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16年

民营企业的品牌意识

1916年,袁世凯的皇帝梦做到了尽头,在蔡锷登高一呼之后,西南乃至全国其他地方有实力的人物相继宣布独立,袁氏被迫宣布放弃帝制,恢复民国,并于5月8日将“政事堂”重新改为国务院,以段祺瑞为国务总理。此时离袁氏谢世已不到一个月,段氏收拾残局,发现财政枯竭,已到了穷途,原本以为可依靠的两大国家银行都已摇摇欲坠,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行流通市面的钞票(银行兑换券)还有七千多万银圆,而库存现金只有2000万银圆,放出商款约2000万银圆,给政府的贷款逾4000万银圆,都是财政部支用的历年积欠之款,不仅仅是袁世凯称帝时期的耗费。财政要想维持下去,除了借债,就只有增发钞票一条路。更危险的是,人心不安,一旦大家都来提取存款,银行就会立马倒闭。

5月12日,段氏权衡利弊之后下令中、交两行暂时停止兑现,现金一律封存。此令一出,举世哗然,人心惶惶。宋汉章、张公权时为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经理、副经理,在与几家民营银行巨头叶揆初、蒋抑卮、陈光甫、李馥荪(李铭)等紧急磋商之后,决定拒绝执行这一停兑令。叶、蒋、陈、李所代表的浙江兴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浙江地方实业银行,合称“南三行”,都是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商股股东,它们利益相关,唇亡齿寒,自然不赞同自毁信用。他们拟订的方案是先成立一个“上海中国银行商股股东联合会”,推德高望重的张謇为会长,再由这个联合会出面请律师接管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然后由律师聘请宋汉章、张公权主持营业,照常开门。有“南三行”的鼎力支持,虽然最初几天挤兑的人流如同潮水一般,但持续一星期,到19日也就渐渐平息下去了。

陈光甫(右)、张公权(左)与贝祖诒(中)

段氏的停兑令是从行政的逻辑出发的,然而,站在银行家的立场,基于金融本身的逻辑,那就只有四个字:信用第一。一旦信用倒了,一切都完了,想恢复不是那么容易。他们的选择也许只能发生在社会急剧变化的特殊时期,是非常态之下的应急之举,在平常时期,这是绝对不允许,绝对不会被上司所容忍的。这大概是宋汉章、张公权一生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举措。无论如何,这个故事尽显民国银行家群体(包括国营和民营的)的风骨,因此成为了中国金融史上被反复言说的一段佳话。

袁氏变民国为帝国的企图之所以昙花一现,乃是社会各方反对的结果,袁世凯走到这一步,工商界在民国初年寄托在其身上的幻想无疑已经破灭。当年袁世凯在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时代,在天津、唐山等地积极扶植企业,引入新技术,发展经济,给世人留下的那个能臣形象,转眼就被窃国的奸雄形象所取代,辛亥革命之际支持袁氏登台的张謇于上一年坚决辞职,返回故乡南通,回到实业和地方自治建设中,就是一个信号。而1915年上海工商界反对日本的“二十一条”,曾经发起“救国储金”活动,募集了一笔巨款,袁氏图谋称帝时要将手伸向笔巨款,虞洽卿主持的上海“中华救国储金团总事务所”坚决抵制,也是小小的一个例子。

这一年,国内时局虽然动荡,但在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仍在持续之中,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机会,给中国企业发展留出了足够的空间,中国工商业的黄金时代继续展开。具有企业家气质、善于捕捉历史机遇的荣氏兄弟敏感地意识到,这个时候可以放手做纱、粉,因为衣、食都是人每天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这一年他们租用故乡无锡的惠元面粉厂,改名茂新面粉二厂,月月赢利;在济南的茂新面粉四厂也在筹建之中。茂新面粉从1910年开始使用“兵船”商标,当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荣获三等奖,荣氏兄弟为此兴奋不已。

他们没有想到,仅仅几年之后“兵船”牌面粉就将走向世界,远销东南亚、澳大利亚及英、法等国,国外的订单常常一次就是几万包乃至几十万包,他们开足机器,日夜生产,也是供不应求,价格因而大涨。“兵船”商标的设计中间主体部分是滚滚波涛中冒烟的兵船,上面是无锡茂新面粉公司的中英文和中文“兵船”两字,两边分别是“中国自制顶上面粉”、“商部批准概免税厘”字样,下面是英文“兵船”一词和其他的英文说明。

在1914年以前,中国长期都是面粉的进口国,现在竟成了出口国。同样由荣氏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在上海有了四家,后靠集资将福新面粉五厂开到了武汉,以“牡丹”为品牌。这一年8月,他们在上海的第一家申新纺织厂正式开产,当时规模很小,只拥有12960枚纱锭,当年就有盈余。其所生产的“人钟”牌棉纱出手不凡,成为纺织业引以为豪的品牌,以后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就以“人钟”为标准样纱。“人钟”商标设计的图案是一个年轻人举棒在敲美丽的中国大钟,上面有“中华”、“人钟”字样,下面是“国货”、“申新纺织厂”字样。因为“人钟”风靡市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荣氏企业自办的刊物就以《人钟》为名,刊名还是荣宗敬亲笔题写的,使我们有幸一睹轻易不下笔的荣氏老大墨迹。也是这一年,荣德生自印、散发《理财刍议》小册子,倡议多办工厂,与世界经济竞争。大约从这个时候起,平民出身的荣氏兄弟开始被国人视为大实业家。

此时,离中国第一家纱厂出现约有30年,全国共有纱厂37家,其中上海占了21家,外商经营的有12家,仍占多数。2月17日、27日上海《申报》先后发表《全国纱厂之调查》《纺织纱厂之发达》等报道,其中说到多数纱厂的产品多为粗纱,德大纱厂、三新纱厂等生产的32支细纱和42支双股线供不应求,所以大生、三新等纱厂都在扩大生产。南通大生纱厂的“魁星”、“寿星”等品牌,上海德大纱厂出产的“宝塔”牌,都是纺织业的名牌,在北京商品陈列所举办的产品质量比赛中,德大纱厂的“宝塔”牌棉纱摘得桂冠,不光是超过了本国的产品,而且压倒了外商产品,被誉为“上海各纱厂之冠”。因为德大纱厂的成功,穆藕初在上海工商界崛迅速起,这一年应邀组建一家资本更厚、规模更大的厚生纱厂。

在天津塘沽,范旭东所开创的久大精盐公司的产品这一年正式上市,第一批国产的精盐运到天津出售,开始改写中国人长期食用粗盐的历史。这就是后来名声显赫的“海王”牌精盐,“海王”取意于《管子》,海王星循环运行,含有自强不息、造福于民的意思,也有海水宝藏丰富、前途如同海洋的意思。“海王”商标的图案是一个五角星,两边为“海王”二字,上方是英文。当年久大精盐公司凭着初出茅庐的“海王”牌精盐赢利50万银圆,从此踏上一条通往未来的通途。但是,有大抱负、大胸怀、大决心的范旭东当然不会仅满足于“海王”牌精盐。

也是这一年,陈光甫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学校服务处,办理学生零星储蓄,并首创代理各学校收取学生学费、膳宿费。一个金融业的品牌正在悄悄浮出水面。 w95AZLvng8hnYeGaEiO7z5n8RYXASjUwkYkaOIiYFsxVjpGfzLRwvnhL+/N4OXe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