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存在主义,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潮之一,不仅对西方乃至全世界的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还深刻影响了二战前后那几代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存在主义反对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近代思辨理性主义,强调哲学应该研究具体个体的生活、经验以及历史境遇,关注个体内部非理性的主观情绪体验(恶心、荒谬、焦虑、恐惧、死亡的体验),阐发了有关个体行为、自由、选择及其责任的哲学学说。

存在主义的产生不仅有经济危机、一战、二战、社会变革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而且也有其重要的哲学思想渊源。虽然“存在主义”一词是由马塞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引入的,但“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却肇始于克尔凯郭尔的个体哲学和尼采的唯意志论,海德格尔和萨特又运用胡塞尔现象学方法对存在主义作了存在论解释、阐发和提升,存在主义最终遭到列维-斯特劳斯、阿尔都塞、拉康、巴尔特、福柯等结构主义者和思想家的批评而逐渐走向衰落。

本书作者托马斯·R.弗林教授,是美国著名的萨特研究专家,博士论文题为“让-保罗·萨特与集体责任问题”。他出版了多部研究存在主义的著作,在国际哲学界有较大影响。主要著作有《萨特与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1986)、《辩证法与叙事》(1993)、《萨特、福柯与历史理性》(两卷本)(1997、2005)、《历史伦理学》(2004)等。

与众多研究存在主义的书籍相比,本书的最大亮点在于作者不仅把存在主义当作一种哲学,还别具匠心地把存在主义定位为一种生活方式,从而很自然地把理论与实践、通俗性与思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本书虽然简短,但内涵丰富,思想性强。作者不仅梳理了存在主义缘起、发展、式微的演变历程,而且还澄清了通常招致人们误解的一些论题,挖掘了存在主义思想的深刻哲学洞见,重申存在主义运动在21世纪的哲学舞台上仍将扮演重要角色。作者在书后对本书专业词汇所作的解释非常有助于读者对该书的理解。

由于篇幅和体例所限,作者基本上都没有注明引文的出处,也没有系统阐释某些专业词汇的意义在哲学史上的演变过程。虽然译者尽可能对某些词汇和句子作了译注,但难免有遗漏和不妥之处。读者如果有兴趣深入了解存在主义,可阅读相关书籍、查阅相关资料。然而,无论如何,本书作为对存在主义的简短概述,仍明显体现出作者具有的精深研究功力和独到的见解。

译者谨识

2008年2月 4SzsGsQdomRhQkXQIb4UpvfIExxppWGRraPd9a7upflP3hPbBYV4ww40WhHrkL3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