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饵的诱引功能分为:气、味、形、色、声五个方面,现分别介绍于后。
(一)气诱引宜浓,香臭臊腥有别
利用鱼饵散发的气体诱鱼,叫气诱引(气诱是嗅觉诱引),在水体中,由于气味的传播速度远远慢于空气传播速度,所以,鱼饵的气诱引的气味相对要重要浓,这与水的传播速度有关。
自古钓鱼就强调芳其饵,徐徐而投,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不断地丢下香饵诱鱼钓鱼。
为了使饵料能散发足够的香气,就应增大传播半径。特别是选择丁香、茴香、麝香、松香等香料作诱鱼添加剂(增香剂),或焙干研磨成粉,或择水煎煮成汁,或伴入,或掺对,或作窝饵,或作钓饵,都能有不错的效果。其中,当以动物饵麝香为冠(含合成麝香),常能产生奇效,特别是用来诱引鲫鱼等温驯鱼,无可比拟。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鱼种都喜欢香气,有些鱼用香气是绝对诱不上来的。远离香气而对腥臭、臊腥之类腥饵或膻饵感兴趣的鱼种不少,如鲶鱼、才鱼、鲈鱼、鳡鱼等凶猛鱼,即使臭不可闻,膻臊难当,它们也会格外喜欢,鱼性有异,这是很正常的事。
其实,在香气诱引里,越香越好,是针对某些水体某些鱼种而言的,芳其饵是广义上的一种方向,由于鱼情的不同,水情的不同,本味饵,清香、淡香等饵也是同样能诱鱼的。如在清水之中钓草鱼、鳊鱼、鲤鱼,在瘦水之中钓大鱼,也并非越香越好,而在浑水肥水中钓这些鱼,则应浓重并用。
所以,香气诱引的选择,是根据水情、鱼情的具体状况来确定的,“芳其饵”应该掌握一条使用原则:当浓则浓,当重则重,当轻宜轻,当淡则淡,是为正理,以全概偏,才能顺理成章。
同样,在使用臭臊之类饵料诱鱼时(多数为动物饵),也要分清腥膻对象,有的鱼也只喜欢腥而不喜欢膻,有的鱼则恰恰相反,腥臊有别,不可等同视之。如鳡鱼、鲈鱼、才鱼等上层凶猛则喜欢腥饵,而鲶鱼、黄鸭叫、回坨鱼之类底层无鳞鱼,则喜欢膻饵。所以,钓上层凶猛鱼,宜使用小鱼、泥鳅之类腥饵比较适宜,而钓底层无鳞鱼则使用蟑螂、肉块、青虫之类膻饵比较可靠,凡是通用的钓饵,如蚯蚓、活蛆之类,可视情而用,不受局限。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香气、臭气饵料诱鱼,一定要做到香臭分明,臊腥分明。是香必香,是臭必臭,是臊呈臊,是腥呈腥,越是分明越好,万万不可弄出臭中藏香,膻中藏香,臊中藏香之怪气,这种事与愿违适得其反的做法,会什么鱼也钓不上来。千万别小看鱼的嗅觉能力,鲤鱼在钓饵上能分辨出人手上的汗味来,为什么钓鲤鱼强调用白酒擦手后上饵,就是防止有异味出现,鲤鱼会拒绝咬钩。
(二)味诱引宜鲜,甜饵糖饵讲度
味诱引是味觉诱引,鱼饵的味诱引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调味饵,即配方饵。
一种是本味饵,即原生饵。
不管这两种饵是什么成分,也不管这些饵是甜饵还是酸饵,是晕饵还是素饵,动物饵或植物饵,只要用来钓鱼,有一条十分重要的判别标准,就是鱼饵是否新鲜。也就是说,用鱼饵诱鱼,越是新鲜诱鱼的效果越好,即使是发酵饵,也是如此。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这种判定是能经得起检验的。比如,使用一个新鲜出炉的糠饼打窝,鱼上窝的速度会明显快于陈放已久的糠饼。使用新鲜的糠饼粒、颗粒饲料、袋装饵、草饵、虫饵等都是如此。
