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为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缩小贵州省与全国的差距,推动后发赶超,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特进行贵州探索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研究。
本书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是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的规划,重在政策统筹和战略布局。贵州探索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研究是战略性、综合性、引导性规划,重在规划引领和空间布局,明确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平台抓手和政策措施;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基本原则;落实国家“三个1亿人”行动计划,促进约300万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引导约500万人就近就地城镇化,改造约450万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城郊村;体现因山就势、生态优先、文化多元、产城景互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贵州山地特色;努力实现山水城市、绿色小镇、美丽乡村、和谐社区、多彩贵州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愿景。
1.主要目标
2020年,黔中城市群建设取得新进展;六大城镇组群框架基本形成,中小城市和城镇扩容提质成效明显;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贯彻,城镇空间品质和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化体制机制的关键领域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2.重点难点
(1)重点: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这包括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健全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探索行政区划调整及行政管理创新,强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强规划创新和建筑质量管理,创新城镇管理与社会治理。
(2)难点:一是积极推进人的城镇化进程。这包括有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积极引导就近就地城镇化,大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加快改善棚户区人居环境,切实做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二是强化城镇化发展产业支撑。这包括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促进产城景文互动发展,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三是规划实施保障。这包括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实施,开展试点示范,完善决策咨询和监测考核机制。
1.选题的学术价值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优化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2015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贵州考察调研时指出:“希望贵州努力建设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试验区和示范区。”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指出,贵州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同样要高度重视和实施城镇化战略。因为贵州的欠发达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工业化、城镇化的水平落后。问题不是要不要城镇化,而是贵州如何走自己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已有的城镇化研究显然缺乏对贵州、对山地特色的聚焦,更谈不上对贵州山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内在机理、外生机制、发展模式等的研究,本书试图在理论上对以上问题作一解读,归纳出贵州山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及运行机制。因此,城镇不求规模大,也不求楼有多高。典型的山地省份,城镇化既要体现“新”,又要体现“特”。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怎么“新”法,可广泛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更加注重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和体制机制等创新。我们要深入研究山地特色“特”在哪里、怎么“特”法,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凸显城乡人口分布、城镇空间布局和产业业态、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建筑形态、土地利用、交通组织等特色,把“特”的文章做深、做足、做透,充分利用贵州省作为西部山地省份的特殊区位和特色优势,精心编制规划和方案,全力争取国家尽早批准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推进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走出一条贵州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2.选题的应用价值
贵州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进入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客观认识全省城镇化推进的基础条件,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发展机遇,准确判断、妥善应对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贵州城镇化发展基础薄弱,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城镇化发展面临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是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迫切要求,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城镇化空间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1)落实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有利于均衡式发展。
(2)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利于实现跨越式发展。
(3)发展成果惠及普通百姓,有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
(4)探索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研究,有利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5)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有利于不断缩小贵州省与全国的差距,推动后发赶超,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
1.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上,以理论模型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遵循概念框架、理论分析、结论和政策建议的研究范式,按照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再到政策建议的逻辑次序来安排(见图1-1)。
图1-1 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贵州探索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研究是一个涉及经济、公共管理、政治甚至社会文化的系统工程。本书将以农业人口市民化的经济利益为核心,综合运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典型研究方法对此进行交叉研究。
(1)社会调查与比较分析相结合。本书通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方式,实证调研城镇化背景下贵州探索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制约因素,同时应用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并与贵州探索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研究的现实相结合,从而为促进贵州探索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2)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在贵州探索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研究中,不同主体具有相异的特征和不同的利益诉求,各方在合作的地位上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合作模式和机制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对合作主体的行为选择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同时模式和机制的构建还涉及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等价值判断问题。因此本书拟将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在满足社会价值目标最大化的前提下,设计出效率最优的农业人口市民化机制。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影响贵州探索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研究的因素众多,且许多因素难以量化,因此本书拟在应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专家咨询等定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将贵州探索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机制的构建建立在坚实的逻辑基础上。具体而言:
在贵州探索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研究的机理分析中,采用合作和非合作分析不同主体的行为选择及其影响,从而设计相应的机制有效规避行为,并为相应的制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利益的合理分配既是影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各方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根源之一。由于“蛋糕的分法同时会影响蛋糕的大小”,而利益的分割又是合作各方因为实力不对等而进行讨价还价的结果,因此本书拟在双边道德风险和讨价还价的分析框架下,利用信息不对称之下的机制设计理论,设计出对各方均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并且愿意保持稳定关系的最优利益分配机制。
区域间的关系不可能是纯粹的,同时还会存在竞争,而竞争的存在反过来又会妨碍合作的形成。当市场化机制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时,政府的干预和引导就势在必行。政府可利用的政策工具可分为经济手段和行政命令两类,两类工具的使用都必须满足激励而非强制的原则。常用的经济工具如税收、补贴和转移支付等无疑将对收益进而对合作收益的分配产生影响。因此本书将同样采用机制设计理论设计出最优的税收、补贴和转移支付政策。
除此之外,在进行贵州探索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分析时,本书将采用动态集聚指数、专业化系数和一致性系数等定量分析工具进行分析。
(1)本书根据城镇化背景下贵州探索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的特征及合作需求,有针对性地构建城镇化背景下贵州探索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的模式和机制,从而使项目的研究更加符合实际,并使相应的机制和对策建议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2)本书明确指出城镇化背景下贵州探索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对等问题,并通过对不对等机理的分析在理论上扩充现有的研究领域,同时在实践上为不对等条件下的机制设计提供理论借鉴意义。
(3)本书以贵州探索建设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综合试验区研究各方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基础上设计出最优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最优的政策干预机制,使相关机制设计建立在严密的逻辑基础上,从而弥补已有研究缺乏理论深度的不足,并使规制者能对政策工具的选择规则及其局限条件有清晰的了解。
本章研究的是问题提出,选题的学术价值及应用价值,研究视角、思路及方法,理论创新点及特色等方面的问题。研究思路上,以理论模型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遵循概念框架、理论分析、结论和政策建议的研究范式,按照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再到政策建议的逻辑次序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