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比喻: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有一次,我参加在台北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在我说话之前,有好多长长的讲演。轮到我说话时,已经十一点半了。我站起来说:“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大家听了一发愣,随后哄堂大笑。报纸上登了出来,成了我说的第一流的笑话,其实是一时兴之所至脱口而出的。(林语堂《八十自叙》)

这是林语堂在其《八十自叙》中的一段话。我们都知道,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大师,也是有名的幽默大师。他的幽默之语很多,其中,尤以“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一句传播最为广泛,成为“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名言”。

那么,这句话为什么会成为“大众所熟知的名言”呢?

这是因为林语堂先生运用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表达策略,这个策略便是比喻。

所谓“比喻”,就是通过联想将两个在本质上根本不同的事物由某一相似性特点而直接联系搭挂到一起,从而使其语意表达具有形象、生动、传神效果的一种语言表达策略。修辞学上名之为“比喻”格。

上述林语堂先生的话之所以成为名言,为人所称妙,关键就在于他出人意表地将“绅士的讲演”与“女人的裙子”这两个在本质上根本不同的事物经由“短好,短易引人回味思索”这一相似点联系搭挂到一起,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绅士的讲演应该简明扼要,要给听众留下回味的余地,才能令听众有意犹未尽的美感。如果绅士的讲演啰唆冗长,说了半天还不知所云,徒然浪费听众时间,那定然会让听众生厌的。”假若林博士真的用这样理性、直接的语言来表达他所要表达的意思,虽然语意表达很充足,道理说得很透彻,却成了令人头大乏味的说教,不能成为名言妙语为人传诵了。如果林语堂先生这样说:“绅士的讲演,越短越好”,尽管表达更简洁,语言更经济,但却像女人穿的超短裙短到了没有的地步,也顿失韵味了。

比喻作为一种表达策略,是人们普遍会使用的语言策略。但是,要运用得好却是不易的。我们之所以赞赏林语堂先生的这个妙喻,是因为他比得好,喻得妙。他的上述比喻,如果我们也以比喻的策略来表达,它就像女人穿的超短裙,短得恰到好处,韵味无穷。首先,喻体的选择特别高妙。用“女人的裙子”作喻体来与本体“绅士的讲演”匹配,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出人意表,这一点就高人一筹。其次,更仔细地分析,“绅士”对“女人”,自然;“演讲”对“裙子”,新颖。再次,“绅士的讲演”与“女人的裙子”相联系,搭挂合理。因为演讲者的演讲说得简洁,意思点到为止,往往会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女人之所以要穿裙子是要突出其形体美,如果裙子过长就没有这种效果。所以西方乃至全世界有超短裙(也就是时下流行的那种叫做Miniskirt的,汉语译为“迷你裙”,真是妙不可言)的风行。这种超短裙短得恰到好处,既可以尽现女性特别是青年女性的形体美,又足以让男性想入非非而为之意乱情迷,心摇神荡。林语堂先生是受过西方教育的学者,曾获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又是个生性浪漫且幽默的作家,所以才会出人意表地拿“女人的裙子”来作比。不仅比得新颖,而且比得合理、自然,将本是平淡的话说得意味盎然。这就是林语堂先生的高明处,堪称妙语生花,让人为之精神一振。

作为一种表达策略,比喻有很复杂的表现形态,但一般认为可以归纳为“明喻”、“暗喻”、“略喻”、“借喻”、“博喻”等五种基本模式

所谓“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喻词同时出现的一种比喻模式。最典型的格式是“A像B”。其中,A即是本体,B是喻体,“像”为喻词。喻词的作用犹如联系本体与喻体的桥梁。喻词很多,除了“像”外,常见的还有“好像”、“好比”、“如同”、“仿佛”、“若”、“如”、“好似”、“似”等等。有时,这些喻词还与“一样”、“似的”、“一般”等词配合使用。

“明喻”在比喻中最为常见,因为形式比较完备,也比较易于为接受者所了解。如钱钟书《围城》中有一段文字云:

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但她们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柔软操,仿佛有教练在喊口令:“一!”忽然满脸堆笑,“二!”忽然笑不知去向,只余个空脸,像电影开映前的布幕。……

