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

抚慰心灵,消除恐惧

人生漫长,漫长到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自己的出路,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自己要去哪。混乱之中,他们慌忙地想要找一片清净之地,有些人走上了朝圣之路,有些人奔向了远方,有些人选择沉浸于艺术,不管选择哪条路,所有人的目的都是想让自己疲惫的心灵得到抚慰。

我们需要一个可以抚慰自己心灵的地方,我们需要定时到里面去休息、静养,用它来抵御外面严酷的生存环境,为自己养精蓄锐。若是失去这样一个安静的角落,我们就会像失去了房屋的流浪汉那般,遭受风吹雨打。

现实在很多时候给我们施加的冲击是凌乱的、无序的,这就让很多女人的心灵因此变得飘忽不定,急需找到归属之地让它饱饱地睡上一觉。失去滋润的心灵就像一个饱受失眠症困扰的干瘦躯体,为了寻找安息之地在不断地寻去、奔跑。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勇气去选择放逐自己,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浪漫的情调去走向朝圣之路,独自走向远方去寻找心灵的归属,对于寻求安定的女人来说,这样的选择太过残忍,也显得太过不切实际。

其实,真正让我们的灵魂不得安息的,不是平日里我们所处的环境。走进深山老林,它不能解放我们的内心;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它同样不能解放我们的内心;照样,采取特立独行的处事方式,也不会让我们心灵得到安息。

在演讲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些被抑郁深度困扰的女性。她们每个人遇到的现实状况各有不同,但她们面临的心理困扰却是相同的。她们都被自己的生活伤得不轻,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症。那几个女性在和我交流的过程中,彼此间时常引起共鸣,眼神中流露出惺惺相惜的情愫。现实的焦虑,可能来临的失业,对未来的绝望,同身边人紧张的人际关系,摇摇欲坠的婚姻状态,这些让她们夜不能寐,即使吃安眠药也一点睡意都没有。每个人也许都会有情绪的低谷,但是严重到长期失眠,以致产生了生理病变程度的却是少有的。

抑郁症患者身上会表现出一些共性:眼神呆滞,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容易与周围的人发生冲突,喜欢自己一个人躲起来不愿与人接触,处在人群中时与人谈笑一会儿就会消耗很大的精力。她们的精神时刻紧绷着,总会感觉别人好像在讨论或者试图伤害自己,这让她们变得非常敏感、多疑,同时变得易怒、烦躁。和她们交流时,普通人需要非常小心,因为如果有人轻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些敏感词就会伤害到她们。

当然,出现了以上症状并不代表一定患上了抑郁症,但是我想说的是,一个找不到归属感的心灵,势必会出现这些特征,或轻微,或严重,那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很多女人希望逃离自己的生活圈,重新开始生活,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但即便重新开始,人自身的问题依然无法逃避,因为真正捆绑我们的并不是外在环境。想让漂泊的心灵得到栖息,我们不需要逃得很远。逃离是因为我们心存恐惧,是我们害怕面对摆在眼前的现实。

当然,恐惧不是说说就能消除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心存恐惧,不代表我们就能够克服它。有个抑郁症患者曾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虽然抑郁症患者不想和别人多交流,但当听到经常和别人说说话就好了的建议会觉得可笑。因为这无异于对一个心脏病患者说,经常做做运动就好了。”有鉴于此,我们能了解到,当人的心灵衰弱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像一个浑身残废的人,经不起与其他人产生肢体上的接触。所以强行让一个对现实心存恐惧的女人融入现实,只会加重她的逃避心理。对现实有恐惧只是病症,不是病因,真正的原因是她的心灵枯竭了,失去滋润的心灵因为营养的缺失才会变得衰弱、渺小、冷淡,希望为自己找个安息之地。这样的人,找到能够引起共鸣的同伴,是很重要的。

后来在我的撮合下,这几个原本互不认识的女人彼此间建立起了信任,确立了友谊关系。而后她们会时常聚会,到一起后会说说自己的现状,谈谈自己的感受,用语言激励对方。因为对彼此痛苦的感同身受,让她们在相处的过程中能够包容彼此的缺点,遮盖彼此的过失,她们破碎的心灵也在这种有着良好氛围的圈子里慢慢得到了治愈。我也有幸见证了她们的改变过程,这种转变令我感到十分欣慰。她们每个人努力经营的关系,让她们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她们也逐渐建立起了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过上了每个夜晚都可以安然入睡的日子。

女人需要为自己找一个心灵的伴侣,生活中缺失这样的心灵伴侣,不论走到哪,她们都会有一种漂泊感。独自面对现实的困境,会让她们感到焦虑,甚至走向崩溃。所以,女人需要让自己的灵魂饱饱地睡上一觉,需要重新找回人情中的温存,找到现实里的归属感,但不能通过逃离环境来实现,而是要立足本位,找回对生命的盼望。 otQMF0j7puhRN8+Kchp4j1sCL7SUlE3PzdftZ4+dDyOu98JCZVwiYX2sYdp2OLV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