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肆 人生何处不相逢

回首林下相逢,更添世相迷离。

未知情萌缘起,但将真心遥寄。

细水长流是绵远的温柔,流景闲草是时光的静好。看平淡的四季炊烟缭绕在四合暮野,将满腹的心事托付给远山黄土埋藏;在金沙金粉的宁静里寻一份心安理得的恬静,在欲盖弥彰中尽情释怀放逐。落魄江湖载酒行的人自然有着烟雨平生的魂,正如那全力而活的人定不会辜负所受的苦难,正如那摩肩接踵的人群里定会有人为救赎而来,正如他们的相见寂静了万籁……

梁思成,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教育家。其父梁启超则更是名高天下: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其门下弟子更有徐志摩、林觉民、蔡锷、蒋百里、张君劢、徐福苏等各界名流。在当时,梁启超与林长民是多年的挚友,林、梁两家亦均是赫赫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两个家族更是世交。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第一次见面便是由梁启超一手促成的,那一年,梁思成17岁,而林徽因才刚满14岁。在某个与往常无异的日子里,梁启超告诉儿子要悉心穿戴一番,他要携梁思成到老朋友林长民家去拜访,同时见见他的女儿林徽因。梁思成自然明白父亲的用意,他虽尚年轻,并不急于成家,但终究父命难违,还是同梁启超去往了景山附近的林家。

一路上梁思成都有些局促,在他想象中那位林家大小姐的打扮定同时下流行的那般:梳一条油光光的大辫子、穿着不算可身的绸缎衫裤,嘴里尽是三从四德的陈词滥调,光是想想都能让人不自在。终于到了林家,梁启超父子二人被请进了林长民的书房,人言近乡情怯,此刻的梁思成坐立不安,他不敢指望那林家大小姐会是怎样的惊艳,只要不予人惊吓,他便谢天谢地。

片晌,门开了,一个亭亭玉立却稚气未脱的小姑娘走了进来,两条小辫子自在地垂在肩膀,眸子里尽是清亮的神采,她的五官更像是被精雕细琢过般,左颊有笑靥。就连她的穿着也是那般得体,浅色的半袖短衫罩在黑色及膝裙上,无论是气质或是打扮同梁思成记忆中所有的大家闺秀都不一样。那女孩的声音更是怡人,没有拘谨的做作更没有盛气凌人的压迫。尤其是当她转身告辞时,那身姿翩然飘逸犹如误入人间的小仙子。

此间情景给了梁思成极大的冲击与视觉享受,更是让他印象深刻,历久难忘。所有自以为的认知都在见过林徽因后顷刻崩塌,独木不成林,可林徽因却自成了一个世界,那时那刻的乍见之欢吸引着梁思成想要不停探看、不停企及。相同的文化气息,加之相似的家庭氛围,让梁思成与林徽因可以毫无隔阂地沟通,渐渐熟稔了起来。就这样,两个少年开始了日益频繁的往来。

梁思成在学生时代尤为爱好音乐,在清华乐队担任指挥时,梁思成曾邀请林徽因来观看他所在乐队的演出。当看到穿着乐队制服“全身披挂”、在舞台上全情投入地挥舞着指挥棒的梁思成时,林徽因立即被他那浮夸的身段、生硬的摆头和竭尽全力地周身舞动逗得乐不可支,甚至几度轻笑出声来。虽然自知已引得沉浸在音乐中的旁人侧目,可林徽因却依旧笑靥如花不愿收敛,任面颊泛起红润涟漪。

在林徽因的印象中梁思成是位温润少年,他谦卑、沉稳而略带偏执,再看如今这般荒唐的、滑稽的反差怎能不教她惊诧。自那时那刻林徽因方知喜悦原来可以这般简单,或许这世上最绝顶的聪明便是学会肤浅地活着,亦如开心便放肆地笑。学会顺从自己的内心哪怕不与世同又何尝不是豁达,对梁思成她也有了新的认识,在他将那不羁的一面和盘托出、露骨展现时,林徽因意识到他们原本都一样,都渴望冲破束缚的牢笼,都渴望一次歇斯底里地释放。

