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的环节:其一,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其二,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其三,由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2)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动物心理的发展,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意识不仅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要真正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必然要追溯到劳动。
①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
②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③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从而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离开了劳动和社会,就不会有人的意识。
(1)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2)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光有人脑还不能产生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的主观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
②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反映。
③意识的创造性。意识的主观性不仅表现为主观映象是对客观对象近似真实的摹写,而且可以创造性地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甚至可能表现为同现实似乎毫不相干的虚幻的、荒诞的观念状态。
(3)意识的主观性并不能否定意识的源泉和内容的客观性,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①尽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反映的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
②其次,尽管个体意识之间有着差别性,但这种差别性的原因,无非是先天素质和后天实践的差异所形成的。③意识的任何创造性的反映,即使是虚假的主观映象,归根到底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
(1)从意识的具体内容看,意识是知、情、意三者的统一。
(2)“从意识的自觉程度看,意识可划分为潜意识与显意识。
(3)从意识的发展角度看,意识又可区分为传统意识、现实意识和未来意识。
(4)从意识活动的指向性看,意识又可以区分为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
(5)作为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思维模拟并非思维本身,人工智能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人的智能,我们绝不可低估作为人类工具的人工智能的作用和意义,但也绝不可把“机器思维”和人脑思维等同起来,甚至认为“机器思维”可以超过人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