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 王昌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初唐,国家鼎盛,从军远征成为男人们心目中的不二理想。多年寒窗苦读考得一个半个功名,似乎已不再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男人,要成家,要立业,要在朝廷混出个官职,靠的不是饱读诗书,而是杀敌立功。

战马和刀枪似乎自古以来就是男人的浪漫,真正的铁血汉子,决不能足不出户吟诵软绵绵的诗句,一定要提枪上马,驰骋黄沙。

那是一个尚武的时代,或者说,每个朝代的初期,都有着尚武的情结。刚刚用刀枪打下的天下,迎来的和平,每个人骨子里都有着执剑保家卫国的思想,满腔热血,等待着有朝一日挥洒疆场。

男人离家出征只为“觅封侯”,却留得妻子在家独受冷清孤独。闺怨诗便是产生于这种情景之下。

男人生来就有着英雄情结,又生于如此鼎盛的时代,人人有着抗击外敌保家卫国的心,任何一个铁血男儿都不甘落后于人,纷纷奔赴战场。战士们的离去留得年轻的少妇们独守深闺,终日沉浸于离别和相思的愁苦之中。

诗中的女子,天真烂漫,怀着一颗单纯的心,支持着自己的心上人。这时的她,还不知道离愁别绪为何物,相思之情是什么。天真无邪的她,只知道女子应该三从四德,她一心一意地支持着夫君的选择,为他赶制远行的衣裳,为他披上保暖的大氅,打点好行装,送他远行。她被丈夫从军报国的热血所感染,也有着一腔热血,渴望着自己的丈夫能够在边关杀敌立功,建功立业,多年以后,满载军功而归,衣锦还乡。

她每天都幻想着丈夫归来时的场景:他策马扬鞭,从地平线处突然出现,马蹄后卷着滚滚黄沙,他披着战甲,提着长枪,明明那么远,她还是看到了他脸上豪气而憨厚的笑容。他呼唤着她的名字,提枪的手向她挥了又挥,每向着她行进一点,脸上的笑容都更灿烂一些。他仿佛从天边而来,那么远,马儿奔跑得那么快。她从家门飞奔出来,跑跑又停停,直到跑不动了,便站在原地,不停地挥手,生怕他看不到自己似的。

她站在那里,时间仿佛静止了,他跨在战马上飞奔的样子那么高大,那么英俊,她呆呆地望着,仿佛生命剩下的时间里,都是他策马飞奔向她的场景。而时间仿佛又过得那么快,就在她出神的时间里,她脑海中空空一片,只有丈夫的身影,什么还没来得及想,他就来到了她的面前。他从高高的战马上一跃而下,来不及拴好踏起前蹄嘶鸣的战马,就冲到她面前,迫不及待地紧紧握起她的手,细细地端详着多年未曾相见的清秀面容。

他载誉而归,几年的戎马生活,终于为他们带来了富足的日子,他终于做到了他的承诺,为她带来了好日子。

她依偎在他的肩头,喜极而泣,这么多年的等待没有白费,他终于回来,带着高官俸禄,带着沉甸甸的爱。

一直以来,她都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告诉自己的。

丈夫离开之前,她满心欢喜,她没有想过离别之后的事,更没有想过离别的愁苦,相思的孤寂。那时的她,只知道,她的丈夫,是个大英雄,要为祖国建功立业了,也要为她赢得更加优越的生活了。她支持丈夫去边关从军,甚至盼望他早点去,早点建功立业。她欢天喜地地为丈夫准备离别的行装,并没有意识到,两个人相守的无忧无虑的时光就要结束了,她将要面对的,是漫长的等待,和饮不尽的孤独。

没有经历过人生波折、大风大浪,是无法理解忧愁的滋味的。诗中的少妇身处优越的家庭环境,她的丈夫离家之前,她每日晌午慵懒起床,家中侍女服侍着,端坐在梳妆镜前,挽一个精致的发髻,戴上簪花,在院中悠闲散步。时而坐在树下石凳上,沏一壶茶,独酌至傍晚,一天就这么过去。夜晚来临,丈夫也回到家中,她有时会亲手烧一桌好菜,两人一边享受着美味佳肴,她一边听着丈夫为她讲述白天发生的有趣的事,或听丈夫发几句牢骚,她安慰之余掩面轻笑。

丈夫离家之后,她的夜晚,没有陪伴,无人再对她讲述外面的纷繁世界。有时她拉过侍女,对着侍女们唠唠叨叨,诉说自己一天之中遇到的琐事。也有时,她百无聊赖中拈花赏月,看着满天繁星,直到倦意袭来,稍稍收拾,便沉沉睡去,再迎来另一个清晨。

最初,她并没有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而感到不自在。也许是因为身处优越的环境,她白日走出家门,来到集市,感受外面世界的热闹,觉得甚是有趣;也许她年纪尚小,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离别。她反而十分享受这种新的生活,把丈夫的离家当作另一种生活方式,依然无忧无虑。

