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从留学生日记看留学生课外汉语使用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2009年上半年中级A2班的留学生,共19人,实际参加15人。在开学初,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根据他们的笔试、口试成绩和报名情况进行分班,开学前两周为试听期,然后留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听课感觉可以自由调换班级。他们一般一周五天有课,双休日休息。每天至少四课时,有时达六课时。一般上午8:00开始上课,12:00下课,下午14:00开始上课,16:00下课。所开设的课程有《中级汉语阅读》、《中级汉语听力》和《报刊阅读》3门课程。他们来中国学习的时间都超过了半年。其中女性10人,男性5人。来自德国的5人,英国的5人,韩国的2人,日本的1人,俄国的1人,瑞士的1人。年龄最大的27岁,最小的20岁,平均年龄为21.3岁。中文专业的8人,其他专业的7人。参加写日记的同学共8人,其中最多的记34天,最少的记8天。参加写双周作文的共15人,其中最多的3篇,最少的1篇。详细情况见表2-3。

表2-3 写日记或周记同学基本情况

二、调查方式及具体情况

2009年上半年,笔者承担了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级A2班《中级汉语阅读》的教学任务。在开学的第三周,即学生稳定不再自由调换班级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写日记和双周作文,告诉学生不是强制性的,与学期末的考试成绩无关,但如果写了老师会认真批改。并且给每位学生发了一份既有中文又有英文的写作说明。说明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指明了写的时候应包括的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语言等;第二部分给出了每日记录的例子;第三部分指明了双周作文的写作要求,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内容应是关于讲汉语、用汉语的,应是这两周内的一件事情,主要讲述在这件事情中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或者看法、态度,在讲述这件事情时,要把时间、地点、人物、语言使用情况和感受等写清楚。学生的日记和双周作文一般是四周交一次,有的交纸质文本,有的直接发到了笔者的信箱。

数值计算方法是把学生每天所写的情况根据类别统计,如果学生写明仅用汉语或母语,则按实际时间计算;如果学生写既用母语又用汉语,则按实际时间各占一半;如果学生写到既用母语,又用英语和汉语,则各占1/3;但如果学生写到与服务人员对话,如用汉语点菜、在按摩院与按摩师对话、在打的中与司机对话,考虑到学生实际的汉语水平和服务型对话的实际时长,一律按20分钟计算。然后分别统计出各个学生的总结果,接着除以实际的天数,得出每人在每类上每天所花的时间数,时间数以小时为计算单位。因为我们主要考察学生课外语言使用情况,所以学生汇报的课堂上的情况和参加HSK辅导班课程的情况没有统计。与中国人花费的时间是把与中国朋友、服务人员、语言伙伴花费的时间相加得出的,说汉语的总时间是把与中国人花费的时间和与同学、与室友花费的时间相加得出的。

三、日记调查结果

从表2-4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课外汉语语言接触的主要对象有中国朋友、语言伙伴、服务人员、室友和同学,平均每天所花费的时间分别为0.59小时、0.14小时、0.34小时、0.1小时和0.63小时,与中国人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为1.07小时,但差异性非常明显,与中国人汉语接触时间最多的平均每天达2.98小时,最少的仅为0.14小时。按照花费时间多少依次为:中国人>同学>中国朋友>服务人员>语言伙伴>室友。学生课外使用汉语的时间平均每天1.8小时,使用母语的时间平均每天2.2小时,但学生之间差异性非常大,使用汉语的时间最高值为3.31,最低值为0.68,使用母语的时间差异性较小,8位同学中有6位同学在两个小时以上,占75%。另外,学生课外做作业时间较多,平均每天1.65小时,有的多达4.09小时。其次有4人提到课外看汉语电影或光碟,平均每天0.12小时。有1人提到听学术讲座,3人提到参加HSK辅导班,因与调查目的相关不大,表中未列出具体的时间。

