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A股市场自娱自乐

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仅仅20岁的年轻市场,相对于西方成熟市场来说,起点高、认识浅,无论是投资经验、投资理论还是投资心态,都需要时间来磨炼和成熟。因为年轻,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散户),对价值的认识,其投资估值标准,仍然停留在绝对价格的高低比较上,以为“绝对价格低的便宜,绝对价格高的昂贵”。也正是这一估值标准直接导致中国证券市场的平均估值区间较国际市场高出很多,波动幅度也较国际平均水平高出很多。估值高、波幅大、齐涨齐跌率高成为国内证券市场的显著特征。所以,2001年吴敬琏老先生将股市称为“赌场”,10年后,这一说法依然是部分成立的。

从人性的角度看,中国证券市场参与者也具备其他证券市场的特点,即参与者都喜欢赚quick money(快钱),喜欢炒概念。因为概念股股价可能短期内上涨很快,吸引眼球,有暴富效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羊群效应,喜欢扎堆,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只有扎堆才觉得安全。殊不知,此乃投资之大忌!

正是因为中国市场的这些独有特点,所以在中国谈价值投资,谈来谈去几乎是“对牛谈琴”。在中国实践价值投资理论,不能盲目地照葫芦画瓢。

常言道:爬得高摔得惨。国内市场在参与者盲目的狂热中被炒得异常地热,一旦市场回归理性,估值水平下跌的力度和速度也将异常震撼。如果盲目坚持长期持有,其回归过程将是异常痛苦和饱受煎熬的。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市场,必须结合其特点,理性制定适合国情的投资策略,身体力行大波动周期下的“低买高卖”,不仅可以避免坐“过山车”,还可以相应提高投资回报率。

从长远看,随着投资者的成熟理性,内地证券市场将以香港证券市场为参考系,最终与国际市场接轨。但是,A股这个相对封闭的市场目前基本上还是中国人自己游戏其中。

行与不行的从众心理

从一副流传很广的对联中容易理解中国的证券市场。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2007年涨穿6000点,谁还在说泡沫大,就中国特别行啊,股价上涨动力特别足啊,A股市场向上看万点。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2008年跌穿2000点,谁还敢想马上涨,全世界都不行啦,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股价“跌跌不休”无尽头,重回998点也是有可能的。

行不行,是没有绝对标准的。就好像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里,皇帝穿没穿衣服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中的个体内心总渴望与社会大众保持一致,不敢独立思考,害怕与众不同:大家都说他穿了,他没有穿也相当于穿了(说他穿,他就穿,不穿也穿)。

这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巴菲特在伯克希尔的年报中曾分享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石油勘探者死后原本可以住进天堂,但那里竟人满之患,根本挤不进去。他灵机一动,于是大声喊道:“地狱里发现石油了!”天堂里住着的其他石油勘探者一听,便纷纷跑向地狱。这时,天堂终于空空如也,而那个石油勘探者却在想:莫非地狱里真有石油?于是,他也匆匆地向地狱走去。

对于这样的现象,索罗斯的理论是,市场自强化过程中形成反馈环:认识会改变现实,现实又反过来改变认识。所以,股票一开始是大众不信它会涨,但到后来却变成不信它不涨。参与者沉浸其中,如痴如醉,失去了独立的判断力。

成熟而理性的投资者则会根据这一准确的市场情绪指标,实施反向操作。在我的投资生涯中,利用这一反向指标,几乎没有出现过大的失误。

索罗斯还说,市场自强化的过程是很简单的,道理是很明显的。我们在理解这一点的时候,可以加上些中国特色。比如结合上面说的那副对联,就能充分理解了。

每到这样的时候,市场就特别需要安徒生童话中那个说真话的小孩。

垃圾与黄金的价格错位

缘于市场的特殊性,国内才会长期出现垃圾以黄金价格卖,黄金以垃圾价格卖的现象。

举个例子。

中远认购权证CWB1于2008年2月26日上市,以中远航运(600428,SH)为标的,最后交易日为2009年8月18日,行权日为8月19—25日,行权价19.26元,行权比例1:1.01。从当时的A股市场来看,中远CWB1的正股中远航运要在5个交易日内从11.71元涨到行权价19.26元显然不太可能,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者手中持有的5415万份认购证不具备行权价值。

8月18日,中远CWB1没有像多数退市品种那样,以跌停方式收盘,而是以0.957元的收盘价离场,该价格与当日跌停价0.751元仍有相当大的距离。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垃圾以黄金价格卖的活生生的案例。只有在沪深股市上,才可能有摆明是一张废纸也值0.957元的奇观。

因为人傻钱多,所以洛阳纸贵。

而在开放的市场里,高估值的东西早晚会跌下来,低估值的东西终究会涨上去。这是价值投资的精髓。

这一规律不会失效,但在A股市场上,效应却可能会严重滞后。高估值的东西被高估的时间周期,可能远比想象的长得多;低估值的东西被低估的时间周期,也可能远比想象的长得多。否则,谁不知道要避开高市盈率的股票?如果一买便赚,谁不知道去买便宜的蓝筹股?

