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与优秀公司为伍

巴菲特曾说:“与伟大的公司为伍。”彼得·林奇则说:“不要买第二名的股票。”这就是我从大师们那里学到的选股第一招。

作为价值投资人,首要一条是选择好公司,远离垃圾股。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去经营管理一家公司,所以要想办法找到一群优秀的人才,把资产在合适的价位托付给他们。这样,我就很省心,可以去旅游或干自己喜欢的事了。反之,如果一家公司的基本面很差,不值得我托付,我怎么可能把任何一分钱交给它?这就是我买绩优股的“原理”。

精心选择投资品种比生命都重要。盛水多少,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有多高;投资最终成功与否,道理亦然。

在20年前,选择好股可能非常困难。不过,近20年来,中国好公司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单看公开的评选和颁奖,就知道投资者的挑选难度要小很多。选择优秀的上市公司并不难,许多时候用到的仅仅是常识。

打个比方。假如现在有“傻子瓜子”和“洽洽瓜子”两只股票要我选择,我不用查任何资料,肯定选择洽洽。为什么?因为“洽洽瓜子”在全国各地的超市天天都能看得见。

彼得·林奇说过,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专家一样出色。在工作、购物、参观展览、吃东西时多留意一下,或者多关注新出现的、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就能找到赚大钱的股票。这一套方法,连小学生都不难学会,唯独成人拒绝简单。

靠常识选股

投资绝对不是太复杂的事情。上小学时我们拥有比成人敏锐得多的观察力,对新鲜事物保持一种open的心态,能轻易感知世界的细微变化。成年后,我们反而对许多事情视而不见。

大多数的优秀公司,我们几乎每天都接触得到,比如房地产业的万科A(000002.SZ)、通讯业的中兴通讯(000063.SZ)、电器零售的苏宁电器(002024.SZ)、乳制品业的蒙牛乳品(2319.HK)和伊利股份(600887.SH),等等。其实常识在投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区分出阳关大道与羊肠小道完全不需要高深复杂的经济学知识。

比如QQ号,几乎每个学生都有,甚至还有不止一个号。中国网民只有2.98亿人,QQ的活跃用户数却有3.4亿人,为什么不投资腾讯控股(700.HK)?2006年初,腾讯的股价还不足10港元,至2010年初其股价已高见176.5港元。在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后,亚洲区能创出历史新高的大市值股票,只此一只(见图2.1)。

图2.1 腾讯:四年回报高达16倍

世界本来是简单的,是我们在成年后把它搞复杂了。再举一个例子,1987年成立于深圳的招商银行(600036.SH),是中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经营规模上看,它是国内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亦是金融零售市场上的领先者,其一卡通和一网通更是国内著名的金融产品。在《亚洲银行家》颁发的历年奖项中,招商银行曾三次获得“中国最佳零售银行”、五次获得“中国最佳股份制零售银行”奖。而且其业绩一直保持稳步增长。

观察表2.1和图2.2,你能领悟到很多东西。

表2.1 招行业绩稳步增长

图2.2 招行:两年获利4倍

既然大家都知道招行是一家好公司,为什么不买入?甚至许多招行的员工都没有买进,只因太了解了,他们手中都拥有可看到“美女”细部的“放大镜”,对公司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岂不知,审视“美女”时,请勿用放大镜,更不能用显微镜。或者借用一句老话,叫“对别人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

去上市公司调研,如果过度追究细节,就犹如“带着放大镜看美女”。其实,距离美是相当重要的,就连西子湖都是“山色空朦雨亦奇”的时候最可爱。

学投资,先学学简单的相对论,没有“最”字,只有“更”字。在放大镜下看世界,任谁都难合格。找完美无缺的公司,地球上没有,去天堂吧!

投资,就是在矮子里挑高个子。我是在2006年初买入招行的,那时候人人嫌贵不买,但我买。买入之前我根本没有去设想高回报,只认为如果3年以后股价能翻一倍,就很满意了。结果,招行的股价由2006年的7元左右一路攀升,让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获利4倍。

买入前先问三个问题

不过,仅仅凭借常识还不能战胜市场。为什么?

以前我讲过一个故事:话说2001年年中,国有股萌发减持冲动。一位仅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母亲,对其大学毕业的儿子说:“国家都不要的东西,你还留着它干什么?”那时候,如果聪明的儿子对妈妈朴实的思想多一份尊重,接下来的四年熊市便可能幸运地避开了。

到了2008年第四季度,那位妈妈又对儿子说:“既然现在国家控股的汇金公司都在买进股票,那为什么我们还不买?”那时候,股票价格虽然便宜,但同时伴随着铺天盖地的对经济萧条与衰退的恐怖预期,仅仅凭借常识谁敢入市?要战胜市场,投资者还需要足够的眼光与胆识,去克服人性中的莫名恐惧。

所以说,我觉得要学巴菲特,学习“终身持有”只能算是第二课,首先需要第一课是“戒贪”。当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投身股市,是贪婪的时候还是恐惧的时候?

