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留学生与中国朋友

Isabelli-García, C.(2006)利用米尔罗伊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了在西班牙学习的美国学生与当地人交往的情况,指出学生的当地人朋友越多,其语言水平提高越多,反之则提高越少或没有提高。并且认为,与当地人的一般交往只能进行浅层次和程序式的谈话,对第二语言水平的提高影响不大,只有拥有当地人的朋友才可能进行深层次广泛的交谈,才能真正锻炼和提高第二语言的水平。为此,我们对留学生与中国朋友交往的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访谈,二是让留学生写作文《我的中国朋友》,试图发现并分析留学生与中国朋友的交往情况。

一、留学生普遍认为和中国人交朋友比较困难或中国朋友较少

杨军红(2005)在对来华留学生期望进行调查时发现,虽然留学生来华期望最高的两项是“希望和中国人交朋友”和“希望体验融入中国社会的乐趣”,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却发现,留学生普遍感到“和中国人交朋友”比较困难(杨军红,2005:97)。通过访谈和作文,我们也发现,留学生普遍感到找到中国朋友很难。如留学生这样讲道:“一般来说,在中国说汉语的机会,还有跟中国人交往的机会多得不得了,可是找到中国好朋友比较难。”中国朋友较少,多数留学生都讲到这一情况,如留学生在接受采访调查时讲道:“中国朋友不太多。”“平时中国朋友不多,我常常见面的是两个人。”“在这儿有中国朋友,但是只有一个人。”“我现在还没有中国朋友,可是我想见中国朋友。”“在南京生活单调,比较少,还有,没有南京的中国朋友。”

二、留学生认为和中国人交朋友困难的原因

(一)语言原因

如留学生讲道:“我觉得跟中国人交朋友,我怕跟中国人谈话,我常常听不懂,跟中国人谈话我觉得害怕。他说的,听的时候,很难,听不懂。”杨军红(2005)调查的留学生也讲道:“由于语言问题,我们很难和当地学生交往,他们有的口音很重,说话很快,这让我们更难理解,交谈变得非常痛苦。我们不能用汉语准确表达我们的想法,他们也不能用英语或法语表达他们的意思。他们很感激你说他们的语言。但是我们的汉语太糟糕,听力不好,所以他们重复,重复,然后就没有兴趣了”(杨军红,2005:92)。

一般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比较低,能够自由轻松地用汉语与中国人交谈的很少,而大部分中国人,也包括大学生能运用英语或其他外语与留学生自由交谈的也很少。在第四章中,我们对影响大学生与留学生或外国人交往的因素进行调查时,发现语言因素认可程度非常高,其中“对方汉语水平差”的均值为2.98,众数为3.00,自己“外语能力差”的均值为2.89,众数为3.00。成为朋友需要交流沟通的语言媒介,如果留学生汉语水平较低,找到中国朋友自然也就比较困难。

(二)生活圈子不一样

如留学生讲道:“因为我见面中国朋友的机会不多,所以我不多中国朋友。”“我住在留学生宿舍里,见面的是留学生,上课时也这样,在我们楼很难见中国人。”“平时组织我们旅游,都是留学生,去的中国人是老师,没有中国的学生。”杨军红(2005)调查的留学生也讲道,“很多的中国学生想找一个互相学习英文—中文的语言伙伴。但我的母语不是英语,我的英语和中国人一样是我的外语,所以我没有语言伙伴。我想如果有机会,我想住在中国人家里,或者住在中国学生宿舍里。我想和中国人交朋友,但是我总不能站在马路上对中国人说,‘你好,我们可以做朋友吗?’我前年在天津的时候,住在中国人家里,所以总是和中国人在一起,我的中文提高很快。现在我虽然在中国的大学里生活,但是留学生公寓、留学生餐厅、留学生教室,使我们和中国的大学生是分开的。我们完全被隔离在中国学生的群体之外,周围的人都是外国学生。我们希望有更多了解中国人的机会,和中国人在一种自然环境中交往,不是这种语言交流。我们和中国的学生缺乏这种在很自然的环境中慢慢建立起来的友谊。我在美国的时候,周围的学生都是美国人,他们的大学没有专门的留学生宿舍或留学生餐厅什么的,大家都在一起学习、生活、吃饭、运动”(杨军红,2005:123)。“我觉得很遗憾的地方是在留学生楼里住宿,在专用的留学生教室上课,班上只有外国人或者是不会说汉语的华侨。我们没有和中国人在一起上课,我们也不和中国学生在一起食宿和吃饭,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杨军红,2005:124)。“放假的时候学校会组织留学生一起去旅行,但也没有中国学生参加。圣诞节有一个晚会,好像专门是为留学生组织的,中国学生也有一些人来,但是非常少的,我们也没有谈话”(杨军红,2005:124)。