梁思成最吸引林徽因的一点便是他开阔的眼界还有不受时代背景所拘囿的做派。在当下中国,封建士大夫对于文化的认知往往是迂腐而狭隘的,在他们的观念中,只认定诗、文、字、画为高等的艺术文化。而雕刻、木作、陶瓷、建筑、铜铁冶铸等由民间劳动者所创造的技艺通通被他们归为了“匠作之事”,便被视为毫无美感、艺术可言。

但对接受过“中西文化荟萃一堂”式教育的梁思成来讲,无论是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或是民间草野,处处都可是艺术的殿堂。梁思成有一双灵巧的手,他自小便偏爱绘画、雕刻、木工一类的“匠作之事”,所以在与林徽因相处的时候,时常会为她画上几张素描,或是用大小适宜的木料为林徽因雕上些小摆件,引得她一阵欢心惊喜。往日时光里的褶皱,渐渐被笑声熨平。青梅竹马、言笑晏晏,细水长流的温柔更无波澜。

直到1920年,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被政府派往欧洲访问考察,这一次他决定带上长女林徽因。“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繁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在得知父亲会携她同行时,林徽因又惊又喜。她对父亲始终有崇敬与钦羡,羡慕他的报国之志、崇拜他的广博见识,她始终憧憬着能成为同其父一样志向高远、胸怀天下的人。不久前,在北京《晨报》上,林徽因曾看过一篇出自父亲之手的文章,他大胆披露了巴黎和会内情,并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登高一呼,父亲的家国情怀浓烈,赤子之心拳拳,如洪钟之声震动着国民,也直击了林徽因的心底,父亲成为了她的榜样、她的英雄。

就在文章发表的第三日,五四运动爆发,林长民也因此受到当政者迁怒,好在当时总统徐世昌惜才,出了一笔钱让林长民赴欧避难,并美其名曰出洋考察。世事洞明的林徽因自然深谙其中一切,所以这次能同父亲访欧,她下定了决心不但要学习父亲的处世为人,更要做好父亲的得力助手。

林家父女间总是相互成全,林长民曾向友人感叹:“做一个有天分的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林长民也的确如此,他愿意带着林徽因四处游历增加阅历、增长见识、增进学问。他高瞻远瞩为林徽因的未来铺就坦途,也自此成就了一位璀璨耀眼的新新女性。

1920年夏,万吨客轮行驶在无垠海面,犹如漫天里的一粒微尘般飘忽,满心满眼都是让人心疼的孤独。林徽因站在甲板举目四望,这天地何其广阔,若无此刻放眼,竟会永不自知生而为人的卑微。数不清究竟历经了几多星辰白昼的更迭,他们却还是在那两片湛蓝间飘忽,时间久得连同行的人们都已厌倦了抱怨那似乎永远靠不了的岸……

从踏上客轮的那一刻,林徽因便开始做着告别。告别那座骗走她童年的老宅,告别永远满面愁容的母亲,告别后院紧紧封锁着的寂寞……殊不知这场与过去的不欢而散她期待了多久,所以离开的姿态才会那般决绝而洒脱。一幕幕往事就这样在脑海中闪回,林徽因发觉这其中竟也有她不舍挥别的回味。在难得欢笑的彼年光景里,梁思成所留给她的竟都是快乐。此时的林徽因对他虽谈不上爱慕,却有着淡淡的好感与喜欢。若问及此行有什么是她所不舍,总能温情陪伴的梁思成应算是一个吧。

但行好事,就此放逐,若言青春本是一场挥霍,何不畅快淋漓活得磊落。熙熙攘攘的人群堆砌出了万丈红尘,天地雅量,容各色情怀滋长长盛不衰,让光阴润泽捧出一阕兴旺。林徽因的传奇才刚刚开始,遁入波澜,是为了激起更高的海浪。

时光的深味,经得起一寸一寸地玩味;纷呈世相,不曾屈从于万千想象。总有谁会是谁的一味药,将那缠绵的伤口医愈却又让疤痕永落;总有谁欠下谁的一片情,以为此生不换却是情深不寿;总有谁等待谁的一颗心,在青天碧海的真爱里修行。世味深刻,她终将长路徐行…… NxHYKzAwBNQIgGT+QEpU44AY5kqMIiBCTjuFC5XJruclmarBTNKYOpEewmiRneR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