这里,有两个比喻。一是“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是描写唐小姐停笑时的脸面表情之美好。其中,“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是本体,“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是喻体,“像”是喻词,两者的相似点是“有让人回味、愉悦之感”。二是“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忽然笑不知去向,只余个空脸,像电影开映前的布幕”,是说其他女人停笑时面部表情之难看。其中“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忽然笑不知去向,只余个空脸”是本体,“电影开映前的布幕”是喻体,“像”是喻词,两者的相似点是“有让人失望之感”。这两个比喻文本都是“明喻”一类,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两种女人不同的笑以及给人的不同的审美感受,让人既印象深刻,又回味无穷。

所谓“暗喻”(又称“隐喻”),是本体、喻体和喻词同时显现,但常以“是”、“变成”之类为喻词的一种比喻模式。如王禄松《那雪夜中的炭火》一文有云:

骀荡播动中的爱心是火把,辉焰炽烈;横受琢磨中的爱心是宝石,玲珑光亮!

上述两句都是“暗喻”。其中“骀荡播动中的爱心”是本体,“火把”是喻体,“是”是喻词,两者的相似点是“辉焰炽烈”;“横受琢磨中的爱心”是本体,“宝石”是喻体,“是”是喻词,两者的相似点是“玲珑光亮”。这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人类爱心之珍贵,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需要爱心的热烈呼唤之情。

所谓“略喻”(又有人称之为“对喻”、“引喻”、“扩喻”、“类比”),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但喻词隐略的一种比喻模式。如汉末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有名句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四句诗实际上是个比喻。其中“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本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喻体,喻词隐略不现。作者以千里马老而志在千里来比喻有志之士迟暮之年仍不忘为国家建功立业,贴切、自然,生动地再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志存高远、壮志凌云的一代英雄的鲜活形象。

所谓“借喻”,就是本体和喻词皆不出现,只出现喻体的一种比喻模式。如沈谦《我的朋友胡适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胡适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提倡白话文学,宣扬民主与科学,推出德先生(Democracy)与赛先生(Science),鼓动新思潮,开风气之先,居功奇伟。曾经遭受到若干保守人士的攻讦,开始还讲道理,后来演变成人身攻击,胡适虽然修养不错,终究按捺不住,脱口而出:“狮子和老虎向来是独来独往的,只有狐狸跟狗才联群结党!”

胡适的妙语其实是两个比喻,“狮子和老虎向来是独来独往的”、“只有狐狸跟狗才联群结党”各是一个“借喻”。前句省略了本体“我”和喻词“像”;后者省略了本体“你们”和喻词“像”。这两个比喻,前者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德才的超群,自负而不露声色;后者骂结伙对自己进行人身攻击的保守派人士,形象而含蓄,骂人不带脏字,不失大学者的风度。

所谓“博喻”(又称“莎士比亚式比喻”),就是用两个以上的喻体与一个本体匹配,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说明或描写同一个本体的比喻模式。如梁实秋《音乐》一文有云:

最令人难忘的还有所谓天籁。秋风起时,树叶飒飒的声音,一阵阵袭来,如潮涌;如急雨;如万马奔腾;如衔枚疾走。风定之后,细听还有枯干的树叶一声声的打在阶上。

这段描写秋风吹树叶而发出的声音,即是一个博喻。本体是“树叶飒飒的声音”,喻体是“潮涌”、“急雨”、“万马奔腾”、“衔枚疾走”,四个喻体共同描写说明本体;喻词是“如”。秋风吹树叶的飒飒声,本是一个很难描写的抽象事物,但作者运用博喻以不同喻体从不同角度将之写得形象具体,逼真可感,读之让人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比喻作为一种语言表达策略,它的基本表达效果是形象、生动、传神。但是细细推究起来,一般认为比喻有“可以把未知的事物变成已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把抽象的事物说得具体”、“把平淡的事物说得生动” 等表达效应。

比喻有化未知为已知的效应,如台湾作家林鐀德《树》一文有云:

坚实的树瘿,纠结盘缠,把成长的苦难紧紧压缩在一起,像老人手背上脆危而清晰的静脉瘤块,这正是木本植物与岁月天地顽抗后所残余下来的证明吧。

什么叫“树瘿”?它是怎么样的东西?可能很多人都不知晓。但是作家通过比喻“坚实的树瘿,纠结盘缠,把成长的苦难紧紧压缩在一起,像老人手背上脆危而清晰的静脉瘤块”这样一描写,接受者就可想象出“树瘿”大致是什么样子的了,因为喻体所描写的“老人手背上脆危而清晰的静脉瘤块”是人所常见的。这样一比,不仅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树瘿”的情状,也将未知的事物顷刻间化为已知事物而为接受者所了知。

