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学习巴菲特的灵魂

2006-2007年的大牛市之中,投资者言必称价值投资,并浓缩为一句经典的“买入并持有”(Buy and Hold)。可是经过2008年的熊市之后,面对高达70%的下跌幅度,这一价值投资理念遭到了空前的挑战。

关键是,什么是价值投资?价值投资理论从来没有讲过蓝筹股不问价格什么时候都可以买入并长期持有。所以,价值投资在应用方面是必须有一些简单的技巧的,如果脱离了这些简单的技巧,单说蓝筹股、绩优股都值得投资,这样一句话是有缺陷的。

重新领会价值投资精华

国内很多自称价值投资者的投资人士,学习的其实是早期巴菲特的言行,但真正值得学习的,应该是现在的巴菲特。

老当益壮的巴菲特与时俱进,迅速纠正当年为避税而可能错失卖出良机的错误。他后来几次提到可口可乐(KO.NYSE),好像都有一点后悔,当年估值那么高了(1998年该股股价近90美元,现价约55美元),为什么没有卖掉?

在中国石油股份(0857.HK)上,原来的“终身持有”演绎成更为成功的“低买高卖”。在2007年7月减持中石油,也证明了巴菲特从来没有说过永远不卖。股价高估的时候为什么不卖?而在当时,巴菲特的这一操作“失误”,被普遍认为是“廉颇老矣”。

我也正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出清所持A股的,因为我觉得5000点之上已经没有值得投资的品种了,超出了我的估值区间。于是给自己放假,远赴新疆。当年的9月13日之夜,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度过。仰视浩瀚银河,俯察沙漠起伏,顿觉市场涨跌、人生起落、寒暑冷暖、月缺月圆,皆同理也。

所以,如果说我们在中国的价值投资实践过程曾经犯错并将继续犯错,错的绝对不是价值投资的原则与准则在中国水土不服,而是我们在短短几年内并没有能够对价值投资原则有一个全面深刻的领悟和理解。

一个“终身持有”,引多少英雄折腰!

如何理解巴菲特的部分股票“终身持有”?先研究研究美国的税法与我国税法的重大差异吧!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的董登新教授撰文指出,根据美国税法的规定,股市投资的资本所得分为两种类型:长期资本所得与短期资本所得。

(1)短期资本所得,即持有期不超过1年的资本所得,按普通所得税税率计算,最高不超过35%。也就是说,短期资本所得被视作普通所得,须缴纳个人所得税。2011年,美国联邦税务局将会将短期资本所得税税率提高至20%,并设定为统一比例税率。这一计划是在2003年做出的。

(2)长期资本所得,即持有期超过1年的资本所得,纳税人处在10%和15%两个普通所得税级的,按5%缴纳资本所得税;纳税人处在25%、28%、33%和35%四个普通所得税级的,均按15%缴纳资本所得税。

由此可见,不是万不得已,一般要尽可能满足长期资本所得税的条件。

巴菲特总倾向于不卖,甚至错过了一些好的卖出时机,是因为在美国股票卖出后要交一笔高昂的所得税,而我国是个人卖出股票所得税全免。区别十分重大!

所以,对“终身持有”这句话需要辩证地看。

学习巴菲特,是学习他的投资原理与灵魂,是学其神韵而不是其外形。另一位投资大师比尔·米勒说过,“低买高卖”是商业市场上积聚财富的普遍原则。中国的税制决定了投资者的交易成本较美国低得多,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呢?

在好公司的估值被严重高估时,我一定会卖出。

选股选时皆重要

我的基本投资法就是四个字:“低买高卖”,如果再加以具体解释,就是14个字:“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这是巴菲特说出的最容易理解的两句话。

为了实现投资活动收益最大化的目标,选时选股同样重要。

巴菲特从来没有说不选时,那14个字就是他的选时心得。所以巴菲特在2008年10月左右,在美国呼吁民众买股票,但是大家认为他这是爱国,没有觉得他是在做一个选时情况下的买股。结果回头一看,那是一个最好的买入时机。同样,巴菲特在2007年下半年,包括我在当年8月卖出股票,也是应用了一些选时的原理,就是“别人贪婪我恐惧”。如果你能够严格做到这一点,这就是价值投资需要做的选时的工作,巴菲特已经无私地告诉了我们,我觉得应用起来也非常简单。因为这几个字,随便谁都能感受得到,是很简单的应用。

巴菲特所说的“0.4元买1元价值”的买入原则,今时此刻的国内流通股市场上,有几个所谓的价值投资人在严格执行?全世界的聪明人都永远有“我们完全可以比巴菲特高出一筹”的想法。

知易行难。最近的两年牛市、一年熊市,让大家迅速知道了要真正拿自己的真金白银重仓去实践“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何其难!

