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钓饵的挂钩方法和技巧

用钓饵钓鱼,除了强调饵料的味道要对鱼口之外,在挂钩上饵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是有些讲究的。

用同一种饵去钓同一种鱼,钓塘水质、钓点深浅的不同,钓饵的挂钩方法是不相同的。如用蚯蚓在浑水、深水之中钓鱼,就要挂动饵活饵,而在清水浅水之中钓鱼,则可以挂静饵死饵。

用同一种饵去钓不同的鱼,上钩的方法也是有区别的,如用灰面饵去钓草鱼,则要上枣形饵、上包饵,而钓鲫鱼则要挂米形饵、豆形饵。

显然,用不同的钓饵去钓同一种鱼,挂钩上饵的内容更为丰富。恰恰是这些挂钩形式上的区别和变化,在自然选择的随机之中决定钓鱼的优劣成败。不论钓什么鱼,谁能熟练准确地掌握各种不同钓饵的挂钩方法和技巧,谁就能在各类钓鱼活动中力拔头筹,与众不同。现将挂钩方法分述如后:

(一)蚯蚓的挂钩方法

蚯蚓也叫地龙,极腥。用蚯蚓挂钩,有穿筒挂、缠绕挂、腰挂、节挂、尾挂等,采用哪一种挂法是由钓鱼环境及所钓对象鱼来决定的。

穿筒挂:将蚯蚓切成两段,取其一段,用钩尖从中间穿入,使蚯蚓身体包于鱼钩之上,叫做穿筒挂,主要用于清水中、养殖水中钓鱼,是钓鱼中用得最多的挂钓方法。如蚯蚓头部在钩尖位,应掐破嘴尖,效果更好。

缠绕挂:任取一整条蚯蚓用钩尖横向从蚯蚓五分之二的位置穿过,然后,将蚯蚓在钩上缠绕一圈,又用钩尖横向穿过,如此反复三到四次,使蚯蚓缠绕在鱼钩上,但要注意保持蚯蚓的头尾都能蠕动。缠绕挂主要用于浑水中和深水中钓鱼,也可以用于阴天钓鱼。

腰挂:用钩尖在整条蚯蚓的腰部横向穿过,只穿一次,挂于钩上,蚯蚓会缠绕在鱼钩上。主钓大鱼。必要时,可同时挂两条或两条以上,形成排挂饵和团子饵,主钓鲶鱼等凶猛鱼。

节挂:节挂也叫米节挂。将一条蚯蚓切成很多小段,每段约为一粒米长,直接挂于小钩钩尖,也可挂两节或两节以上,米节挂主要用于浅水、边水中钓小鲫鱼等小鱼。

尾挂:任取一条大蚯蚓,红黑均可,将大钩钩尖从尾部穿入,让蚯蚓身体包满全钩,未穿入钩上的头腰垂下,能不断扭动。尾挂大蚯蚓主要用于水库中钓鲈鱼、鲶鱼、鲌鱼等中上层凶猛鱼。

(二)活蛆的挂钩方法

活蛆也叫五谷虫,特别臭腥。

用活蛆挂钩分为尾挂、穿筒挂、缠绕挂、堆挂等。采用哪一种挂法,需要确定是钓上层鱼还是钓底层鱼。

尾挂:捏住活蛆中间,用钩尖横向从尾部大头穿过,只挂一次,不能挂破流水,头腰要保持扭动。尾挂活蛆主要用于钓底层小鲫鱼和小鲤鱼之类小鱼。

穿筒挂:捏住活蛆,将钩尖从大头尾部中心位穿入,包于钩上,钩尖不露出。穿筒挂是死饵,主要用于手竿钓鱼。但是,穿筒挂加尾挂,使用范围较大,可以用于车竿钓流水中钓鳊鱼、鲤鱼;也可用于手竿静水中钓鲫鱼、鲤鱼等鱼。无论静水流水,都可以上在串钩上钓鱼。穿筒挂加尾挂是活蛆用得最多的挂饵的方法。

缠绕挂:用钩尖从活蛆的尾部边缘横向挂入,然后将活蛆折回再挂一次,不断反复缠绕多次。让活蛆扭挂在钩上成一小团,这种肉团蛆饵,主要用于涮竿钓钓上层鱼游鱼、兰刀鱼之类的鱼。

