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五经概览

《尚书》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核心、最基本的经典之一。儒家传统所谓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书》就是《尚书》。《乐》失传了,剩下的《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我们都听说过四书五经,所谓五经就是指这五部经典。

我知道,多数同学一听到四书五经这几个字就开始准备打瞌睡了,感觉那是迂腐古板如孔乙己的人才会读的书;还有少数同学,也许是随着近年来社会上“国学热”的兴起,对传统文化有那么一点了解,激发起了一点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说到四书五经又觉得好像有点高不可攀,觉得那都是讲高深道理的书。这两种看法其实都是误解。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既不陈腐,也不神奇,我希望大家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思路去理解儒家经典。五经这样的著作,说白了,就是古代的官方文件、官方档案汇编。经学史家钱基博先生在《经学通志》里面说过一段很精辟的话:

古之所谓经,乃三代盛时典章法度常所秉守,见于政教行事之实,而非圣人有意作文字以传后世也。

我们今天说“经典”这个词说得太多、太滥,一部小说、一部电影、一款设计……只要影响大,今天的人都喜欢用“经典”这个词去形容,说着说着就变成了形容词。其实钱基博先生对“经典”原意的阐释非常精确,就是和政治有关,对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特指正面影响)的官方文件和典章制度。

下面,我们逐个地来看看五经的情况:

《诗经》,我们今天的文学研究主要把它看成是娱情的诗歌集,其实在以前《诗经》主要是担任教化功能的。中国古代有“诗教”的传统,即认为善与美的诗歌作品能够导养正性,培育好的人品道德。更简单地说,《诗经》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官方审订的思想道德课课本。古代的诗和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合一的,所谓诗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歌词,是要用来唱的,所以《诗经》和失传的《乐经》在功能上是一致的,“诗教”和“乐教”都是为了培养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道德。这个思路不是中国古人所特有的,在当代社会也有运用和尝试。2009年,德国导演Paul Smaczny以委内瑞拉极其特殊的“音乐救助体系”(EI Siste-ma)为主题,拍摄了一部叫《音乐带来希望》的纪录片,主要内容是讲南美贫穷国家委内瑞拉原来治安混乱、人口素质低下,后来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让大量贫困儿童接触、学习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口素质,为人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真正的智慧是可以活学活用,在任何一个时代焕发光彩的,比如“诗教”和“乐教”在今天仍然可以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尚书》,就是重要政治人物的讲话记录汇编,本来是分成一篇一篇的,一篇一个内容,汇编在一起就成了《尚书》。有时是政治人物的会议纪要,比如《皋陶谟》,是舜帝和大臣皋陶、禹一起讨论政事的记录;有时是帝王为了贯彻重大的政治举措而当众发表演说,比如《盘庚》,是商代的盘庚帝为了迁都而发表演说说服臣民;有时是君王对臣僚或者诸侯国君所作的训诫,比如《大诰》、《康诰》、《酒诰》等;还有战争时的动员讲话,我们今天还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誓师”,这个“誓”不是诅咒发誓一定要打赢战争,而是从《尚书》这里来,就是帝王或军政要人面对自己的军队发表动员讲话,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尚书·秦誓》……传统上把《尚书》分为典、谟、训、诰、誓、命六体,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六种形式的讲话记录而已。我们可以联想一下现代社会的例子,诸多国家领导人发表的重要讲话、重要会议纪要,比如“二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的美国对日宣战演说,印度民族英雄甘地在争取民族独立时发表的关于“非暴力不合作”的演讲,中国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的南行讲话,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纪要……如果把这种性质的讲话内容记录下来,并且编辑成书,那就是一部工业文明背景下的《尚书》。

《礼经》,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礼”在中国的意思和今天主要作为“礼貌”、“礼节”的意思不同,而主要指制度。比如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场合下应该做什么样的事,穿什么样的衣服,说什么样的话,这些在中国古代都有较为严格的制度规定。制度的发达在某种意义上与文明的程度成正比,孔子之所以特别热爱周朝的文明,热情地宣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正是因为在孔子眼中,周朝的制度最为完备和发达。《礼经》中记载的关于中国先秦时代的各种制度设计,是深入研究中国文明发生、发展的重要资料。

