件事发生在齐桓公三十年,即公元前656年。

在此之前一年,齐桓公曾与夫人蔡姬一起乘船出游。蔡姬懂水性,故意把船摇晃得很厉害,想吓吓齐桓公。齐桓公感到害怕,叫她住手。蔡姬不听,还是猛力地摇船。齐桓公很生气,下船后就将蔡姬送回蔡国,但并未断绝和她的关系。

蔡侯禁不起这种羞辱,干脆让女儿改嫁。蔡姬这一改嫁,齐桓公更加生气,便在第二年春天向蔡国兴师问罪。

蔡国是个小国,不是齐国的对手,被打得溃不成军。战胜蔡国后,齐桓公听从管仲的建议,就近去讨伐南方的楚国。

楚成王出兵迎战,质问道:“你为什么侵犯我的国家?”

管仲说:“齐国在立国之初,受命辅佐周王朝,拥有征伐诸侯的权力。楚国不向周王朝进贡,使天子祭祀的器具不完备,所以派兵前来责问。再者,我们也想问一问:以前周昭王到南方来征讨,为什么没能回去?”

周昭王是周朝的第四代君主,他在位的第十九年,带兵前去讨伐荆楚,却溺死在汉水中。不过,那距离齐桓公此番进兵楚国已经很遥远,差不多是三百多年前的事了。

楚成王听了管仲的理由,回答道:“不向周王室进贡,这是寡人的罪过,以后不敢停止供奉。至于昭王南征为什么不回去,你去问河水吧!”

齐国按照原计划进军。几次战役后,迫使楚国和齐桓公订立盟约,齐桓公这才返回齐国。

齐桓公讨伐楚国,其实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增强周王室的威信;第二是警告楚国不要轻举妄动——实际上,长久以来,楚国一直对中原各国怀有觊觎之心。齐桓公此次讨伐,让楚国有了忌惮,不敢肆意妄为。

骄傲的霸主

齐桓公能够成就霸业,完全出自管仲的规划,而管仲为齐桓公完成霸业提出的指导原则是“尊王攘夷”。所谓“尊王”,就是尊敬周王室;所谓“攘夷”,就是抵御狄戎等夷族。

当时,不仅诸侯各国都归附齐国,就连周王室对齐桓公也十分敬重。

齐桓公三十五年(公元前651年),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襄王派宰孔带着祭祀过文王与武王的祭肉、大红色的弓箭和大车去赏赐齐桓公,还特别准许他不用跪拜谢恩。

齐桓公也想免去跪谢之礼。管仲说:“不行,您不能不跪谢。”于是齐桓公走出大堂行跪拜礼,接受赏赐。

同年秋天,桓公又在葵丘大会诸侯,但态度愈来愈志得意满。这时候,已经有诸侯不再那么顺从齐国了。

齐桓公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毫不客气地说:“夏商周三代所承受的天命,跟我立下的功绩有什么两样?”便打算到泰山和梁父山去进行封禅。

封禅不是诸侯能举行的仪式,管仲好说歹劝,总算想出一个说辞:“您若要封禅,也得等拥有远方的珍禽异兽才能进行。”

齐桓公只好作罢。

隔了几年,管仲去世。临终之际,管仲力劝齐桓公不要任用易牙等小人,但齐桓公在管仲死后偏偏就重用了易牙这些人。这些人心术不正,后来帮着齐桓公的儿子们争权夺位,搞得国家动乱不堪。

齐桓公四十三年(公元前643年),桓公病逝。他的五个儿子因为忙着互相攻打争夺王位,没空办理他的丧事,以致死去的齐桓公在床上躺了六十七天,都无人给他发丧。一代春秋霸主竟落到这样的下场,可悲可叹!

三分钟读历史关键

齐桓公喜好美色,晚年又骄傲自满,但这些都没有妨碍他成就霸业,只因他用对了人。

管仲出身贫困,时运不济,幸亏有鲍叔牙的推荐,才让他不仅免于被杀的命运,还成为齐国的佐相。

管仲担任齐国佐相时,已经四十一岁,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因为管仲处处为大局着想,所以他过去的“不良纪录”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代名相。

因为目光深远,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策略,也懂得利用归还鲁国失地和割给燕国一小块土地的诚信之法,为齐桓公赢得中原盟主的地位。

管仲功成名就后,想过点好日子,于是把自家的宅子盖得很豪华,但齐国人不认为他奢侈。孔子曾因此批评他铺张浪费,但一提起管仲的功绩,孔子仍说:“假若没有管仲,我们早就成了蛮夷之人。”

齐桓公和管仲都不是完美的人,但两个人组合在一起,做出了一番几尽完美的事业。

史记原典精选

管仲既任政 1 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 2 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 3 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 4 5 则六亲 6 固。四维 7 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 8 ,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 9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 10 ,因而去之。

《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既担任政务,辅佐齐国,凭借位在海滨的小小齐国,流通货物,累积财富,让国家富有,兵力强盛,又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说:“谷仓充实,百姓就懂得礼节;衣食充足,百姓就知道荣辱。在上位者若能遵守法度,各种关系就会稳固;礼义廉耻若不能弘扬,国家就会灭亡。政令的下达要像流水的源头,要能顺应民心。”因此政令的内容要简单,且容易实行。老百姓希望的,就顺势给他们;老百姓不愿接受的,也要随之剔除。

注释 (1) 处理政务。任,担任。 (2) 俗:一般人,意指老百姓。 (3) 仓廪:储藏米谷的地方。 (4) 服:行,行事。 (5) 度:合乎礼法。 (6) 六亲:指父、母、兄、弟、妻、子。 (7) 四维:指礼义廉耻。 (8) 原:通“源”。 (9) 论卑而易行:主张简单而容易实行。论,论述。卑,简单。 (10) 否:否定、贬斥。

词语收藏夹

一、知人善任: 能识别、提拔人才,并能依据他的专长而加以任用,使他发挥所长。

例句 当领导的人要懂得知人善任,做事情才能事半功倍。

二、管鲍之交: 就像管仲和鲍叔牙那样的交情。形容友谊深厚。

例句 我爸爸和吴叔叔可说是管鲍之交,无论遇到什么事,他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帮助对方。

三、因势利导: 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让目标得以达成。

例句 老师见同学们对这篇小说很感兴趣,便因势利导,向同学们介绍小说中故事的历史背景。 mxgvZSykJWXQjpdZvo+e8IuyBDS56w9w1vl9r9/vMYoUjXy/CrzlsVAktGhx8lr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