比喻有将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的效应,如王禄松《那雪夜中的炭火》一文有云:

卑坼说:“对于一个在苦难中的人说一句有帮助性的话,常常像火车路轨上的转折点——倾覆与顺利,仅差之毫厘。”

这里作者所引卑坼的话,即是一个将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的好比喻。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苦难之时需要有人说句有帮助性的话加以鼓励或指点,他才能顺利渡过人生的难关,重新开创一个幸福的人生;如果他不能得到这种有帮助性的话的鼓励或指点,他可能会从此一蹶不振,人生可能是个悲情的结局。这是一个很少有人能看透的人生道理,也是不易表述清楚的深奥道理。可是卑坼上述的一个比喻,以“火车路轨上的转折点的毫厘之差可能造成火车倾覆与顺利两种根本不同的后果”来说明“对于一个在苦难中的人说一句有帮助性的话可以改变一个苦难中的人的人生命运的重要性”,不仅将深奥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而且浅显易于明白。这便是比喻可以将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的表达效应。

比喻有化抽象为具象的效应,如台湾作家艾雯《渔港书简》有云:

昨夜我在海潮声中睡去,今朝又从海潮声中觉醒。海不曾做梦,但一个无梦的酣睡,在一个被失眠苦恼了数月的人,不啻是干裂的土地上一番甘霖。

被失眠苦恼了数月的人突然有一个无梦的酣睡,那种情形是什么样子本是一个十分抽象而难以述说的生理和心理体验,可是经作家以“不啻是干裂的土地上一番甘霖”为喻体这么一比,原本抽象的生理和心理体验顿然变得具体可感可知,让接受者也深受感染,体验到一种从未体味过的生理和心理快慰。这就是比喻化抽象为具象的独特效应。

比喻有化平淡为生动的效应,如台湾学者沈谦教授在他的《修辞学》中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回,我到华视录教学节目,遇见华视教学部主任周奉和,见他笑口常开,在电视台如此复杂的环境里,颇得人缘,向他请教有什么妙方,他笑了笑说:

“做什么事,采低姿势总是比较安全顺当,飞机低空飞行,连雷达都探测不到!”

如何为人处世,确是人生的一大学问。台湾华视教学部主任周奉和所说的“凡事采低姿态易于处好人际关系”的处世原则不失为一种处世的人生智慧。对于这一处世原则的表述,如果理性、直接地表述为:“做什么事,采低姿势总是比较安全顺当”,虽然道理也很深刻,但表述得过于平淡,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以比喻“做什么事,采低姿势总是比较安全顺当,飞机低空飞行,连雷达都探测不到”来表述,由于比得新颖而出人意表,但又合理自然,原本平淡的话顿然变得生动,成为过耳不忘的至理名言隽语,真是令人叹服!

除此以外,比喻还有另外三种表达效应,只是此前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三种另类的表达效应是:

一可以化具象为抽象,别开生面。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晨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一般说来比喻多以具象比抽象,但朱自清这里将“薄薄晨雾中的荷花和荷叶”比作“笼着轻纱的梦”,这是逆向操作,突破了常规的比喻文本建构的思维定式,化具象为抽象,但表达效果上仍不失生动形象之妙,同时还另具一种别开生面的妙趣。

二可以别具嘲弄讽刺之兴味。如钱钟书《围城》中有一段文字说:

韩学愈得到鸿渐停聘的消息,拉了白俄太太在家里跳跃得像青蛙和虼蚤,从此他的隐事不会被个中人揭破了。

方鸿渐在欧洲留学时不好好读书,毕业回家时因要满足岳父和父亲的虚荣心,便向一个爱尔兰骗子买了一张“美国克莱登大学”博士文凭。为此方鸿渐心中很是不安,所以在应聘国立三闾大学教授时,他没有填写这个假博士学历。可是历史系教授韩学愈却比方鸿渐胆大皮厚,还在方鸿渐面前称说“克莱登大学”是个贵族大学,说自己那位白俄太太是美国人,以此印证他学历的货真价实。尽管方鸿渐自己心中有鬼也不便说什么,但韩学愈毕竟怕方鸿渐真的揭了他的老底。因此当方鸿渐被陆子潇、李梅亭告发有亲“共产主义”的思想问题而被校长高松年解聘时,韩学愈就放下了心中的石头。所以,他会和白俄太太在家高兴得手舞足蹈了。作家在描写韩学愈高兴的情状时以“跳跃得像青蛙和虼蚤”来比喻,既形象地再现了韩学愈夫妇除去心头之患的兴奋情状,又含而不露地嘲弄讽刺了韩学愈小人得志、幸灾乐祸的丑恶心理。这就是比喻别具嘲弄讽刺之兴味的独特效应。