堆挂:堆挂也叫排挂。用尾挂的方式,反复挂上多条活蛆,形成堆挂活饵,用手竿钓堆挂饵,主钓草鱼,用车竿钓堆挂饵,好钓鲶鱼、回坨鱼之类的鱼。

(三)灰面等粉饵的挂钩方法

用灰面等粉饵作钓饵挂钩,属于软饵,可塑性比较大,挂钩的内容丰富,主要分为:米形饵、豆形饵、枣形饵、梨形饵、球形饵、拉饵等。

米形饵:将灰面用水和湿成团,捏成米粒大小挂于钩尖,主要用于浅水中或浑水中钓小鲫鱼之类。过去在野塘野水中钓鱼,由于小鱼多,常常以钓米形饵为主,相当有效。

豆形饵:将灰面或其他粉饵相拌和湿后,搓成黄豆、蚕豆大小,包挂于钩上,沉坠钓和悬坠钓都能用。主钓鲫鱼、鳊鱼、草鱼、鲤鱼之类。豆形饵是粉饵中使得最多的一种饵形,多用于手竿钓鱼。

枣形饵(含梨形):将灰面粉等软饵搓成枣形大小包挂于钩上,属于包钩钓法,沉坠钓法主要用于深水中钓草鱼、鲤鱼等大鱼,悬坠钓法可用作钓鱼,也可用作打窝。

球形饵:球形饵有小球大球之分,小球饵钓小鱼,大球饵钓大鱼,大球饵也可作打窝用。

拉饵:拉饵是台钓的一种上饵方法,将和好的一团饵料压在鱼钩上,用力将钩线拉出饵团,饵料会留挂在钩上。拉饵主要用于钓小鱼的快速上饵,主要用于竞技钓。

用灰面等粉饵挂饵,有两种情况需要说明:

1.灰面等粉饵是有生熟之分的,熟饵四季能用,生饵主要用于夏季。天气寒冷,应防止使用生粉饵挂钩钓鱼。

2.用灰面等粉饵挂钩,都可以钓卤粉饵,其中以卤熟豆粉为最佳,特别是气温较低的天气钓鱼,效果明显。至于粉饵的软硬度,应根据水的深浅来确定,深硬浅软其硬度均应以不妨碍钩尖刺鱼为准。

(四)颗粒饵的挂钩方法

颗粒饵属硬饵,主要分为膨化饵和机制饵两种,其中,圆柱体形和长方体形居多。用颗粒饵挂钩,有单饵挂、双饵挂、串饵挂、排饵挂等挂法:

单饵挂:颗粒饵单饵挂可以挂手竿钩、串钩、炸弹钩。不论饵大饵小,圆形方形,包括流行的泡泡球形饵,一钩只挂一粒,单饵上钩,钩尖是没法藏住的。主钓草鱼、鲤鱼之类大鱼。

双饵挂:颗粒饵挂双饵,主要用于手竿钓大鱼,鱼钩既要深藏不露,但又要防止硬饵挡住钩尖刺不了鱼。双饵挂最好用一大一小挂钩,大饵在尾,小饵在前,比较妥当。

串连饵挂:将颗粒饵从鱼钩穿过后再推到脑线上,可推上一粒、二粒、三粒不等,视情而定,再在钩上双挂两粒,使钓饵呈串连状。这是一种钓大鱼的特别挂法,用于阴天或光线不好的多云天,在水质可见度低或水深在两米以上的情况下使用。

排饵挂:将两粒或两粒以上的颗粒饵排挂于钩上,形成堆饵。阴天用手竿深水钓大鱼和用车竿晚上流水中钓鲤鱼,多用此法挂钩。堆饵饵密,同样要注意防止硬饵挡住钩尖,刺不了鱼嘴。需要说明的是:颗粒饵是有香饵、腥饵、本味饵之分的,钓草鱼宜用本味饵颗粒饵,钓鲤鱼、鲫鱼用香腥颗粒饵比较适宜。