人和人之间只有交往才可能成为朋友,而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对留学生实行“特殊照顾”式的管理方式,使留学生与中国学生隔离开来,使他们的生活圈子被人为地分离开来,因而留学生找到中国朋友就比较困难。我们在第四章对影响大学生与留学生或外国人交往的因素进行调查时,中国大学生认为“生活圈子不一样”认可程度最大,均值为3.33,众数为3.00。这说明中国大学生也很想和留学生或外国人交往,但“生活圈子不一样”严重阻碍了他们之间的交往。

(三)文化差异

有的留学生直接讲到文化差异的不同影响与中国人交朋友,例如:“对留学生来说,找到中国朋友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除了语言障碍之外,文化差异也引起困难。虽然跟我一样年龄的中国学生真多,但是我觉得找到中国朋友不是容易的。”有的留学生讲到了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例如:“大部分中国人都很狡猾,千万不要相信他们。而且,喜欢赚钱也太过分。”“我觉得跟中国人难以维持亲密的关系。因为是:一来相互的利益。所有人的目的都是互相帮助。虽然互相帮助的时候能更亲密,但是不需要时之间就远离了。二来中国人易换电话号码。特别是大学生经常换电话号码,韩国人不怎么喜欢换电话号码,所以随时随地都可以联系。但是若中国朋友换电话号码的话就很难联系到。”当然中国人对外国人的刻板印象也会影响留学生找到中国朋友,如中国人认为非洲的黑人肮脏、暴力、粗野等,使得一些非洲留学生的感情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也影响了他们与中国人交朋友。例如,在杨军红(2005)的调查中留学生讲道,“有一次,我带着儿子在商店买东西,有两个中国男孩,八九岁的样子,买了冰激凌,把包装纸朝我儿子扔过来,哈哈大笑。我真的被激怒了。我不知道孩子们对我们的这种粗鲁的行为是怎么学会的?几个月前,我在一所小学听课,老师问学生们:‘你们想到哪个国家旅行呀?’全班同学七嘴八舌的讨论,非常热闹。很多孩子都说自己想去美国、法国、意大利旅行。一个女生说:‘我想去非洲旅行。’全班哄堂大笑起来,觉得她的想法多么愚蠢。这些不愉快的经历让我有的时候很伤心,不太喜欢出去。我的房间就是我的‘避难所’。躲在家里,我才能不想那些不高兴的事情,不再想大街上中国人盯着我看,不再想中国的小孩子跑着喊:‘黑人,黑人’,‘非洲人,非洲人’”(杨军红,2005:120)。有的留学生由于缺乏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影响了与中国人交朋友。有的留学生在理解了文化差异后,找到了中国朋友,例如,我们调查的一位留学生讲道:“反正,我去中国留学,随着我的汉语水平,在小学二年级开始上学。我的小同学诚然很可爱。看着小同学成群结伙地玩的时候,我想起来我小的时候的回忆。我忍不住给一个同学小小的糖果。‘啊,我不吃,谢谢。’他们向我泼冷水。我又挫折了。那时候,很长时间住在中国的一个韩国朋友好好安慰我,笑着说:‘他们不是不喜欢你。在中国,孩子从小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教孩子,别人给什么东西,不要收,不要吃。这是有礼貌的表现。如果,以后他们跟你变更熟悉的话,他们就披着他们的心。’我听朋友说话就鼓起勇气,努力地多跟他们打招呼,多跟他们聊天儿,终于我跟他们做了好朋友。我现在也还留着那时候我的小朋友给我的一封信!”

