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从前在一个遥远的地方。那里水草丰美,鸟兽众多。人和动物世代共处,各自尊重对方的领地。即便偶有侵犯,也会适可而止,以高贵的矜持、高明的智慧维护生态的默契。

蒙古族,满族,后来是汉族,他们居住在一起。他们的房屋修建在大片的草甸子上面。实际上他们就是脚踩这片草甸子繁衍生息、生老病死。跟他们做伴的还有别的邻居。这些邻居模样各异,有的善飞,有的能跑,脾气秉性也各不相同。野鸡是鸟,却不喜欢飞,喜欢在树林子里面蹿来跑去:大雁永远是一群过客。哪儿暖和就奔嘟儿去:最没坏毛病也最没眼界的属麻雀。整夭在屋前屋后叽叽喳喳。飞得不高,说的也是家长里短。那些野兽朋友也一个比一个有性格。梅花鹿敏感多疑,东北虎格格不入,黑熊城府太深,野猪有时候鲁莽从事。狍子,则天真无邪。后来,文明在进步。游牧文明演变为农耕文明。草甸子也慢慢变成耕地。再后来,农耕文明又朝着工业文明演进。那些老邻居们便随着草甸子退向远方。直至彻底在地平线上消失。

我说的地方叫昌图,我的家乡。“昌图”二字源自蒙古语“常突额尔客”。意思是“绿色的草原”。老家早些年流行一句话。“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落在饭锅里”。这句话说的是野生物种的丰富。多到啥程度呢?用棒子就能猎取抱子。用水飘在河里就能舀上鱼来。至于野鸡嘛。不用棒子也不用瓢。多得没处落,自己落在人们的饭锅里。这肯定是夸张的说法。却也道出当年的盛况。这句话,奶奶当年没少跟我说过。奶奶说时,表情很复杂,似乎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可是瞬间又被一丝惆怅取代了。奶奶小时候肯定见过当年的盛况,不然怎么会如此这般忧伤。我小时候,屋后还有一大片草甸子,许多年后我再回到老屋的旧址,那里已经变成一片耕地。文明程度越高,人类的生存成本越大,于是去占领“邻居”的领地,夺走它们的食物。野鸡最不爱飞,也飞走了。那些生性多疑、格格不入、老谋深算的邻居们更是受不了这样的侵袭,纷纷逃亡了。连最好说话的麻雀也一度减少了。狍子呢?狍子跑得最远。据说进了长白山、兴安岭的深山老林,那里是它们最后的家园。有一年,我听说它们又在昌图出现过几次。难道是来取回当年丢下的东西吗?与它们一起重现的还有野鸡、野兔兄弟。生态环境似乎改善了。人类确实已经开始反思,可是谁又能够阻挡浩浩荡荡的工业文明呢?

可是。毕竟狍子回来过!我就想为它们留下文字。很多年前我写过一个短篇小说《最后一只狍子》。我女儿问我抱子是什么动物?台湾的桂文亚女士编书,选了这篇文章。打来长途电话问我抱子究竟是怎样的动物,她要给那里的读者加一个注释才行。前年我去日本的一个图书馆参观,那里的工作人员读过日文译本,她也问我狍子是怎样一种动物。不久前,测绘出版社文化生活出版分社的赵强社长来沈阳找我约稿,问我为什么不再写写狍子呢?一个短篇小说太少了,对不起狍子。也说不清狍子的事情。赵社长这句话点燃了我写作的心。于是有了现在的《月光下的抱子》。就算为狍子作一个“传”。我写的是一个误入雪原,执意要重回山林的狍子。我写的不是纯粹的动物文学,里面也有人的执迷和醒悟。

从前,人类和动物是同学,一起拜自然为师。后来。人走上歧途,变成坏孩子。现在,人类要向动物学习。学习品德、智慧、情怀,以及天真的心。把丢下的课一节一节补回来。

薛涛

于2013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LSrNHh8zot1MYuLuAkKTdkTmz3WC4lpCRg1xOEYkRZSl7kzuP8i0Snml9/zv7Qh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