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就是炎帝,我们的祖先之一。远古时代,自然条件特别恶劣,人类以采摘野果、捕食野兽为生,一不小心,就会因为误食有毒的果实而生病甚至死亡。当时爱民如子的首领神农非常痛心,就决定品尝百草,以身试毒。
神农是远古时代最具智慧的首领,他从来不喝生水,就是在野外尝百草阶段,神农也会架起铁锅,把生水煮熟了再喝。一日,神农由于太累,水还没烧开就晕倒了。
不知过了多久,神农在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中醒了。听到“嗒嗒嗒”水沸腾的声音,知道锅里的水已经烧开了,立刻感到喉咙里干得厉害,于是就艰难地挺起上身,准备拿碗舀水喝,却发现锅里的水已经变成了黄绿色,里面还飘着几片绿色的叶子,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就从锅里飘来。
“这是什么草呢?难道香味是它散发出来的?”神农略微思索了一下,但还是果断地用碗舀了点汤水喝。但觉这汤水清香中略带苦涩,咽下去后,似乎比开水更解渴,就又喝了几碗。
几个小时后,神农居然恢复了体力!神农非常开心,开始细心查找,很快发现锅的正上方有一棵似树非树,似草非草的植物,锅内的叶子就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神农就采摘了很多回去。
回到部落后,神农再次取其嫩叶熬煎试服,发现这些汤汁不仅有生津解渴、利尿解毒等作用,而且还能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神农非常高兴,就将它取名为“茶”,作为部落的“宝贝”。由此,茶在人类社会正式登场。
神农是发现茶的伯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的国家。神农用开水煮茶,影响了后世很长一段时间的饮茶方式,茶长期以来都是用来煮着喝的,直至明清时期,泡茶才得以流行起来,但至今仍有一些民族把煮茶的风俗延续下来。
今天,我们讲究饮茶要趁热,少喝凉茶,也和神农用开水煮茶不无关联。
佳茗最初为药引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最开始出现于世人面前,就是它的解毒功效。从神农时代至春秋之前,我们的祖先还仅仅是把茶叶当做药或药引。如果有人病了,他们就效仿神农,从野生的茶树上砍下枝条,采下新鲜的芽叶,放在水中烧煮,然后让病人饮其汁水,或者配合其他中药服用。虽然这种用鲜茶叶煮出来的茶水非常苦,但确有消炎解毒的功效。
茶食出现
茶做食物,并不是近现代才发明的新创意。《诗疏》说:“椒树、茱萸,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中以为食。”早在汉代以前,人们就开始用茶当菜,或者煮成汤羹,即最初的“茶食”,只不过当时的茶食仍然以解毒为主要功能。
到了唐宋时期,皇宫、寺院以及文人雅士之间还盛行茶宴。茶宴的气氛庄重雅致,礼节严格,且必用贡茶或高级茶叶,取水于名泉、清泉,选用名贵茶具。茶宴的大致内容是:先由主人亲自调茶或亲自指挥、监督调茶,以示对客人的敬意,然后献茶、接茶、闻茶香、观茶色、品茶味。茶过三巡之后,便评论茶的品第,称颂主人道德,赏景叙情,行文做诗等。
当然,那时的茶宴都是那些有钱或者有权人的享受,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是没有机会体验这种茶宴的。
饼茶和串茶出现
饼茶就是把茶叶加工成饼,始于隋唐,盛于宋代。隋唐时的饼茶中常掺合薄荷、盐、红枣等,以改善茶叶的苦涩味。唐朝人还喜欢把一个个茶饼用黑茶叶包裹住,中间打一个洞,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串茶。
唐朝对茶文化的贡献之一还在于“茶圣”陆羽的出世。陆羽的《茶经》详细记载了茶叶的历史、产地及饮茶风习,从此饮茶者日渐增多,我国的茶道也慢慢形成。所以后人说:“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饼茶
《茶经》是中国第一部茶书,也是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著,后来的很多茶学著作,无论是品茶、鉴茶、茶疗、茶道,都习惯从《茶经》中引出渊源。
茶膏出现
隋唐的茶文化已经初成规模,但将茶饮推向登峰造极水平的是宋朝。宋朝对茶文化做出最大贡献的就是宋初出现了做工十分精巧的“龙团凤饼”,也称茶膏(或称团茶)。
茶膏的制作方法和饮用都非常繁琐。饮茶时先将茶膏敲碎、碾细、细筛,置于盏杯之中,然后冲入沸水,这就是所谓的“研膏团茶点茶法”。
当然,茶膏非常名贵,当时只有宫廷人士才有福饮用,现在提到茶膏的人已经非常少了。
散茶出现
宋朝中后期,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茶叶生产由团饼为主慢慢转向以散茶为主。到了明代,农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发现制作“龙团凤饼”过于劳民伤财,曾下诏:“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
★散茶
这里所说的芽茶也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散茶叶了。从此以后,人们不再将茶叶制作成茶饼,而是直接在壶或盏中沏泡条形散茶,人们的泡茶、饮茶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七大茶系初现历史舞台
在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我国的茶文化完成了从鼎盛向顶极的转化。清朝的每代皇帝都推崇茶文化,虽然慈禧太后仍然对劳民伤财的茶膏情有独钟,但毕竟这些奢侈的团茶、饼茶已经被逐渐边缘化,而散茶开始成为主要形式。清王朝茶饮最突出的特点是出现了七大茶系,即今天我们常说的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和花茶。
煮茶
无论是神农用开水煮茶的传说,还是陆羽在《茶经》中提到的煮茶、煎茶理论,茶叶最开始出现时,是被人们煮着喝的。“菊香篱下煮秋茶”,几个长袖长衫的文人骚客坐在散发着菊香、茶香的篱笆下,围观着炭火上咕咕的秋茗,别有一番风味。
“半茶半饮”
随着人类对茶认知的不断加深,西汉时期,茶已不仅仅是解毒药品,开始成为饮品或待客之饮。只不过当时的茶饮只能算半茶半饮,即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橘子调味,才自饮或待客。
泡茶
隋唐年间,“半茶半饮”开始被单品茶叶取代,即人们煮茶时只放茶叶,不再加入陈皮、当归之类的药材。
到了明清时期,散茶逐渐取代了团茶、饼茶,开水泡茶取代了煮茶。由此,茶叶完成了从煮茶到泡茶的演变历程。
茶的现代变体
茶发展到今天,品种越来越丰富,饮用方式也越来越多样。除了七大茶系外,还出现了茶叶的现代变体:速溶茶、冰茶、液体茶以及各类袋泡茶,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另外还有保健茶、花草茶、鲜果茶等很多新鲜的茶饮,既有保健功效,也不乏漂亮的茶色、诱人的茶香,成为都市时尚族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