“听到知更鸟叫的时候,春天已经过去。”——等多数基金经理认为股市的艳阳春来了的时候,股市的春天又即将过去!

许多年前流传过一个段子。话说一位在证券营业部门前守自行车的大爷,如果看到停放的自行车越来越多,他就卖股票。如果看到停放的自行车没有了,门可罗雀,他就买股票。如此这般,这位大爷还真赚了不少钱。

你可千万别将这个段子当作玩笑,仔细咀嚼趣味无穷,它与巴菲特的“14字经”异曲同工啊。炒股千万不要“宝马进去,自行车出来”,或者是将垃圾股终身持有,终于在长期被套后“炒股炒成股东”,这样做股东可是笑不出来的。

卡拉曼的声音

要是你觉得巴菲特“过气”了,那就听听《安全边际》的作者塞思·卡拉曼是怎么说的。在过去的25年里,塞思·卡拉曼所管理的基金年复合回报率为20%,客户当初的1美元如今已经超过95美元。他与巴菲特有着同样的声音。

如果你今天想购买的某只股票永久损失的可能性很小,而五年内翻番的可能性很大的话,你应该着手去做。(我的批注:由于害怕1664点后再往下跌,许多“感觉到几年后才可能翻番”的股票谁愿意急着在2009年2月27日去买?)

有时候买得太早和犯错难以区分。(我的批注:左侧交易者买了就套,不是阿Q就是傻子!)

股票何时能从低估状态回归公允价值,无法预测。(我的批注:从1664点开始涨得这么快这么凶谁预测到了?)

寻找价值而不是伟大的公司和伟大的管理层。(我的批注:这次金融危机后被过度批评的中国平安、人们不再喜欢的招商银行的价值一定是被低估了,因为股价大跌后优秀公司的股价一向会超跌。)

从本质上说,价值投资是逆向投资倾向与计算器的联姻。购买大众喜欢的东西从长期来说一定会业绩不佳。(我的批注:招行,信不信由你,我就是在2009年5月底大众极不喜欢它的时候再一次出手买进。大家不喜欢它的原因仅仅是它的股价涨得慢,与公司优秀的基本面无关,但以前涨得慢不代表现在或以后也涨得慢。)

卡拉曼能长期赚钱,应用的最重要的法则就是“不输钱”。这段文字称得上是字字珠玑,如果与巴菲特的“第一不输钱,第二记住第一”对比领会,应该更有所得。

稳定压倒一切

上文提到的卡拉曼、巴菲特,他们的投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基本政策“稳定压倒一切”其实不谋而合。

全球200多个国家,相当于200多个大大小小的公司,中国作为一个单一的大公司,这30年为什么能在经济领域中大比分胜出?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对价值投资者大有裨益。

我个人的一个简单观点,就是这30年国家的根本政策与价值投资的原则十分吻合。

“稳定压倒一切”,其实就是巴菲特“第一不输,第二记住第一”的另一种表述。“不求快,但求稳”的政策,贯穿在各届政府的政策精神核心中。“拖字诀,慢字诀,不作为”等官场文化正是价值投资“慢即快,少即多”的精确镜像。试想,如果外汇管制很早就完全放开,面对亚洲金融风暴我们怎么可能置身事外?如果融资融券早三年放行,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下那些赌性十足的投机者可能幸免于难吗?

中国现在的许多有大问题的陈旧条规,不是不变化,而是悄悄地在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程度修修补补的小变化,每隔十年的变化之大,任何人都不可能预先想象得到。“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对管理好一个国家与做价值投资同样适用。

这些变无踪化无影的套路,也与中国传统的太极何其相似,其中的精髓,只有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人可以理解并成功操作执行。 4oGTKVikMi9DzEx4o1xmPIQs99/A43UpoMKNir8EmIz2+qqn2r1hfTrMlw9z8Ag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