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罗马帝国是项令人惊叹的成就。在公元2世纪的鼎盛时期,它统治着大约6,000万的人口,5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大约是英国国土面积的20倍)。那时帝国从细雨滋润的英格兰北部哈德良长城一直延伸到叙利亚幼发拉底河干涸的河岸;从蜿蜒于欧洲低地国家和黑海肥沃平原的莱茵河–多瑙河流域一直绵延至北非沿海富庶的平原和埃及尼罗河丰饶的河谷。罗马帝国完全包围了地中海。帝国的征服者把它看成是罗马人的内海,沾沾自喜地称其为“我们的大海”。

本书试图探讨这个超级帝国的一些重要方面。所采用的叙述方法完全是主题式的,之所以这么做,不是因为作者讨厌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见大事年表207—212页),而是因为现在已有很多有用的按年叙事的罗马帝国史和帝王传记。本书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同一领域。第一章审视征服的残忍过程,帝国的建立以及罗马人的帝国使命感。第二章讨论帝国权力的展示,审视同时作为神明(在宣扬对皇帝的个人崇拜中)和凡人的皇帝(在苏埃托尼乌斯和塔西佗的历史著作中)。第三章变换视角,从地中海世界诸城中特权精英阶层的角度来理解帝国的运作。主要是这些富人——而非某个庞大的帝国行政管理系统——对帝国进行着有序的管理。

第四章讨论公元2世纪一些由罗马统治下的希腊人写的、不为人熟知的文献。这些文献弥足珍贵,因为它们使我们得以认识被征服者在一个新的帝国里是如何确立其身份认同,而这种对前现代帝国的认识是很少能够被后人找回的。在罗马帝国,有关现在的争论常常表现在有关历史的争论中。历史著述不是孤立、纯学术性的活动;相反,它直接涉及政治和权力的语言。现在可能完全是罗马人的,但过去究竟属谁仍有待争夺。

第五章转而讨论罗马帝国最重要的外部人群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基督徒身处社会边缘的经历决定了他们的形成,并塑造了他们的信仰。与此相反,第六章提供了一个内部人群的观点,试图确定某种关于在这个庞大的前工业化帝国的城市和农村里生存和死亡的感受。第七章,即最后一章,从下面三个现代视角回顾了罗马帝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0年间大英帝国的视角;从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意大利的视角;从好莱坞的视角。这些视角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有时令人吃惊)仍然决定着在21世纪初我们如何想象和评判罗马帝国。毫无疑问,现在的优势之一是能够有选择地回顾过去。但同样——就像这本简史一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意识到这种选择性。

本书集中讨论罗马帝国最为繁荣的时期,大体上是从约公元前31年至公元192年的两个世纪:从后来成为皇帝的奥古斯都在亚克兴角战役中战胜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到康茂德皇帝被暗杀。(不过第一章回顾了布匿战争;第五章简要展望了公元4世纪初,这是为了以第一位公开支持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正式皈依基督教结束讨论。)

本书各章主要关注的是罗马在建立和维持一个唯一囊括了北欧、中东和北非的最大的世界性帝国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个成功本身就需要丰富而复杂的解释,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理解随后罗马统治衰弱、西部帝国最终分裂、沦为蛮族王国以及东部拜占庭逐渐兴盛的原因。这些主题大大超越了本书的范围。对于这场“可怕的革命”最好的描述仍是爱德华·吉本权威的《罗马帝国衰亡史》(1776—1788年间出版于伦敦)。然而粗心的爱好者须知:吉本的著作一共6大卷,他从来没有想要撰写任何类似简史的东西。 3s+ovM/JEOo0XRWjV1BptqSyYWqWxTe4yBoWsQS6uK97OKUa/XxkG337sN4gZO/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