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拔罐疗法——拔走邪气,健康轻松

拔罐疗法通过拔罐对穴位或应拔部位体表的吸拔作用,可以引导营卫之气始行输布,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温煦皮毛,同时使虚衰的脏腑功能得以振奋,畅通经络,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从而达到健身疗疾的目的。

拔罐的功效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体,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运行气机,沟通机体表里、上下和调节脏腑组织活动的作用。拔罐疗法通过负压使罐缘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刮熨皮肤,牵拉、挤压浅层肌肉,刺激经络、穴位,循经传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达到通其经脉、调整气血、平衡阴阳、疗病健身的目的。

异病同治作用: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它在取穴、操作等不变的情况下,能够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如大椎刺血拔罐法,既可辅助治疗风寒感冒,又可治疗风热感冒,还可用于内伤发热;既可辅助治疗高血压、头痛等,又可用来辅助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痤疮等皮肤科疾病。许多临床研究都证明,对同一穴位进行相同的拔罐操作,对不同疾病均有一定效果。

温经散寒、清热解毒:拔罐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温热能刺激血管扩张,促进以局部为主的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的废物、毒素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强局部耐受性和机体的抵抗力,起到温经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从而达到促使疾病好转的目的。

调节作用:拔罐法的调节作用是建立在负压和温热作用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由于溶血等给予机体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末梢感受器,经向心传导,达到大脑皮质;加之拔罐法对局部皮肤的温热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发生反射性兴奋,借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并加强大脑皮层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功能,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吞噬作用增强,促进机体恢复,阴阳失衡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缓解。其次是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血液与组织间物质的交换,其功能的调节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且还能使淋巴循环加强,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活跃。此外,由于拔罐后的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这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拔罐的基本手法

留罐法

留罐法又称坐罐法,是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一段时间的拔罐方法。此法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罐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留罐法主要用于以寒邪为主的疾患。脏腑病,久病,部位局限、固定、较深者,多选用留罐法。如经络受邪(外邪)、气血瘀滞、外感表证、消化不良、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用之均有良效。留罐法又可分为单罐和多罐两种方法。

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可按病变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拔罐等。

多罐: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10余个。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瘀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列吸拔几个罐子。

闪罐法

闪罐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拔罐手法,一般多用于皮肤不太平整、容易掉罐的部位。具体操作方法是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蘸有适量酒精的棉球,点燃后送入罐底,立即抽出,将罐拔于施术部位,然后将罐立即起下,按上法再次吸拔于施术部位,如此反复拔起多次至皮肤潮红、充血为止。通过反复的拔、起,使皮肤反复的紧、松,形成物理刺激,对神经和血管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可增加细胞的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营养供应,适用于治疗肌萎缩,局部皮肤麻木酸痛或一些较虚弱的病症。采用闪罐法注意操作时罐口应始终向下,棉球应送入罐底,棉球经过罐口时动作要快,避免罐口反复加热以致烫伤皮肤,操作者应随时掌握罐体温度,如感觉罐体过热,可更换另一个罐继续操作。

走罐法

走罐法又称行罐法、推罐法及滑罐法等。一般用于治疗病变部位较大、肌肉丰厚而平整,或者需要在一条或一段经脉上拔罐。走罐法宜选用玻璃罐或陶瓷罐,罐口应平滑,以防划伤皮肤。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在将要施术部位涂适量润滑液,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皮肤上,循着经络或需要拔罐的线路来回推罐,至皮肤出现红润、充血,甚或瘀血为止。操作时应注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调整罐内的负压,以及走罐的快、慢、轻、重。推罐时应轻轻推动罐的颈部后边,用力要均匀,以防火罐脱落。

响罐法

响罐法是指在罐具吸定后,稍加推拉或旋转随即用力将罐具拔下,发出“啪”的响声的一种拔罐方法。如此反复吸拔,重复操作多次,以皮肤潮红或呈紫红色为度。此法与闪罐法功效相同,通常用小口径罐具在局部面积较小的部位施术。

拔罐必备器具

拔罐常用的罐具包括竹罐、玻璃罐、陶罐、抽气罐和煮药罐。竹罐轻便、廉价;陶罐吸力强,但易破碎,不易观察皮肤的变化;抽气罐较为常见,不用点火,不会烫伤,使用安全,可随意调节罐内负压,控制吸力,便于观察;煮药罐则多用于风湿等症。玻璃罐是目前家庭最常用的拔罐,其优点是罐口光滑、质地透明,使用时可观察到拔罐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程度,便于掌握情况,但易摔碎损坏。

拔罐时一般常用的辅助工具为酒精(一般要选用体积分数为75%~95%的酒精,如果身边没有酒精,可用度数稍高的白酒代替)、消毒用品(棉签或酒精脱脂棉球)、润滑剂(凡士林、植物油、红花油等)和针具(皮肤针、三棱针等)。

拔罐的注意事项

①拔罐时,室内需保持20℃以上的温度。最好在避风向阳处。

②患者以俯卧位为主,充分暴露施术部位。

③拔罐时的吸附力过大时,可挤按一侧罐口边缘的皮肤,稍放一点空气进入罐中。初次拔罐者或年老体弱者,宜用中、小号罐具。

④一般病情轻或有感觉障碍者(如下肢麻木者)拔罐时间要短。病情重、病程长、病灶深及疼痛较剧者,拔罐时间可稍长,吸附力稍大。

⑤针刺或刺络拔罐时,若用火罐,须待消毒部位酒精完全挥发后方可拔罐。否则易灼伤皮肤。

⑥拔罐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症状,甚至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取下罐具,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可给予少量温开水,重者针刺人中、合谷。必要时,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⑦拔罐时间过长或吸力过大而出现水疱时,可涂龙胆紫,覆盖纱布固定。如果水疱较大,可用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然后用利凡诺纱布外敷固定。

⑧患者在皮肤有水肿、过敏、破损等情况及过饥、过饱、过劳、过渴、高热、肿瘤、血友病、活动性肺结核、月经期、孕期,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 xSwl34bpKcU+tiHOm3Kl2chLs8EEZOVyMn5S4ZHkzQDOoC68fd5dIFZ7IjWwzwg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