表2-4 日记调查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一)关于学生课外语言接触对象问题

通过学生日记我们首先可以看出,学生课外语言接触的主要对象是中国朋友、语言伙伴、服务人员、室友和同学,没有人提到老师,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们没有把学生上课时的语言接触情况包括在内,因为我们主要是调查学生的课外汉语接触情况;二是在课外,学生确实很难见到老师,这一情况我们在对语言接触量表结果的讨论中已经讲到,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方便学生课外与老师进行接触。其次,在我们使用语言接触量表时,因考虑到学生在课外与服务人员接触的机会较少,而与语言伙伴接触的机会较多,所以把原调查对象“服务人员”改为“语言伙伴”,但实际的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学生都提到了服务人员,说明我们当初的改动是不合适的,不应该用“语言伙伴”代替“服务人员”,而是应该再添加一个调查对象“语言伙伴”。再次,我们使用语言接触量表调查的结果是,学生课外语言接触汉语使用最多的是同学,然后是中国人,而这次我们日记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课外语言接触汉语使用最多的是中国人,然后是同学,从结果来看两者之间是不同的,但是我们经过详细分析后发现,使用语言接触量表调查的结果是可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我们使用日记调查的对象较少,只有8人,而我们使用语言接触量表调查对象比较多,有43人;二是在8人中,有2人没提到与同学汉语接触的情况,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进一步采访中也证实了我们的看法,即他们确实在课外与同学讲了汉语,只是在日记中没有写出来;三是有3人课外与中国人的汉语语言接触多于同学,3人少于同学,而多于同学的3人,其中学生Xm7课外与中国人的汉语语言接触和与同学的汉语语言接触相差非常少,只有另外两位同学Xm1和Xm6课外与中国人的汉语语言接触和与同学的汉语语言接触相差较大,而这两位学生是非常特殊的学生。其中Xm1在写日记时,正好与中国朋友一起到这位中国朋友的老家江苏射阳去玩,在那儿这位学生玩了两天的时间,她与她的中国朋友,以及中国朋友的父母和中国朋友的朋友一起使用了很多汉语,而这种情况是很少的。另外一个学生Xm6之所以课外与中国人汉语语言接触较多,是因为她的父母从韩国来到南京陪读,经常带她与自己的中国朋友交往,这位学生一般每两天一次要与父母一起到父母朋友家做客,要么一起吃饭,要么一起出去旅游,而这种情况在留学生中也是罕见的。所以我们说语言接触量表调查的结果是可信的。

(二)关于学生课外与中国人讲汉语相差较大的问题

从表2-4可以看出,8位学生之间课外与中国人讲汉语相差非常大,最高值达平均每天2.98个小时,最小值仅为0.14个小时,相差2.84个小时。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有没有中国朋友或语言伙伴,有中国朋友或语言伙伴的,课外与中国人的语言接触就多,否则就非常少。这8个调查对象,其中Xm6既有自己的中国朋友,也有父母的中国朋友,Xm1和Xm3既有中国朋友,又有语言伙伴,这三位同学课外与中国人的语言接触为平均每天1.89个小时,而Xm5、Xm7(经过我们的采访发现,她那次与中国朋友的交往是别的同学的朋友)和Xm11没有中国朋友,Xm4也没有中国朋友,在日记中提到的也是别的同学的朋友,“我们六个韩国人和他们两个中国人一起吃韩国菜,我们请他们,他们给我们一个礼物,还有教我们汉语,很有意思”。Xm7写了两周的日记,她的情况恰好说明了这一个问题。在写作第一次日记(2009年3月16日—3月22日)时她还没有中国朋友,平均每天与中国人接触是0.71个小时,而在写第二次日记(2009年4月27日—5月3日)时,这时她已有了中国朋友,平均每天与中国人接触是1.12个小时。

(三)关于学生课外作业问题

从表2-4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平均每天花1.65个小时做作业,有的多达4.09个小时。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同学非常认真,课外能积极完成作业。同时也说明我们的课本内容容量比较大,以高全顺等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拾级汉语》第7级精读课本来讲,每课的生词一般有50个左右,课文有1500字左右,课后练习一般有7页,课后的扩展阅读一般有1200字左右,而这些内容按每天2课时计算,一般5天时间10课时学完,如果学生想要真正掌握这些内容,那么他们课外就必须认真复习和做作业,他们课外做作业的时间比较多也就可以理解了。这样虽然促进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但也从另一方面限制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参与,因为他们一般每天还要上四节课,每天就要花费6小时学习课本,从而使得他们没有时间与中国人交往。这一情况从学生的日记中也可以看出,学生一般在双休日与中国人的接触比较多,而正常上课时间没有时间与中国人来往。一位留学生在接受采访时抱怨地说:“上课给学生太多作业,或者太多生词,比如阅读,每个星期给每个人50个生词学习,还有口语,还有报刊,真的太多,你上课做好,每次上课学习,学好后去睡觉,明天又是一样。没有机会去旅游,没有机会跟中国人见面,所以应该给少一点作业,少一点生词,这样会很好的。”