同样,目前部分绩优股卖得比香港H股还便宜,必须充分理解这样的“怪异国情”才会见怪不怪,才会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这种现状在未来缓慢改变。

“二八现象”不奇怪

在香港,细价股(低价股)即使跌幅巨大也很少会上报章的头版头条,而在内地,三线股不涨反而会成为新闻,什么“二八现象”、“一九现象”,似乎一定要大家一起涨才正常。

如果每只股票都一起涨,我们还那么费心研究市场研究公司干什么?买指数基金就OK了。(其实只有指数基金长期上涨是最确定的事,这个话题以后再讲。)

股票齐涨齐跌是市场发展最初期的形态,只有在股票数量非常少时,股票齐涨齐跌才是正常的,如果现在股票还齐涨齐跌那就真不正常了。而短时间内,三线股涨、概念股涨而蓝筹股不涨很正常;短时间内,三线股不涨,概念股不涨而蓝筹股涨也很正常;长时间内,蓝筹股涨而三线股不涨、概念股不涨依然很正常。但是,请注意,长时间内,蓝筹股不涨而三线股涨、概念股涨就很反常了!

反常的事情总要回归正常,不同品质股票的股价分化肯定会取代齐涨齐跌。

至于低价股,在哪里都是毒品。因为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指股票的绝对价格)。我一直认为便宜股票不是指价格低的股票,而是指价值低估的股票,但总有人不理会,总有不少人去香港买“便宜”股票,用外汇支付的学费看来更是不菲啊。

香港满街都是一两毛钱的股票,但它们一点都不便宜,跌起来更是一点也不含糊。这不是危言耸听,信不信由你,许多今天几元钱一股的股票,很可能几年后就是几角钱一股,或许更过分,变成几分钱一股。相反,好股票即使跌幅巨大,总会涨回来。

香港的今天,就是我们内地市场的明天。尤其是股指期货已经正式推出,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的股价分化将更加成为常态。

尝试国际玩法

2009年11月,我到新加坡参加第八届摩根士丹利亚太峰会时,最明显的感受是,中国已成为峰会中最受关注的元素。

譬如说,有关中国公司的资料是最厚的,因为它值得被推荐;中国公司的发言可以直接用中文讲,而会场专门为此配置了双语翻译(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的待遇);甚至出现了纯A股公司的推介会,没有H股的宝钢(600019.SH)也在会上作了公司介绍。

这表明全球管理资金的人在经历金融危机后,都把目光和重心移向亚太地区,移到中国了。这也表明过去中国人关上门,自己与自己玩游戏的“封闭”年代即将结束。

全球的资金将涌向这里,不单是A股市场,也会进入香港的H股市场。未来各国之间的关系是“我中有你,你中有他,他中有我”,物理中的连通器规律一定会全方位发生作用。中国将成为全球投资者的乐园。

虽然我是个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但面对全球资金的涌入和海外机构的打擂,我们不能完完全全或简简单单地复制巴菲特,比如像他一样选择某些颇具潜力的小型公司来投资,然后长期持有,一直等待。

让我们站在国际资金的角度来换位思考。试想,如果我们要投资某国市场,肯定会先阅读当地的研究报告,了解哪些股票是当地的优秀公司、大公司,并从中选出投资目标。同样,能向全球作推介的A股,绝对不是市值几亿元、几十亿元的小公司,而一定是像宝钢那样的大公司;未来的投资目标肯定不能偏离这些优秀大蓝筹。

选择优秀公司只是做对了一个方面。由于A股市场的波动特点,“随波逐流”也是借力制胜的另一个方法。

所以,我信奉价值投资,但在中国的土壤之上,价值投资者也必须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并顺势而为。既要尝试国际玩法,更要立足本土规则。 XmJtxAIINtAggdGMLdAcImS2cvzJAEMJUZwktNmW1XD/kX6x+78mEe0H6MtJLET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