诗人的妙笔之下,写闺怨诗,开头却不提闺怨,反而叙述女子“不知愁”,让人不由得好奇,这首诗的主人公的怨恨在何处。文思实在精妙,一句诗的反转,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好奇心,忍不住读下去,看看这位女子的故事,这位女子的心绪。

丈夫离家已是一年多光景,又一年春天来临,窗外花红柳绿,惹人爱怜。如此美好的时节,独自身在闺中的女子,突发奇想,换上最精致美丽的衣裳,坐在梳妆镜前,为自己化了最秀丽精美的妆。她如此精心打扮,只是为了不输给这生机盎然的美丽春天。

女子推开屋门,看着满园春色,翠绿的柳树枝丫那么惹人怜爱,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登上自己家中高高的楼阁。

立于楼阁之上,才清晰地感觉到春天已扑面而来。一整个冬天,北风寒冷刺骨,院子里的积雪,刚刚清扫干净,便又是一天的大雪,堆满了庭院。在冬天里,她几乎足不出户,每天裹着厚厚的棉衣,怀抱着小手炉,与侍女们谈天说地,几乎忘记了外面世界的样子。

而今登上楼阁,仿佛突然打开了一扇门,冬天已过,满目春意盎然,路边的柳树已吐了新芽,春天的美景令人不忍移开视线。

在寻常人看来,春天的到来,柳树的发芽,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春色之美总能让人联想到美好的事物,令人不由得心情愉悦,满眼希望。然而在诗中的女子眼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诗行至此,突然转折,整个情绪急转直下,前一秒还在无忧无虑的少妇,突然凭空生出许多的哀怨,无法自持。

看着这满城春色,恍惚间,仿佛感觉身边缺少了什么。她顿时醒悟,时间过得那么快,转瞬便是又一年春天,而她的丈夫已经离家那么久,他们已经分别那么久。仅仅一眼瞥见的花红柳绿,便引起万千思绪,情绪瞬间跌至谷底,这巨大的落差让她终于感受到了离愁是什么。

诗前两句反向铺垫的情绪,至此全部迸发出来,化为更深的离愁别绪,更引人潸然泪下。品尝到愁苦滋味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这位年少天真“不知愁”的女子,总会有一个契机,使她有了复杂的心思。而春色中路边的杨柳,就是这么一个引子。

她呆呆地望着飘绿的柳枝,回忆起丈夫离家之前,两人一起登楼远望,他指抽芽的柳枝给她看,她站在他身旁娇憨地笑。两人就这么嬉闹着欣赏烂漫的春光,看着路上的行人,享受着温暖的时光。

丈夫在外征战一年,她每日独自做些闲散事情,未曾察觉分别给她带来的苦楚。而近日登上楼阁,独自欣赏春色的场景,与两人并肩而立,嬉笑着看风景的画面重合了。同样的亭台楼阁,同样的灿烂春光,楼下同样的行人,她同样为自己打点了精致的妆,唯一不同的是,身边少了陪伴的人。

古时的女子,嫁了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便是她生命中的一切了,她除了侍奉丈夫,似乎也没有其他的生活目标了。而她生活的重心不在身边了,她天真无邪的性格也不能让她无忧无虑很久,终有一天,她明白了什么是离愁,而这一天,到来得这么快。

她终于发现,自己曾经做的那些美梦,是多么不切实际。保家卫国也好,建功立业也好,跟她又有多大的关系呢?她只不过是生活在深闺中的一个小妇人而已,只要国家还是平安的,她的生活依然会继续,不起波澜。那万里之外的战场上,也并不缺少她丈夫一人。以她的小女子眼光看来,他奔赴战场,杀敌的大军中不过是多了一人,多一人少一人,战斗都还会继续。然而对于这个家,少了一个人,天就塌了,她便失去了整个生活的重心。

站在这欣欣向荣的春光之中,她却如同身处寒冬,看到了别人执手相伴,看到万物生机勃勃,才突然感觉到了自己的孤独。回想这一年来,始终一个人游玩,一个人赏月,苦闷的心情无人可以诉说,瑰丽的美景无人可以分享,只有相思和孤独,在夜晚扰得人彻夜难眠。

女子陷入回忆中,后悔不已,后悔当初希望丈夫为取得功名而奔赴战场。相比之下,英雄情结、功名利禄,有哪一样,能比得上两人日日夜夜长相厮守更重要呢。少了丈夫的陪伴,才懂得平凡生活的珍贵。她宁可自己的丈夫一生平凡,她也宁愿不要那些荣华富贵,只要当她看到动人的美景时,能够有人分享,有人陪她笑,就足够。

若人生还有再选择一次的机会,她一定不会让他征战沙场觅封侯,只要两人长相厮守,便足够。 0SC8LwDy04iRVbmSwpPqmnquPn5pMVqxXR8tkIyhCa2oBhCkjBL3MeUuKaRsvaL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