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人文,一个富于底蕴的词语,北京,一座被礼赞的城市,两者的结合——人文北京,构成了一个气象恢弘的响亮词组,一个在纸上舞动韵律的深沉符号。

“人文”一词,中国古已有之,最早出现在《周易》中:“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与天文相对,刚柔交错、文饰于天,乃是天文;而礼仪制度、风俗教化,则是人生活的基础,称作人文。观察天象,可以察觉认识四时寒暑之代谢;观察人文,能够教化成就普天下之人。西方的人文主义兴起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理性思想为基础,同时与人本主义、人道主义有密切的关系,高扬人的个性,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相对而言,中国传统的人文较强调社会规范人格,而西方人文主义较重视个体价值精神,但在以人为本、看重人文关怀上,中西则有共通融汇之交结点。中国与西方的人文,既各具特色,和而不同;又互为借鉴,可资参照。

针对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科技与人文的失衡局面,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在反思和加强人文建设。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重科技、轻人文的社会病态也日渐显现。好在我们清醒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积极行动。在反思、反省并加强人文建设的过程中,北京是早着先鞭、一马当先的。“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理念中,人文是起统领作用的先导和枢纽。承接“人文奥运”而来的建设“人文北京”的计划,继承人文主义的传统,而结合北京发展的需要,围绕以人为本,生发出民生、文明、文化、社会和谐等更为广泛的内涵。

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就中国的城市而言,北京的传统人文资源最渊深浩博,是进行人文建设最有源头活水、最富生机魅力的城市。雄壮山川,巍峨宫阙,幽静宜人的园林寺观,纵横交错的胡同、四合院,以及居住在这座城市里侠骨义肠、仁爱爽直的老百姓,共同构成了北京气象恢弘、多元共容、博大精深的人文景观。梁思成赞美北京是“世界现存中古时代都市之最伟大者”,朱自清概括北京文化的特色是“大、深、闲”,林语堂提出“自然、艺术和人的生活”构成“北京独有的个性”,老舍说他“真爱北平……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对于众多居住在北京的人来说,北京不只是居住的家园,更是精神的家园。

在文明演进中,物质与精神向来是人类追求的两翼。考察历史,科技与人文的消长耐人寻味。古人尤重人文精神领域的探索、追求和提升,在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灿烂辉煌的建树。工业革命之后,尤其近一百年来,高新科技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渐成社会中心。然而,当科技与人文的不平衡愈趋严重时,社会冷漠、金钱至上、道德败坏等弊端凸显出来,人类似乎迷失了方向。于是,有识之士开始呼吁重新关注人文,诠释人文,建设人文,倡导科技与人文的协调发展。因为人在追求物质财富时,不能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今天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北京,作为中国的首善之区,人文建设的示范作用和深远意义不言而喻。在“人文北京”的建设上,我们需要立足自我,在古今传承中创新,在中西会通中发展。每一个北京人都应该有一些基本的人文思考,想想要做什么样的北京人,想想当下的自己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持兼容并蓄心态,养高雅尚德风范。

以人为本,重视人文关怀,是北京、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人文建设的大宗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正致力于“人文北京”的研究。我们从“人文奥运”起步,一路走来,实现与“人文北京”的接续。“人文北京”是一个历久弥新、广博丰厚的大课题,里面充满大智慧,恰好我们的研究人员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也就有了对“人文北京”的不同视点和解读。“人文北京”系列丛书会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期待得到读者的分享与指正。

冯惠玲 n/iX3JEPpFmjmF4GQ+b0uzbn0Ixa6OxDVNcyfwnFuCw+cWuTbWNceFm9tWEzjHf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