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一点透视

1.2.1 一点透视原理

一点透视又叫平行透视,它只有一个消失点。

在一点透视中,物体必定存在与画面平行的面,或者是某个矩形平面的一组边平行于画面,而平行于画面的平面会保持原来的形状,它的透视方向不变,没有灭点,水平的依然水平,垂直的依然垂直,所以一点透视又叫平行透视。

通过消失点的那条水平线是我们眼睛平视时看到的位置,称之为“视平线”,视平线的位置决定了画面的展示角度。

透视的基本术语

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是指与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消失点:透视点的灭点。

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不会消失。

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会消失。

视觉上立方体不包含消失点、视平线和主垂线时,可以看到三个面(如左图所示)。当立方体在视平线以上的位置时,可以看到底面、正面和侧面;当立方体在视平线以下的位置时,可以看到顶面、正面和侧面。

视觉上立方体包含视平线或主垂线时只能看到两个面(如右图所示)。立方体包含视平线时,只能看到正面和内侧面;立方体包含主垂线时,只能看到正面和底面或正面和顶面。

场景实例(如下图所示)

“近大远小”是透视的基本特征,此特征在一点透视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所以在绘制具有明显透视感的画面时,要强调这种特征,通过画面上线条的特别安排,来组成人与物或物与物的空间关系,令其具有视觉上立体及距离的表象,使画面更有说服力。

室内场景

室内场景

室外场景

室外场景

1.2.2 利用一点透视绘制场景

利用一点透视的原理,使用简单的线条,粗略勾勒出场景的草图。

绘制时在确保透视正确的情况下,线条可以放松一些,不要太拘谨,不要过多地在意细节的描绘刻画,尽量减少凌乱线条的数量,明确场景内容、物体的大致形状和位置关系即可。

草图透视分析

图A

图A所示草图中的透视是正确的,图中只有1个消失点,符合一点透视的原理。

图B

图B所示草图中的透视是错误的,图中的物体有两个消失点,消失点不统一,不符合一点透视的原理。

在第1步的基本线草图的基础上,逐步用细致的线条勾勒出物体的轮廓,描绘的同时利用橡皮等修改工具将凌乱的线条擦除,使场景的内容清晰化。

深入描绘细节时同样要考虑到画面的透视关系。

在绘制铁轨场景时,强调“近大远小”的透视特征,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通过画面上线条的特别安排,使场景在视觉上更具立体感及距离感,使画面更具有说服力和视觉冲击力。

继续用细致的线条勾勒出物体的轮廓,深入刻画细节,逐步将铁轨和植物的位置、结构、外形表达清楚,并对画面整体进行调整,完成场景线稿的绘制。

小提示:为了确保较长直线条的透视角度的准确,以及画面的整体质量,绘制长直线条时可以利用尺子。

深入绘制线稿图时要注意线条的粗细和轻重的变化,画面要有节奏感。由于绘制内容较多,所以在深入刻画细节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明暗关系,这样就不会产生物体间的视觉混乱。

简单地涂抹出画面大体的明暗关系,明确物体自身及物体之间的阴影位置。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细节,用有序的线条排列出物体的阴影,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排列线条不要太拘谨,要灵活一些,要有适当的强弱对比,注意画面的整体感。

对局部造型进行深入刻画后,接下来需要进一步描绘天空并对画面进行整体调整,完成场景的绘制。在绘制场景的整个过程中都要随时考虑画面的透视关系。

场景局部效果图1

场景局部效果图2 jifO6RK2+W9rUY4q7i9yTnRpUNOAykZl5v4fJsyez3RVusQdjH1WEVoJ0B45HFh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