(四)关于日记调查的结果与LCP结果相差较大的问题

这是因为语言接触量表是一种自报性调查,是学生在学期末通过回忆来写出自己课外语言接触的情况,因此夸大现象在所难免。这种情况同样也出现在Mendelson(2004)和Cundick(2007)的研究中。Mendelson对31名参加在西班牙Salamanca暑期项目的美国学生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他把这31位学生通过语言接触量表和日记这两种方法调查的结果逐一进行了比较,他发现仅有1位学生这两种方式调查的结果比较接近,而其他的30位学生平均起来通过语言接触量表调查的结果是日记调查结果的6倍,有的学生高达20倍。因为我们没有对参加写日记的这8位学生通过语言接触量表进行测量,所以不可能把他们这两种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直接比较,但是通过与其他学生语言接触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也发现了这一问题。Cundick对在美国学习英语的二语学习者研究中也发现了学生夸大的现象,他研究发现,当统计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情况的总体使用时间时,学生汇报平均每天8.5个小时使用英语,当把各分项都统计在一起时,学生汇报平均每天35.3个小时使用英语,高的使用者达57.5个小时,低的使用者也达到了19.9个小时,而一天只有24小时,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Cundick指出,语言接触量表是对学生自己感觉使用语言情况的调查,并且总体上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课外语言接触情况,在当前还没有更好的调查工具前,采用语言接触量表调查学生的课外语言接触情况仍是最好的有效的方法。

五、双周作文反映情况

(一)在日常生活中,留学生与服务人员交谈使用汉语是最频繁的

交谈的服务人员有卖菜的、卖衣服的、理发师、按摩师、司机、医生、售票员、饭店服务人员、宿舍服务人员等。留学生与他们交谈的话题比较相同,一般是关于在中国的生活和留学生自己国家的有关情况。有留学生这样写道:“我跟中国人聊天,他们常常问我一样的问题,比如,什么国家的?多长时间学汉语?伦敦的奥运会准备好了没有?等等。”“在咖啡馆,路上,小饭店,食堂,我每天用中文跟别人聊天儿。每个情况是差不多一样:你是哪个国家的?你在南京工作吗?你想家吗?时间一般很短,所以谈话也是比较肤浅。”“课外的时候,我跟钢琴老师聊天,我们说旅游,说中国习惯,家人和别的话题。我平常也喜欢跟服务人员说话,我觉得天天跟他们说话,谈家常,就是几个句子。我也喜欢跟卖水果者说很多话,他很喜欢问我我国家怎么样,在中国天气热的时候他会问我英国天气比中国天气怎么样,我买水果的时候,他会问我在英国我们有什么种的水果等等。”“我日常的时候也经常用汉语交谈。我常常打车跟司机谈谈。去买东西的时候我也跟服务员说话,让她给我推荐好的产品,衣服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比较容易回答,正如一位留学生所讲:“我已经万次回答了,因此不再用脑子回答。”

(二)学生说汉语时表现出两种相反的心情

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说汉语时感到高兴,而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说汉语时显得有点无奈。如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在讲到说汉语时说:“每天早上我在学校前面的咖啡馆喝咖啡。这个时候在路上有很多中国人谈话,做东西,买或卖产品,因为我每天坐在咖啡馆的外面,我越来越多跟百姓熟悉了。他们一般不年轻,也常常说南京的地方话,但是我觉得没关系,跟他们在一起谈话对我来说非常有意思。还有一个特别的小朋友叫豆豆,她给我介绍了很多的好玩的东西,也有时候跟我一起做汉语作业。”“我很喜欢跟出租车司机说汉语。他们常常对我们外国人有兴趣,总是问我们很多问题:哪儿国人,为什么学汉语以及学汉语难不难等等。有一次我打的,从雨花台一直到南大都跟司机说一说英国的经济条件,下车后,脑子虽然觉得十分累,但这也是个好机会,表明我的汉语怎么样!”“3月19号我跟我的父母在我父母的中国朋友的家里吃晚饭了。我们跟他们常常出去吃饭,但是那天是我们第一次去中国‘家庭’吃饭,他们也有一个女儿,她是二十八岁。他们请我们客的时候她和她的男朋友也来了,所以我们七个人一起吃饭了。我父母的汉语不好,所以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做翻译。翻译是非常好的练习外国语的办法。我的家人至少一个星期两次跟他们一起吃饭。我们见的时候我自然有机会翻译韩语和汉语。这样练习对我的汉语会话很好,因为我要很快翻译很多词,而且说话很长时间。我认识他们以后我有我的口语能力很发展的感觉。我也可以体验中国人的文化,所以我很喜欢跟他们一起玩儿的时间。”“有一个特别的情况:坐火车。之所以坐火车时的情况比普遍的情况不一样,是因为人一或二天在一起,可以谈一个、二个、三个多小时。对我来说坐火车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机会,不但可以说汉语,而且可以了解别人的思想和意见!”