鱼在咬钩的过程中,是有试味的动作过程的,它们发现饵料后,会首先吸入少量的饵屑末已确认饵料的新鲜度,如果发现饵料有异味或霉变的现象,它们会立即中止进食,尽快将食饵吐出口腔。我们常常发现浮标有咬钩的标相,但很快就停止下来,有时钓饵放入窝区,鱼就是不理不睬,出现这些标相,排除因饵料不对口等因素外,换成新鲜好饵,便可以钓上鱼来。
在钓鱼时,使用新鲜饵,及时更换新鲜饵,也是一种重要的钓技,不可忽视。
在钓温驯鱼时,用甜饵作窝饵诱鱼比较普遍,特别是钓鲫鱼之类的配方饵,有的甚至直接用糖果打窝,想以甜取胜。多数钓友则喜欢在饵料中加入白糖、冰糖、芽糖之类,也加入蜂蜜炼制的。
同样,在配制酸饵时也可以带些甜味。事实也如此,鲫鱼等鱼对甜味的饵料的确是偏爱的,它们是不会拒绝甜味的。
通过试验观察发现,如果诱鱼的窝饵过于甜蜜(钓饵除外)就会出现一个十分明显的负面效应,鱼咬钩会变得不是很积极,好像吃饱了东西似的不愿咬钩,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滞口”,滞口鱼是不好钓的。这就是饵料糖分过高出现的“效果”。所以,在窝饵中加入糖分要特别注意比例适中,尽量避免甜饵滞口,影响钓鱼。
其实,诱鱼效果最能持久,最能出效果的,是鲜味饵。这种鲜味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新鲜,一个是鲜味。通常的做法是:在新鲜本味饵料中加入适量的味素(氨基酸之类),形成鲜味饵比甜饵的诱鱼效果要好。就是诱钓合一的炸弹饵,也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钓鳙鱼、鲢鱼的发酵饵,同样要用新鲜饵钓鱼,出现过酸变苦、变臭的现象,同样是不好钓鱼的。
(三)形诱引宜活,荤素方圆迥异
窝饵讲味,钓饵分形,形诱引是视觉诱引。
钓饵的形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然形体,一种是制作形体。自然形体以动物饵与种子根茎类为主,制作形体以机器加工和手工模制为主。
钓饵的形体是多种多样的,晕饵里有虫鱼之类,素饵里有方圆之形。不论晕素,在使用这些形状迥异的鱼饵钓鱼,是讲究用动饵活饵钓鱼的,如果用青虫、活蛆钓鱼,为保持钓饵的鲜活,不能挂破及流出液体。用小鱼、小泥鳅钓鱼,要能游动自如。在浑水里用蚯蚓钓鱼,要用缠绕挂上饵,头尾要保持蠕动等。即是不能活动的种子饵、粉饵、块饵、茎饵等,在钓鱼之中,也要求尽量钓活饵动饵,要不断使用和变更逗鱼咬钩的动作,特别是在浑水和深水之中钓鱼,让钓饵活动起来,是上上之策。
在钓饵的形状中,多数动物饵的形状是固定的。如小鱼是长条形或刀形,青虫是圆条形或圆柱形,蟑螂是扁扇形等。
在种子饵中,豆形、米形居多。在粉饵中,主要是球形、梨形、腰形等。在硬饵中,方形、圆柱形为主。
值得说明的是,各种形状的鱼饵都可以钓鱼,但有入口和不入口之分,用什么形状的饵,去钓什么品种的鱼,虽然变化较大,但仍有规律可循。
比如,米形、豆形饵可以钓鲫鱼、鲤鱼、游鱼、鳊鱼、嫩子等。用球形、梨形、腰形饵好钓草鱼。用方形、圆柱形饵好钓草鱼、大鲫鱼、鲤鱼、鳊鱼等。用长条形小鱼好钓鳡鱼、鲈鱼等。用扁扇形的蟑螂好钓鲶鱼等。钓饵的入口性能与鱼种和饵形对口有关。
形诱引钓鱼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动物饵主要用来钓凶猛鱼,植物饵主要用来钓温驯鱼,这种形状上的差别,符合自然法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遵循这种法则,是形诱引钓鱼的关键点。至于传统钓的鸡毛拟饵钓,以及凶猛鱼的路亚钓法,则是真正的形诱引钓鱼,才是真正的“鱼饵”。
(四)色诱引宜明,亮暗冷暖分清
