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14年

“海归”登台

1914年1月,中华书局在上海创办月刊《中华实业界》,以倡导“实业救国”为宗旨,张謇、梁启超等名流都为这本新杂志撰稿。在经过上一年的一场血与火之后,那些创建民国的元勋被袁世凯赶到日本去了,一切似乎都暂时归于平静。第一次世界大战于这年8月在欧洲打响,也许国人最初并没有敏锐地预感到,这与中国的企业会有什么关联。当时还没有人意识到,中国工商业的“黄金时代”即将揭幕,由此开始将会有连续八年的空前繁荣,民营企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春笋般遍地长出,上海苏州河沿岸的烟囱将一个接一个拔地而起。

其实,以这一年为起点的“黄金时代”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世界大战固然带来了极为难得的一个机会,许多原本外国进口的产品中断了供应,给本土企业让出了市场,同时因为战争,国外市场的急切需求给中国产品比如面粉的出口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仅仅这个条件是不够的,机会不会给予没有准备的人,资本、技术、管理,更重要的是现代工商业的经验,都不是一夜之间可以完成的。关键还是中国自晚清以来几十年的积累,本土企业已初具规模,有了一定生产能力,并在以往的岁月里孕育了不少有抱负、有能力的人。同样不能忽略的是在终结了高度集中的皇权之后,全社会的那种解放感,工商界在面对政府时有了更足的底气,对不合理的措施敢于说“不”。比如这年6月,江苏省财政厅决定第二年7月1日起对货物税实行产销并征,上海总商会开会研究,认为这是不合理征税,致电北京政府(即北洋政府)财政部、农商部,要求从速取消。即使受到北京政府训斥,他们一点也不畏惧,奋起集会抗议,《申报》的报道和评论都站在他们一边。有了这股子劲,这一轮民办企业的勃兴浪潮几乎是必然的。有长期办实业经验的张謇上一年出任农商总长后,这一年主持出台了《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矿业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商人通例》《证券交易所法》《国币条例》等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法律和法规。这一切合在一起,构成了“黄金时代”来临的前提。

张謇在南通创办的老牌纺织企业大生纱厂(一厂)和大生纱厂二厂,多年来一直赢利,而从这一年起,持续多年都是大大获利,大生纱厂迎来了一个大丰收的时期。这是张謇最开心的时光,张家兄弟决定投资上百万银两,在自己的故乡海门常乐镇附近再办一家大生纱厂三厂,厂址就选在一大片棉田中。荣氏的面粉企业,从无锡到上海,都很顺利,并开始以租用等办法扩张。无锡的振新纱厂是个有限公司,荣德生虽为经理,只是负责经营,重大决策必须经过董事会同意。他向董事会提出,振新纱厂应该向外面发展,在上海、南京、郑州分别再开一个厂。他到郑州考察,一片40多亩的空地都已看好了。结果遭到其他董事的反对,他们认为,照这样下去,他们的投资何时才能收回。而荣德生指出:“照现在三万(枚)纱锭能赚多少钱,需要由三万增加到三十万。”他的主张当然被否决,这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企业版。

更值得一提的是,有两张实业界的新面孔在这一年首次浮出——穆藕初和范旭东。他们两人有个共同点,都是海外留学归来的:穆藕初于1909年起留学美国,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得克萨斯农工专修学校求学,获硕士学位,于这一年夏天刚刚回国,38岁;范旭东少年时代就东渡日本,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辛亥革命后回国,31岁。他们都在这一年做出了创办企业的决定。

穆藕初在赴美前已有非常丰富的人生经历,出身于棉花世家的他,在棉花行做过十多年的学徒和职员,对于棉花有着极深的感情,到美国留学他选择的专业也是农科专业,然后再学纺织、学企业管理。比他晚去美国留学的水利学家黄万里感叹:他和一般的留学生不同,他出去留学有很强的目的性,所以从种棉花开始,再到把棉花纺成纱、织成布,一直到办工厂、管理工厂,他是整套地系统学习。穆藕初一回国,两手空空却开始创业,当年开始筹办德大纱厂,集资20万银两,其中只有一万银两算是他自己的投资,都是借来的。没过多久,他办的纱厂就声誉突起,新式机器、产品质量、企业管理都令同行和社会各界刮目相看。他一手抓棉花,一手办纱厂,“棉纱大王”这个称号不是凭空得来的。

范旭东在日本多年,有“工业报国”之志,无意于官场,在国外考察盐政,使他自办精盐厂的决心变得坚定而紧迫,天津塘沽海边的荒凉和无尽的海盐宝藏,令学化学出身的他激动不已。这年7月,北京政府批准了他们在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后易名为久大盐业公司)的呈文,随后他们援引大生纱厂等的先例,提出百里内不再开设同类企业的要求,也获准了。办精盐工业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起点,重要的是,塘沽将成为中国化学工业的“耶路撒冷”。

他们一南一北,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天津,几乎同时登场,这是“海归”的身影最初出现在实业舞台上,标志着受过国外专业教育的一代新型企业家开始进入历史的视野。他们将办企业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其中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没有他们的参与,“黄金时代”即使同样降临,那也将逊色得多。他们身上有前辈企业家不具备的气质,他们的专业修养、世界眼光,都将给民族工业注入新的元素。他们是在办企业,也是在写历史。

不幸的是这年年初,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夏瑞芳在事业的巅峰横遭暗杀。 AIVwEAZAI/6a0n1nA6KWHEHxgJovKVI7UF8qssbwzHmSjgjnCTaEiHSV7ecjiR8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