相反,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在作文中讲到说汉语时,显得有点无奈而不是高兴。如:“我的钢琴老师不会说英语,所以无可奈何地说汉语。”“我有一个特别的好朋友,他会英语但他拒绝对我说英语。他说:你来到这儿是因为学习中文,何必用英文呢?上个星期五我请他客。我从头谈了现代中国社会里的儒家地位。非常有意思!虽然我不得不说汉语,但是我明白了很多。”“在过去的两周里,我发现当我和朋友们讨论时,我们很少用汉语。但是因为我在中国每天需要用汉语,比如在饭馆,咖啡馆等等自己要说用汉语,因为很少人会说英语。”

(三)使用何种语言进行交谈主要与说话人和听话人有关,而与场合、时间、地点等无关

当说话人和听话人来自同一个国家时,一般使用母语。有的留学生也认识到经常和同一个国家的人交往不利于汉语水平的提高,如一位留学生讲道:“我看很多留学生整天在宿舍里生活,或不交中国人,天天跟自己国家的人谈话。这样的生活绝对不能帮助他们的外语学习。”有的留学生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主动采取措施和办法,如一位留学生写道:“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找不说德语的朋友,或者跟公园里的老中国人说一说。我有时候去学校附近跑步,这里的老中国人比较多,这样很容易跟他们说话。他们也不怕‘老外’,如果我和朋友们听不懂的话,他们也不会觉得麻烦。”在与中国人交往时,如果对方第二语言好于留学生的汉语,或者想练习第二语言时,他们一般不讲汉语,而是留学生的母语或第二语言。在双周作文中,我们发现多位留学生提到这一情况,如留学生讲道:“我们(德国学生)认识的中国朋友很喜欢用英语说,他希望明年去英国学习。因而,我们说英语说得比较多,用汉语是只有当他对我们解释生字的时候。我觉得真可惜,但是我用汉语的时候,他用英语回答了。”“我(瑞士学生)还有别的中国朋友。但是他们很想提高他们的英语,所以我有时候觉得有一点儿无聊。但是大家都是好朋友,别提了。”“我(英国学生)也有中国朋友,可是我跟他们说话的时候,他们很喜欢用英语。”“我觉得最好是跟我的中国朋友。他是一个毕业的学生。他学在南京大学。他的专业是俄语。去年他去过俄罗斯留学,所以他的俄语非常好。对我来说他俄语比我汉语高得不得了。之所以我们用俄语说得很多,是因为我的汉语的水平那么低。”有时留学生不使用汉语,与自己个人追求有关。如一位德国女学生这样写道:“对我来说人比语言有意思。人的想法、生活、性格、历史都不一样,每一个人可以给你介绍他自己的思想。跟别人聊天儿的话,你就慢慢地明白他们个人的意见,所以交流是对了解别人的,了解自己的思想很重要。那么,之所以课外汉语使用不太多,是因为我对人和谈话的内容很感兴趣。我有几个非常好的中国朋友,但我大部分跟他们说英语。他们的英语水平比我中文水平高一点,所以我们用可以交流最好的语言。”当然,如果都是西方国家的学生,一般使用英语,如果是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学生则使用汉语。如果中国人不会讲英语或学生的母语,那么他们就使用汉语交流。 +A7zOOjLLrWAHBWhBuVlNIjR38fq/a00aY2x5CdGuhwVPewZK6s3cLNHd0TRMKC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