三可以别具含蓄婉约的效应。如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一文有云:

自从1980年《围城》在国内重印以来,我经常看到钟书对来信和登门的读者表示歉意;或是诚诚恳恳地奉劝别研究什么《围城》;或客客气气地推说“无可奉告”;或是既欠礼貌又不讲情理的拒绝。一次我听他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我直耽心他冲撞人。

钱钟书对于求见的那位英国女士所说的话:“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是个省略了本体和喻词的比喻,属于上面我们所说的借喻。本体应该是“如果你觉得《围城》写得不错,那就好好研究小说,何必一定要见写《围城》的作者呢?”由于本体和喻词都省略了,这个比喻在表达效果上就既形象生动,又别具婉约含蓄的韵味,不至于使求见者太难堪。

比喻有诸多独特的表达效果,所以古今中外的表达者都喜欢在说写中运用比喻这一表达策略。但是,运用比喻这一策略,我们要想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应该注意这样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新颖性原则。

所谓“新颖性”原则,就是在选择喻体与本体进行匹配时,喻体与本体之间除了要在本质上根本不同外,两者之间要有一定“距离”。也就是说,要将本来不相干的本体与喻体长距离拉配在一起,使其匹配能出人意表。如钱钟书《围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鸿渐把辛楣的橡皮热水袋冲满了,给她暖胃,问她要不要喝水。她喝了一口又吐出来,两人急了,想李梅亭带的药里也许有仁丹,隔门问他讨一包。李梅亭因为车到中午才开,正在床上懒着呢。他的药是带到学校去卖好价钱的,留着原封不动,准备十倍原价去卖给穷乡僻壤的学校医院。一包仁丹打开了不过吃几粒,可是封皮一拆,余下的便卖不了钱,又不好意思向孙小姐算账。虽然仁丹值钱无几,他以为孙小姐一路上对自己的态度也不够一包仁丹的交情;而不给她药呢,又显出自己小气。他在吉安的时候,三餐不全,担心自己害营养不足的病,偷打开了一瓶日本牌子的鱼肝油丸,每天一餐以后,吃三粒聊作滋补。鱼肝油当然比仁丹贵,但已打开的药瓶,好比嫁过的女人,减了市价。

李梅亭与孙小姐同到国立三闾大学就职,一路同行,既算同事又是同伴,可孙小姐病了想他给几粒仁丹,他也舍不得,李梅亭的无情吝啬的形象于此活脱脱地跃然纸上。其中“鱼肝油当然比仁丹贵,但已打开的药瓶,好比嫁过的女人,减了市价”,尤为这段文字的妙笔,它是一个比喻。作者将“打开的药瓶”比作“嫁过的女人”,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距离就相当远,两者匹配得出人意表,表达形象而幽默,还带点中国传统男人的刻薄,令人发噱。如果作者选择“打开的酒瓶”或“打开的罐头”来作喻体,本体与喻体就显得距离太近,新颖性就没有了,自然在表达效果上就逊色了不少。关于比喻要体现“新颖性”原则,在此想到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的名言:“第一个用花比女子的是天才,第二个用花比女子的是庸才,第三个用花比女子的是蠢材。”王尔德说得很清楚:“譬喻要求新颖,有创造性,不宜流于陈陈相因的陈腔滥调。” 上述比喻很好地体现了比喻所应遵循的“新颖性”原则。

二是自然性原则。

所谓“自然性”原则,就是选择喻体与本体相匹配时,喻体要与本体匹配得合理,两者之间确有相似点,不生硬,不勉强。如旅美台湾作家庄因《春愁》中有段文字说:

美国佬酷爱玫瑰,制成各种化肥助其早熟,于是乎弄得枝粗叶肥,花团巨硕,且高可过人。其冶艳缭乱,搔首弄姿,就跟美国大妞丰胴健脯而失娉婷娟秀一样,是不禁看的。

作家写到美国的玫瑰花的枝粗叶肥,花团巨硕,高可过人,且冶艳缭乱,搔首弄姿的样子,用丰胴健脯的美国大妞为喻体来匹配作比,十分形象生动,但由于就近取譬,自然顺畅,丝毫没有为喻而喻的生硬勉强的痕迹,体现了比喻所应遵循的“自然性”原则。

