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三山:在金陵城(今南京)西南长江上,三峰排列,南北相通,故名。陆游《入蜀记》:“三山,自石头(金陵城)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余里。”二水:据史正志《二水亭记》载,秦淮河横贯金陵城中,由金陵城西流入长江,而自白鹭洲横截于其间。白鹭洲:《一统志》:“白鹭洲在应天府(今南京市)西南江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三峰并列,杳杳然坐落在天边;白鹭洲横截长江,二水中分,气势磅礴。十四字用词精炼,画面开阔,层次分明。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描述山水佳境。
①“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这两句诗所描绘的佳境,恰在南京城外秦淮河畔。“白鹭上青天”又是南京名菜,鱼丸配以翠绿的素菜。(摘自胡思升《白鹭上青天——记南京汽车工业公司经理王步美》)
②青山之外是蓝色的群山,蓝山之外是悠然自得的白云,给人一种“三山半落青天外”的飘渺(当作“缥缈”)空灵之感。(摘自陈慧瑛《绝句:牧歌·玉瓶儿——碧瑶情调》)
③当年的十里秦淮,繁华的六朝风烟,引领着中华大地的风骚: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些历史的名句,便是最好的证明。(摘自刘蜀宁《感悟南京》)
④吴先生在博物苑的设计中采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将南京历史上的城市意象,即“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融入到建筑中去,取“三山半落,二水中分”之意象,主体建筑北高南低,形成山水骨架,并以绿水环绕湖心岛隐喻白鹭洲,形成完整的山水园林格局。(摘自都萤《织造遗韵楝亭歌——楝亭设计回眸》)
语出唐·杜甫《丽人行》。诗曰:“三有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三月三日:古人以三月三日为上巳节,多到水边春游祭祀,除灾求福,实际上成了游春宴饮的节日。长安水边:指长安东南的风景区曲江。唐·康骈《剧谈录》卷下描写曲江:“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其西有杏园、慈恩寺。花卉环周,烟水明媚,都人游玩,盛于中和上巳之节,彩幄翠帱,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三月三日上巳节这一天,天气清新,长安东南的曲江一带踏青的丽人十分众多。开头写了曲江春游盛况,意在讽刺杨国忠兄妹的骄奢淫逸。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描绘人们踏青春游的盛景等。
①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不仅辛辣地讽刺了杨国忠兄妹的骄奢淫逸,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的节日留下了极为形象的材料。(摘自彭和群《三月三日天气新》)
②人们带着春食春酒,席地野餐,或在江边“曲水流觞”相与为乐。“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大诗人杜甫描绘的正是当时唐代长安城郊著名的曲江风景区游人踏青的盛景。(摘自张运华《春游诗话》)
③元代诗人杨铁崖把西湖春日的晴昼比作“天气浑如曲江节,野客正是杜陵翁”(《钱塘湖上》)。原来唐代京城长安有曲江,是著名的风景区,每逢三月三日,京都人士,倾城出游,这就是杜诗所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因命名这一天为“曲江节”。(摘自斯尔螽《西湖诗话·“风月晴和人意好”》)
④“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书圣王羲之“婉若游龙,翩若惊鸿”的《兰亭集序》展现了“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的上巳宴饮吟咏图景;“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诗圣杜甫清新明快、隐含忧郁的诗作传达了当年太平盛世的繁华气象与朝野君臣的胜时游赏……这是历史,岁月深处,上巳节的风采令人追慕。(摘自何颖《民间上巳节的习俗流变》)
⑤古时踏青,人们是很注重衣着的,杜甫《丽人行》诗中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踏青丽人仪态之娴雅、体姿之优美、衣着之华丽,可见一斑。(摘自刘锴《“踏青”诗话》)
语出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上阕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赤壁:三国时东吴大将周瑜击破曹操大军之处,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长江南岸。苏轼所游的是另一处赤壁,在黄冈城外,也叫赤鼻矶,不是当年三国孙、刘联军与曹兵大战的赤壁。诗人只是借题怀古,抒发个人感慨。大江:长江。淘:淘洗,冲刷。风流人物;杰出的英雄人物。这两句词的意思是: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一直向东滚滚奔流而去,古往今来,淘洗尽无数杰出的英雄人物。这是苏轼47岁时谪居黄州,自觉功名事业未就而借怀古人来抒发个人怀抱的名作,极负盛誉。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永)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词来说明千古英雄,都已随着历史长河的奔流而消逝。
①如今登临眺望,江流滔滔,后浪推前浪。世事纷纭,犹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诗人到此,唯有感慨系之而已!(摘自茗萱《〈滕王阁序〉的思想和艺术》)
②站在亭中纵览长江,把人们的游兴和怀古之情推向高潮,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古往今来的许多人,许多事,真个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摘自纪思《游甘露寺》)
③现实生活无比丰富多彩,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既有刀光剑影,海啸山崩,富于传奇色彩,又有平淡恬静,花明风柔,一片田园风光。(摘自舒安娜《小说创作成功的秘密》)
④欣赏颜家龙先生的书法,有如钱塘观潮,泰山观日,你会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细品他的作品,又如读太白的诗东坡的词,激起你深深的共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使你的心潮也随之澎湃,你无法抗拒那强大的震撼力和吸引力!(摘自苏美华《颜家龙书法艺术初探》)
⑤大雄宝殿门前的两副笔力遒劲的楹联,颇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宏伟气势,一副是:两手把山河大地捏扁搓圆洒向空中毫无色相;一口将先天祖气咀来嚼去吞在肚里放大光明。另一副是……(摘自刘文华《资国禅寺与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