(五)草类饵的挂钩方法

草类饵是素饵,有青草、谷芽、树叶、菜叶等饵。草类饵挂钩的方法主要为直挂缠绕挂和捆扎挂等,主要用来钓草鱼和鳊鱼。

直挂:用鱼钩钩尖直接穿过草的茎部,树叶的筋部,菜心的梗部等。草尖的数量不宜太多,穿上3~5根即可。树叶菜心的叶面也只留1~2片,但应尽量挂牢,防止掉饵脱钩。

缠绕饵:草尖、菜叶、树叶都可以用缠绕的方法挂钩,在往鱼钩上缠绕草饵时,要防止将叶饵揉得太过,无法挂钩。

捆扎挂:捆扎挂主要用于草类饵和谷芽饵。选用3~5根嫩草或10片左右长谷芽,用细线捆扎成小把挂于钩上,主要用于手竿和串钩钓大草鱼。

需要指出的是,用青草饵钓草鱼,不要钓沉底鱼,而要钓悬浮钓,沉入水底的青草,草鱼是不喜欢吃的。

(六)种子饵的挂钩方法

种子饵也是素饵,主要有玉米籽、饭粒、红薯、枣类、桑葚等,种子饵只能钓温驯鱼,用种子饵挂钩主要分为:直挂、块切挂、捏团挂等。

直挂:用鱼钩尖直接穿过熟玉米籽、饭粒、山枣、桑椹叫直挂。直挂可以挂单饵也可挂双饵,视鱼情而定。但要注意防止种子饵壳体过硬挡住钩尖刺不了鱼嘴。

块切挂:将红薯之类切成小块,蒸成半熟状挂钩,就是块切挂。红薯块香糯软甜,主要用于钓鲤鱼和草鱼。

捏团挂:将煮熟的饭粒捏成团状,红薯蒸熟捣成泥状,适量配入灰面之类再搓成团状,包于钩上,主钓草鱼。

用种子饵挂钩,可以就地取材,凡是水体旁有果实种子的树种,如枣类、桑葚等就可以用来直接挂钩。

(七)虫类饵的挂钩方法

虫类饵是荤饵,小型动物饵,主要有青虫、蟑螂、蚱蜢之类。由于这些小动物的形体不一样,挂钩的方法不尽相同。用青虫挂钩钓鱼主要有穿筒挂和腰挂两种。

穿筒挂:用鱼钩钩尖从青虫的尾部刺入,鱼钩被包于青虫的体内,必要时,可将青虫尾部推出钩尾,拉到脑线位置,防止滑脱。青虫特别大,也可将钩尖从嘴部刺出防止虫体离钩。

腰挂:青虫的腰挂与挂蚯蚓的方法相同,只是挂钩位置可以偏后。必要时可以挂两条或两条以上。不论是穿筒挂还是腰挂,都不能挂破流水。所以,用青虫钓鱼,一定要选用锋利的细竿鱼钩,腰挂青虫,主钓鲶鱼和黄鸭叫等底层凶猛鱼。用蟑螂挂钩钓鱼,主要是穿体挂。

穿体挂:将蟑螂的头脚去掉,用鱼钩钓尖从颈部位刺入,折弯从尾部穿出少许,能防止饵体滑出即可。蟑螂饵主要有于车竿钓晚上在流水中钓鲶鱼。用蚱蜢上饵挂钩,主要是用腰挂。

腰挂:用鱼钩从蚱蜢的中部硬壳位横穿过去,使钩尖露出体外,一般钓蚱蜢要挂活饵,故不去头足。主要用于钓上层凶猛鱼、鲌鱼、才鱼等鱼。

(八)鱼虾饵挂钩方法

鱼虾饵是腥饵,主要有小鱼、小泥鳅、活虾等。用小鱼、小泥鳅挂钩,有背挂和尾挂之分,用河虾挂钩,有整条穿挂和块条挂两种。

背挂:用鱼钩从小鱼和泥鳅的背部横穿过去,露出钩尖,小鱼和泥鳅能在鱼钩上活动自如。主要用于钓鳡鱼、鲈鱼等凶猛鱼。

尾挂:用鱼钩从小鱼和小泥鳅的尾部横穿过去,小鱼和泥鳅在钩上能自由游动。主要用于钓鲈鱼等鱼。

整条穿挂:取一整条活虾,用鱼钩从虾的嘴下部刺入,一直到虾的尾部穿出,去掉活虾的头须和头刺,使虾保持脚能蠕动。这种虾的穿挂饵,主要用于钓鲶鱼。

块条挂:取一大活虾,去掉虾壳,从虾肉的中间剪开,再剪成小块或小条挂于钩上,就是虾的块条挂。主要用于手竿钓鲤鱼。

(九)肉类饵挂钩的方法

肉类饵有腥饵也有膻饵,猪肝、鸡肝为腥饵,牛肉为膻饵。所钓对象鱼是不一样的,肉类饵挂钩主要分为丁饵挂、条饵挂和坨饵挂等。

丁饵挂:将牛肉、肝饵切成10毫米×10毫米方形小丁直接挂于手竿钩和串钩上,可用来钓鲶鱼、黄鸭叫等鱼。

条饵挂:将牛肉、肝饵等肉饵切成15毫米×30毫米×10毫米的条状饵挂于钩上,可用作车竿钓钓鲶鱼,用插竿钓上肝饵,可以钓甲鱼。

坨饵挂:坨饵主要是熟饵,有熟牛肉、熟油渣等饵,用坨饵挂钩,只能边挂和尾挂,尽量保持鱼钩钩尖的刺鱼有效性。主钓鲶鱼及鱼。 8vTRBORfeUutHvsstAIOTLS/yW0nevwnEQevTUt9/VWhipAMILdpLxXeZyTx3cG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