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19世纪中叶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后果、法国政治革命及其后果、世界历史的形成及其意义,是资产阶级进行历史性创造活动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及其引起的规模宏伟、具有现代形式的社会矛盾,是推动马克思创立“新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因,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产生的时代背景。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①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政治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人类历史从封建时代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同时也就从“自然联系占优势”的时代转向“社会因素占优势”的时代,从自然经济时代转向商品经济时代,从“人的依赖性”时代转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时代。
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到了19世纪中叶,这种矛盾日趋激化,异化状态日趋加深,其标志就是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以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烈。此时,欧洲无产阶级已从一个自在的阶级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形成为一支独立的反对资本主义的强大力量。新的阶级及其新的历史使命需要新的理论指导。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不仅德国古典哲学,而且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复辟时代历史学、英法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反映着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中的胜利。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把社会财富的源泉从客体转向“主体的活动”,并对此作出抽象,形成了“劳动一般”的概念,创立了劳动价值论。
②对法国政治革命及其历史进程的总结形成了法国复辟时代历史学。
按照梯叶里等人的观点,中世纪以来的欧洲历史实际上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基于不同利益之上的阶级斗争构成了历史发展的动力。
③德国资产阶级的哲学革命及其成果——德国古典哲学。
a.黑格尔发展了理性对存在具有高度的能动作用和批判作用的观点,以一种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形式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创立了“否定性的辩证法”;
b.费尔巴哈揭穿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并力图使唯物主义和人道主义结合起来,创立了人本唯物主义。
④英国和法国“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则反映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在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中,圣西门等人发现所有制是“社会大厦的基石”,并认为历史运动有其内在规律,资本主义将让位于所有人都能得到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
⑤马克思对时代课题的解答又始终贯穿着哲学批判。
哲学批判使马克思得到了严格的理论锻炼,使他对近代哲学、哲学本身以及其他各种理论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对现实的社会矛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反过来,新唯物主义的创立又使马克思比同时代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透,以深沉的智慧科学地解答了时代的课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①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以达尔文的名字命名的进化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前两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后一项则为刚刚诞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自然科学论证。
②对自然科学成果的研究不仅能够深刻地把握自然辩证法,而且有助于深刻地认识历史辩证法。马克思指出,从历史运动中“排除掉自然科学和工业”,就不可能达到对现实历史的认识。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性的学说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民族性是哲学的主要特征。与此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性的学说,是一种“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历史的产物。
②这里所说的世界历史,不是通常的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史,即整个人类历史,而是特指各民族、各国家进入全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使世界“一体化”以来的历史。
③作为一种世界哲学,作为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远在德国和欧洲境界以外,在世界的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在不同的民族那里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批判传统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
①批判旧唯物主义
对于旧唯物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强调的是,它“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a.马克思并不否认旧唯物主义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的意义,相反,马克思在他的全部著作中都首先承认外部自然界对人的“优先地位”,并一再声明自己是“唯物主义者”;
b.马克思则批评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而“没有”从实践的方面去理解。正是在这方面,马克思展开了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并在这种批判中提出了新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②批判唯心主义
对于唯心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强调的是,它“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方面,并进一步指出它“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
a.马克思并不否认唯心主义“发展”人的能动方面的意义,相反,马克思也肯定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主体性;
b.马克思则批评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方面,因为它不知道现实的实践活动。正是在这方面,马克思展开了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并在这种批判过程中提出了新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③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缺点
a.二者都不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
b.正是这一共同的主要缺点,在近代学中造成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分离,在旧唯物主义哲学中又形成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对立。
c.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主要缺点的惊人的一致,促使马克思深入而全面地探讨了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即现代辩证(历史)唯物主义。
(2)人类的实践活动
①人类实践活动构成了现实世界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根据。
②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的总和又构成了现实世界中的基本关系。
③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所构成的矛盾运动,它既是一种物质运动的客观过程,又是主体活动的创造过程,现实世界的物质性和辩证性,正是在实践活动中被揭示出来并加以确证的。
④在物质实践中,人是以物的方式去活动并同自然发生关系的,得到的却是自然或物以人的方式而存在,从而使人成为主体,自然成为客体。实践不断地改造、创造着现实世界,同时又不断地改造、创造着人本身。
(3)辩证唯物主义
①人与自然之间这种“为我而存在”的否定性关系是最深刻、最复杂的矛盾关系。这种矛盾关系构成了马克思之前众多哲学大师的“滑铁卢”,致使唯物论和辩证法遥遥相对。
②马克思高出一筹的地方就在于:通过对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意义深入而全面的剖析,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了。这也就是说,辩证唯物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4)历史唯物主义
①以往的哲学家,包括旧唯物主义者把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从历史中排除出去后,只能走向唯心史观。
②马克思从物质实践出发去理解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去解释观念以及历史过程,则创立了唯物史观。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历史唯物主义因此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基本特征。
(5)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两个不同的“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即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包括历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
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观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a.在自然观中,它确认实践是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扬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二元对立;
b.在历史观中,它确认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的本质,是“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二位一体”的基础,实践消除了“物质的自然”和“精神的历史”对立的神话;
c.在辩证法中,它确认实践是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分化与统一的基础,而且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否定性的辩证法;
d.在认识论中,它确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而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
③实践观贯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对象,通过概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具有坚定的革命性
①表现为它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少数人的哲学,不单纯是哲学家的哲学,而是无产阶级的哲学,也可以说是人民群众的哲学。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真正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的哲学。
②表现为它的实践性。
a.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变世界。
b.马克思始终关注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及其内在规律,并把实践的观点作为新唯物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及其统一集中体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性。
彻底的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随着科学的每一个划时代发现,随着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发展自己的内容。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使它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a.在新的时代,列宁总结了新的历史经验并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b.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形态——毛泽东哲学思想,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c.正是在解决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邓小平创造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
d.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规律性,并富于创造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使它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