三是贴切性原则。

所谓“贴切性”原则,就是表达者所作的比喻要得体,要正确地传递出自己心中真正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不能言不由衷,言不达意,效果要与动机相一致,产生好的接受效果。如钱钟书《围城》中有段文字说:

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也许在洋行、青年会、扶轮社等圈子里,这并没有什么奇特——喜欢中国话里夹杂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买办张吉民在旧上海美国人开的花旗洋行做事,自以为比国人高一等,所以说话里常夹杂无谓的英文以标明自己的身份。作者对这种人很反感,所以有上述“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这样一个比喻以贬斥之。这个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表意中鲜明地传递出了作者对张吉民这种假洋人的做派行为的厌恶之情,读之令人称妙称快,接受效果很好,体现了比喻应遵循的“贴切性”原则。

应该指出的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比喻三原则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并不是有些比喻要遵循“新颖性”原则而不要遵循“自然性”、“贴切性”原则,有些比喻可遵循“自然性”原则而不必遵循“新颖性”、“贴切性”原则。应该说,真正好的比喻文本应该同时符合上述所讲的比喻三原则,其中贴切性尤其重要。也就是说,新颖、自然固然重要,但都应该以贴切为终极目标。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这里我们举一个清代游戏主人《笑林广记》中记载的笑话为证,作为我们这一观点的注脚:

有上司面胡者与光脸属吏同饭。上台须间偶带米糁,门子跪下禀曰:“老爷龙须上一颗明珠。”官乃拂去。属吏回衙,责备门子:“你看上台门子何等伶俐,汝辈愚蠢不堪重用。”一日两官又聚会吃面,属吏方举箸动口,有未缩进之面挂在唇角。门子急跪下曰:“小的禀事。”问禀何事,答曰:“爷好张光净屁股,多了一条蛔虫挂在外面。”

一个大胡子上司和一个光脸下属一起吃饭。上司因为一口大胡子,吃饭时米粒粘到胡须中。上司的随从觉得这样走出去会影响自己老爷的形象,所以就提醒老爷将粘在胡须上的米粒拂去,但又不好直说使老爷难堪,于是就用了一个比喻说:“老爷龙须上一颗明珠。”老爷一听就明白,忙拂去米粒。光脸属吏觉得上司的随从伶俐会说话,给自己的老爷脸上争光,所以回到自己办公室就责备自己的随从不及上司的随从,是不堪重任的蠢货。光脸属吏的随从也觉得自己没有给自己的老爷争光很惭愧,所以就暗暗下决心,要替自己的老爷在上司面前挣些面子。所以待到光脸属吏再次与大胡子上司一起吃面时,光脸老爷的随从就迫不及待地要表现口才了。光脸老爷一口面还未吃进嘴里,他的聪明随从就有“绝妙好词”了。光脸老爷以为这次该自己露脸了,所以他的随从说有事要禀,他马上让他说。不意他的随从却说出“爷好张光净屁股,多了一条蛔虫挂在外面”的话,这下光脸老爷的脸没露,却出了大丑,不知他的随从回去如何命运,真是替他担忧!这个故事中的两个门子的话都是运用了比喻表达策略,但是两人的比喻效果高下优劣一目了然。大胡子上司的门子的比喻:“老爷龙须上一颗明珠”,将自己老爷的胡子比龙须,将胡须中黏着的米粒比作明珠,虽然喻体选择得都有些老生常谈,并无多少新颖性,但是比得自然、贴切,既婉转地提醒了自己的老爷应该要做的事项,又顺带赞美了自己的老爷一番,所以效果特好。而光脸属吏的门子的比喻“爷好张光净屁股,多了一条蛔虫挂在外面”,将自己老爷的脸比作屁股,将老爷未吃进而挂在嘴角的面条比作屁股上挂着的蛔虫,喻体选择不好,而且这两个喻体所说事项都不宜在吃饭时提及,而那门子却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虽然喻体选择得新颖,出人意表,但不自然,更不贴切,本应要赞扬自己的老爷,结果却骂了自己的老爷,言不达意,是个非常失败的比喻。可见,比喻的三原则的关系是应该恰当处理的。 dqwMFjN0Ko+08rIO8y57vnQTRoG8O1aWmvvO9SjLgchm3t5XYhuC6Q/AlraCB5+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