或许,人人都知道要选择“伟大的公司”来投资。这是常识。但如何选择未来伟大的企业,才考验投资者的真功夫。

买入股票前,先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家公司在10年、20年后还在不在?有些上市公司的名字已经换了5次,这还算幸运的,虽然不断重组折腾但股票还在。好多曾经很有名的老公司早就没有了,连股票代码在行情板中都不存在了。

第二,再想一想未来几年,这家公司的盈利水平能不能继续增长?如果可以明显地看出未来几年的业绩都要往下走,即使公司现在状况不错,我也不会出手买,甚至会考虑卖。

第三个问题,就是要关注公司的规模,看看公司有没有良好的机制和管理系统。以小公司来说,即使领导人非常优秀,但他一旦发生意外,也会对公司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对小公司的判断比较复杂,不亲自去调研,而仅仅看研究报告是不可能出重手买进的。

垃圾股是毒品

资本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只有通过投资绩优股来创造价值,最终才有意义;其他市场上的大多数买卖行为,均可以理解为击鼓传花的游戏。

早年入市时,我在垃圾股上也赚过不少快钱,但最后还是在上面亏了大钱,以“快最终是慢”画上句号。现在看来,牛市中频繁买卖股票几近纯粹的赌博,自己当初那种勤奋赚钱的方法何其可笑,“曾经的成功”只是牛市中人人均具备的好运气而已。

自从我学会运用正确的投资方法后,就基本没有赚过垃圾股的钱了。只有创造价值的优秀公司,才值得重仓投资。就算2006年股改(股权分置改革)的题材满天飞,我基本上也没有参与,而选择静待绩优股被市场认同的时刻到来。我一直重仓坚持与优秀的公司一起成长,通过创造价值赚钱,而不是赚垃圾股股东间负和博弈的钱。

正如上文所言,持续的经营能力,是优秀企业最重要的标志;出色的团队,是重要表现;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重要指针。这就是买入前问自己三个问题所需要寻找的答案。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万科、招行、平安(601318.SH)符合以上标准。不管我是否继续持有或已经卖掉这几只股票,但无疑都是国内优秀的上市公司。与许多公司不一样,它们已经不是“人治”的公司,就算没有王石,没有马蔚华,没有马明哲,它们照样会经营得很好。

我说它们优秀,绝对不是说万科、招行、平安的股价不会下跌,或者不会大跌。但是,它们不会因为股价下跌就变得不优秀,也不会因为一时闪失而变得不优秀。绩优股的中短期波动也许一点儿都不小,但它们的股价下跌以后,五年也好、八年也罢,反正迟早会涨回来。中长期回头看,其股价涨幅将十分巨大。

好公司有股价被高估的日子,也可能有一段被低估的日子。世界上没有优秀到只涨不跌的股票,以前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一定也没有。要投资,就要面对股价下跌与市场低迷低估的可能性。

眼光放长远

相反,垃圾股的中短期波动十分大,但中长期回头看一定是涨幅很小或者跌幅巨大。而且垃圾股大跌以后,便可能再也起不来了。当然,差劣的股票其后也可能投机性地再涨,但概率是0.5。套在垃圾股里等涨,与希望在赌场赢钱的本质相似。

绩优股往往是大众不喜欢的白马;垃圾股却是人人希望骑上的黑马。为什么投资者一般都不愿意买绩优股?

可能是绩优股的绝对股价太贵,投资者感到难以下手;而垃圾股“便宜”,一是认为它们距离曾经的历史高位还很远,另一个是它的绝对股价低,少量资本便可以买进很多(全流通后,其股价最终会愈来愈低)。这些都是十分常见的买股误区。

我想强调的是,股价低并不代表风险低。“好货不便宜”。2006年我买万科A和招行的时候,它们的价格都创出了历史新高。有些股票我却永远不会买,无论跌到多低,它们还是垃圾。中国绝大多数的股票,自上市以来就没有一天便宜过。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悲哀。

投资者不愿意买绩优股,也可能是因为好公司往往没有动人的故事,没有可炒作的题材,如白开水般平淡,短期内股价难见上涨的希望;垃圾股却有吸引人的概念,如摇头丸般让人上瘾。

区别就是这么简单。

虽然不少人都明白什么叫好公司,但大多数人只做短期趋势判断,考虑未来三五天或者一两个月,自己购买的股票能否迅速上涨后获利。多数人天天都在研究这些。

其实投资需要远大的目光,找出未来的“伟大企业”。谁能看得更远,谁便赚得更多。至于明天的市场到底是涨还是跌,天晓得! xbCVZ7sdg58FZ8Rd2zkipKT2ZI0UZormTM7M4hLcqevoJkN6oHmXh3x3lCZNnBC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