文化的差异对留学生找到中国朋友有很大的影响,从跨文化适应来讲,留学生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即蜜月期、挫折期、调整期和适应期;从跨文化交际来讲,留学生要主动了解本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要尊重不同的文化,尽快从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阶段转入民族相对主义(ethno-relativism)阶段,理解与适应中国文化,广交中国朋友,从而实现在中国留学期间汉语水平提高和中国文化习得的双丰收。

(四)其他原因

主要目的是为了找工作,从而认为找中国朋友没有必要,或者主观目的性不强等。如有留学生讲道:“其实我觉得现在不必要中国朋友,我来这里的理由是找工作,所以没有中国朋友。”“中国朋友虽然不太多,但是,我不知道怎么说,不知道为什么。”

三、留学生所交的中国朋友大多数是从语言伙伴开始的

如韩国学生GZX,他的中国朋友是南京师范大学的,两人刚开始是语言伙伴,后来成为了朋友;韩国学生PZM,她的中国朋友是南京大学的,两人是通过语言伙伴招聘认识的,后来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德国学生BNN这样写道:“另外,我还有三个中国好朋友,她们跟我一样都是学生。刚开始联系时,她们只是我的语言伙伴,可我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加拿大学生XJF这样写道:“我认识许多中国人,而且我有几个语言伙伴,可是只有一个真正的中国朋友。她是一位南京女孩儿,但是我们是在北京认识的。去年我在北京语言大学留学了五个月。在北京没有过一个星期我就跟她见面了。她当时要找一个语言伙伴,所以我同意了。不过,见了几次面以后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关系不是普通的,反正是一个姐弟关系。我和她聊天儿的时候就觉得好像跟自己的姐姐交谈,可以说出心里的感觉。我们每个星期一起去吃饭,看电影,看北京的名胜古迹。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一直聊天儿和说道我们的生活。就这样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

留学生所交的中国朋友大多数是从语言伙伴开始,这是因为中国人交往一般有“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成朋友”的规则,留学生与语言伙伴多次交往,就会日久生情成为朋友甚至好朋友。

四、兴趣和爱好相同容易成为朋友

如有留学生讲道:“为什么马××是我最喜欢的中国朋友?原因很简单。我们两位同意的地方很多。我们两位对文化,历史和政治有浓厚的兴趣,特别跟中国有关的题目。”“我的朋友是南京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周末的时候她在我日常去的咖啡馆工作。我们俩的兴趣很相同,我给她叙述世界历史、欧洲历史、欧洲各个国家的特色,她帮助我加深我对中国文化、历史的了解。”

兴趣和爱好相同容易成为朋友,这是因为中国人交朋友讲究投缘和志趣相同,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志趣相同恨见晚”,当然留学生也是如此。因此,建议留学生在找语言伙伴时,最好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主动结交兴趣爱好相同的人,为成为朋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中国朋友对留学生非常好

如有留学生讲道:“我终于找到中国朋友,他也是以前在墙上贴着的纸看后给我联系的朋友中一个。他叫陈×,我觉得他和别的人不一样,他有很好的心地,喜欢帮别的人。我一遇到困难的事,他就来帮我,还有在我常常得感冒的时候,他把药和吃的东西买来了。又为了提高我的汉语水平给我很大的帮助。我对他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他对我来说,真正的好朋友。我虽然马上回国,但是相信我们一直会联系。”“有一天,在上体育课踢足球中,我崴了脚。我脚崴得很严重不得不在医院住两个星期。医院位于学校的左面,小丽一放学就来我身边帮我吃饭,帮我辅导课文,帮我洗头发等,我自己没有感觉到孤独。小丽对我跟自己亲兄弟姐妹似的很关心我,惦记我,我一点不觉得孤独。”“我们一般在西苑宾馆见面,一个小时他教给我汉语,一个小时我给他教韩语。还有我们周末的时候,他陪我一起去新街口,夫子庙等玩儿。要是我有什么事情,直接告诉他,他二话没说帮我一切的忙。他算是我的坚强后盾。还有我们现在跟他合作,给韩国人介绍中国朋友,让他们互相一起交流、学习什么的。来到南京后,最开心的事就是认识这个中国朋友。我通过他,更认识了很多的中国朋友,更了解中国的文化,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上她是我的老师,在玩上,她是我的朋友。她经常陪我去游览各地的名胜古迹,还带着我与她的朋友见面。她说这样会让我更了解中国。”

中国人一旦把你看作朋友,就会像亲人一样关心你,具有浓浓的人情味,这与其他国家的人,尤其是日本人不同。金文学(2002)写道:“外国人很少能在日本交上朋友并得到日本家庭的招待。对于中国人和韩国人来说,这可能是件很可笑的事,但确有很多在日旅居了10年的留学生却一次也没到日本人家里做过客,而且连想都不想。”(金文学,2002:36) WyvYGobK0nSUjbvjXXFsPn8hlz+Hxwa5/IfJzxSOT8MGyRhyxQka04nY2R50MIZ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