《周易》,是中国上古先民对宇宙万物的思考结晶,是关于宇宙和人生思考高度理论化的描述,代表着在上古时期的生产力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最高哲学水平。我们今天一说起《周易》,可能马上联想起的是算命、看风水,其实占卜、命相、风水这些东西是比较晚出的,也只是《周易》学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不能和《周易》画等号。我们只需要了解《周易》的主体是哲学方面的内容,其他后来晚出的东西都是基于这个哲学系统的衍生物就可以了。《周易》的内容实在是太精深,孔子都要到五十岁才能学《易》,所以坦率地说,我目前还没有能力对《周易》作深入讲解,而只能作一些常识性的介绍。

《春秋》,是记录周天子、诸侯和国家重大事件的编年史,或者叫作大事记。据孟子的说法,各个诸侯国都有史官负责编写本国的编年史,晋国的编年史叫“乘”,楚国的编年史叫作“梼杌”,“春秋”据说是鲁国编年史的叫法,所以《春秋》传统上被认为是以鲁国为中心编写的编年史。这样的文件在今天本身属于国家档案的性质,但是古人认为这些关于重大事件的记录除了档案性质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警诫权势人物不要干坏事,也就是所谓的“《春秋》作,而乱臣贼子惧”,意思是虽然你生前很有权势,但是如果你干了坏事是会被记录下来的,要遗臭万年。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说过一句名言:“刽子手们已经被历史永远钉在耻辱柱上。”有一根历史的耻辱柱摆在那里,权势人物在干坏事的时候多少是会感到一点畏惧的。这是中国史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史实记载不单单是一个备查的档案,还有威慑坏人的作用,让坏人即便生前没有得到惩罚,死后总逃不脱历史的耻辱柱。

举例来说,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崔杼,把自己的主君齐庄公杀了,当时齐国负责写史的太史就照实记录下来,只写了“崔杼弑其君”几个字。崔杼当然觉得这样写不行,弑君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大罪,于是命令太史换个说法。太史不肯,于是崔杼把他杀了;换了太史的弟弟来写,还是不肯改,又杀了;再换太史的小弟弟来写,仍然不改,于是太史一家三兄弟都被杀了。但是这件罪恶的事最终被记录下来,后人都知道崔杼是个弑君的坏人。

说到这里我们发散开多讲一点。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有一部伟大的小说《1984》,里面描述了一个邪恶的极权国家,这个国家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部门工作就是每天烧报纸。我们现代有句歇后语叫“坟头烧报纸——糊弄鬼”,小说里的这个部门不是糊弄鬼,是糊弄人。为什么要烧报纸呢?就是把被记录下来的不好的事情全部收集起来销毁掉,说白了就是篡改历史。当局干了什么坏事,或者有什么怕被老百姓记住的事,就把文字记录通通烧掉,后来的人们就看不见了,进而就慢慢遗忘了,再接下来坏人就可以继续冠冕堂皇地坐江山。小说里有句有名的话:“控制现在的人控制过去,控制过去的人控制未来。”这跟我们古代所谓“君举必书”、“不偏不倚”的《春秋》精神真是有天壤之别。

以上就是五经的基本情况。五经是中国古典政治和古典文化的主体理论支柱,我们今天虽然不必人人把五经奉若神明,但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化,就必然绕不开五经,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打个比方来说,这五部经典相当于中国大地上的五岳,大家知道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五岳归来不看山”,杜甫登泰山的时候曾发出“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如果我们对五经有所了解,那么我们对中国文化把握的高度就自然而然摆在那里,这是我有必要向大家简要介绍五经的原因。 Asmbt2rwn5wKr4Ip9+YJW2VJZ8Q8J9Zo8EGUfV3PGdESQrnmyRUOWkgXL9JudDL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