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永远对生活充满热情

生命中常有一种“不作为”的力量在消磨我们的热情,很多人习惯并且愿意接受了它的俘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变得完全冷漠麻木。在这些人看来,这种对现实的冷淡态度是直面人生的一种表现,因为经受了一些所谓惨淡的现实,所以有这样的表现也是正常的。

或许人生在很多时候都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能代表我们需要通过冷淡的方式去回应生活,事实上,人们对生活的冷淡才是最真实的惨淡。当然,要想重新建立起对生活的热情并非易事,我们软弱的躯体时常会感到疲惫,我们的心也时常会感到脆弱,但我们若不找回这种火热,那生活就是一场无止境的煎熬。

步入社会后,很多女人对生活就失去了热情。她们美好的回忆大多停留在青春期的那段时光,停留在那些诸多的第一次上:第一次去看电影,第一次去郊游,第一次跟男生牵手,第一次买了一款品牌包包……在如今单调的生活里,每每回想起来这些甜蜜的往事,她们总会露出一丝微笑。是的,这些回忆的确甜美,美到我们不想面对现状。但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也不能仅仅依靠着支取过去幸福的回忆来过活,我们需要让生活重新回到正轨。

我曾问过一个衣着得体、品貌端庄,看起来30岁左右的女人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的印象中,你还记得自己最快乐的日子是什么时候吗?”她说:“记得,当然记得。那会儿刚好高中毕业,我和自己玩的要好的同学都上了大学。在那个暑假,我们玩得非常开心。我们隔三差五地聚会,无忧无虑,真好。”听完这些话后,我又和她聊了许久。说实话,虽然她说的这些过往听起来确实很充实,很快乐,但我还是有些同情她。高中毕业那会儿,她大概只有17岁,可是如今过了这么多年,她似乎仍然活在过去的美好记忆里,似乎除了那段美好的青春以外,她的生活已经没有了快乐。所以说,她所说的快乐还并非我理想中的快乐。她所说的那段最美好的时光,在我看来并不是幸福冲进了她的生活中,而仅仅是如她所说,过上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在那段日子里,没有人拿着作业、成绩去催促她,没有人在她后面追着赶着,她也不需要追赶别人。但那不过是一段没有忧愁的日子,真正幸福的时光也许从未出现在她的生命里面。

是什么让这个女人的生命热情缺失到了如此程度?事实上,生活中如她这般靠着回忆过活的女人有很多。因为现实境遇的窘迫,已经不能再让她们对生活抱有火热的态度,她们也已经找不到热情的理由。到了年龄之后,她们大多已经结婚生子,每天过着同样的生活,与同样的人打交道,甚至有些人根本不与外人打交道。她们的冷淡,与自己的生活圈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我所说,我们的生命里时常有一种不作为的力量在消磨自己,它让我们从生活中慢慢被边缘化。

我也曾有过那么一段时光,对生活中的一切都提不起热情,人际关系,工作待遇,婚姻家庭,对我来说都成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我拒绝接受这样的现实,那段时间我过得非常不开心,也曾一度深陷抑郁的状态中无法自拔。我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经济来源,害怕见人,那时候我常常回忆起过去美好的往事,回忆曾经给我带来快乐的那些人。

有了这样的切身体会,再去看待社会上那些正在面临同样问题的人群时,我的发言就不会显得那么空洞了。据我了解,很多人美好的记忆都停留在学生时代,尤其是女人,而现在过得不顺心的女人大多活得很孤独,她们的生活圈子很封闭,这不得不使我联想到了同伴的重要性。如果在人生的航向中失去了坐标,失去了同行的船只,这样的我们既不能给自己定位,也不能找到排解寂寞的伴侣。处在这样封闭生活圈的我们,似乎除了用无奈、焦躁、冷淡回应这样的现实之外,真的别无选择。

处境看起来有些绝望,但并非无药可救。我们既然是一点点被自己的生活态度边缘化的,当然也可以让自己一步步地融入人群里,逐渐成为人群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当然,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还得加上一些必要的训练。

生活中,我们首先需要警惕自己的一些坏习惯,比如皱眉、叹气、抱怨、托下巴,这些小动作都会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人是先有了生理上的反应,而后才会出现情绪上的变化,这一点和我们平日里所认为的先产生情绪而后才有生理反应的主张恰好相反。也就是说,我们与某种情绪相应的行为如果没有出现,那么情绪就不会产生。快乐的情绪需要通过笑容反应才能被激发出来。不信的话,你可以试着皱着眉头处理事情,看看它会不会令你心情变得烦躁。你再试着保持微笑的状态去过上一天,看看你的心情是不是会好起来。我们无法理清究竟是情绪致导致行为的产生,还是行为致使情绪产生了变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约束一些坏习惯的确会让我们的情绪得到好转。

在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里,描写了一段有趣的刷漆场景,也许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我第一次阅读这本书时,仅仅是将它当作一般的儿童历险记看的,有些情节在起初并没有吸引到我,但阅历见长之后再拿起这本书来读,感觉就有些不同了,这里面真正蕴含了生活的大智慧。

在这段情节里,主人公汤姆调皮时被姨妈逮个正着,于是便被要求去做刷漆工。本来打算和伙伴们一起去河边游泳的汤姆不得不拎着油漆桶,开始粉刷长长的栅栏。他一下子就尝到了人生虚空的滋味,于是他开始唉声叹气,越刷心情越低落。后来他的一群伙伴赶来了,汤姆平日里最不能忍受他们的嘲笑,于是就装作很开心的样子,而且也不理会伙伴的诱惑、嘲讽,干起活来非常专注,非常享受。同伴们也渐渐受到他这种态度的感染,开始对刷漆产生了兴趣,事态发展到最后,孩子竟然一个个苦苦央求汤姆给他们每个人一次机会来刷栅栏,作为交换条件,他们每个人还奉上了自己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有苹果,有弹珠,还有破口琴,一架用线轴做的炮,一小截粉笔,一只酒瓶塞,一个洋铁皮士兵,一对蝌蚪,六只爆竹,一只独眼小猫……

在阅读这段情节时,大多数人很容易将这当做小说中的夸张手法快速掠过,然而它的意义却发人深省:独自面临困境时,我们是很容易陷入低潮的,或好或坏,都没有人知道,我们也不想让人知道。然而一旦有外力的强行介入,尤其是那些与我们熟知的人想要了解我们的生活状态时,我们会本能地让自己振作起来。不管是为了证明自己过得不比别人差,还是找回了一度缺失的热情,这都是一种可喜的转变。

没有冲突就没有转机,有时候女人需要一种外力去介入她们热情缺失的孤独世界。当然,一味地等待这种外力的介入来激发自己对生命的热情并非明智之举,虽然它的确会在我们糟糕的时候突然来临,但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做好心理准备,那么不论多少环境的冲突加到身上,我们都有可能选择逃避。我们不主动,没人会替我们主动。我们若不唤醒对生命的火热,麻木则会伴随我们一生。 vACYfSzUpRZb3LZW5OKzy1AkIsN8kShKzRLu7GL2q5/kzHJd5i4gmZD4blsH+qK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