色诱引是视觉诱引,鱼饵的色泽分为两种:一种是本色,即自然形成的颜色;一种是调配色,即通过加工形成的颜色。这两种色泽都能钓鱼,但有亮暗冷暖之分。
一般地讲,红色是暖色,用红色食饵钓鱼,不论是动物饵还是参兑红色的粉饵,鱼的反应是积极的,是会主动接近和尝试食饵的。
春冬两季,用红色鱼饵诱鱼钓鱼,效果比较明显。在深水和浑水中钓鱼,用十分鲜明的红色饵诱钓,也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红蚯蚓,它是能钓很多种鱼的,是万能饵。
鱼对白色食饵也会主动接近。在浑水和深水中钓鱼,选用白色窝饵和钓饵诱钓,是比较好的做法。
白色属中性色偏亮,在夏天或温度在20℃以上的春天和秋天,用白色的食饵钓鱼,比较适中。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白色食物有它特别的优势。
其中,黄白色动物饵活蛆,所钓之鱼的饵谱是相当宽的,凶猛鱼中的鲶鱼、鲌鱼、黄鸭叫等鱼能钓,也能钓温驯鱼的草鱼、鲤鱼、鲫鱼、游鱼、嫩子等。在鱼饵中,白色鱼饵的适应范围是最宽的,白色的植物饵主要用来钓温驯鱼,其中也包括明亮的黄色鱼饵。至于黑色饵、灰色饵、棕色的鱼饵基本都是冷色饵。
如果不是动物饵,温驯鱼在这些颜色饵前会表现出迟疑和徘徊,吸食会要滞后。但在清水中,在强烈明亮的光线之下,这些色彩暗淡隐蔽性很强的鱼饵,却有看其他暖色亮色饵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能钓上鱼来。
由此可见,鱼对食饵颜色的选择,与水体环境的亮暗有关,冷色饵适合在光线强烈、水质较清的情况下钓鱼。
是不是鱼饵的色泽越鲜艳醒目越好钓鱼呢?事实也并非如此,鱼对食物的色泽选择是比较原则的,是以食物基本颜色为基础的,特别是那些正常颜色的食饵,它们是不会轻易放过的,但对格外艳丽的食物却是警惕的。
(五)声诱引宜谐,条件反射为主
声音是能诱鱼的,声诱引是听觉诱引,也可以是声呐诱引。
在水体里,鱼对声音是比较敏感的,它们能辨别出十分微弱的声音,即使是相当远的距离,对于它们十分熟悉的声音,它们会出现条件反射的动作。
比如在水面丢投食饵的声音,上窝之鱼在吃饵的声音(鱼的牙齿研磨食物时发出的声音)。鱼在水面追逐食饵的声音,都会将它们诱引过来,聚集成窝。
利用声音诱鱼,有各种做法,在涮竿钓钓上层鱼时,在开窝前,可以抓起一把碎沙泥抛撒在水面,然后再丢投诱饵。也可以来到水边洗手,挑起水珠落下,制造响声之后再丢投窝饵。当然,这些声音要尽量和谐自然,不能过于急促或响声过大,鱼对这些声音会立即作出反应,决定是逃离还是聚集。但是只要是撒饵的声音,它们会立即向窝区游来,寻抢食饵。
在浑水中钓鲤鱼,也可以利用声音诱鱼。这种做法是:将酒米不断丢投于水面,每次十粒二十粒不等,每隔一定时间丢投一次(一到两分钟)。这样做,除了酒米沉入水底诱鱼以外,更多的则是这种轻微的投饵声引起鲤鱼的注意,即是在很远的地方,它们也会通过这种投饵声尽快地找到窝区来。
在打窝钓鱼中,有经验的钓手,他每隔一定的时间,就往窝区丢撒一些酒米、碎糠饼、种子之类的鱼饵,甚至可以用竿尖在水面划来划去,制造一定的响声。这样做,既是一种补窝的方法,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声音弄出鱼的条件反射来。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是能诱鱼的,在音乐中投放鱼饵,重复这样做,只要听到这种音乐,鱼就会聚过来。采取这种方式钓鱼,就是音乐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