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都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将他们实施的去工业化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展开了再工业化进程。自2009年起,美国就着力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先后出台《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仅有利于制造业的财政刺激计划的拨款就高达7872亿美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和《制造创新国家网络》等法案和政策。他们希望通过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振制造业,从而抢占世界制造业高端,并在此基础上维持美国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和超级大国的地位。德国政府也紧随着推出工业4.0战略。它的推出,宣告着人类工业革命迈入4.0时代。几乎同时,英国出台《高价值制造业战略》,日本出台《产业复兴计划》,法国提出《新工业法国》等。这些政策措施的纷纷出台,无疑将会进一步促进和提升他们的制造业发展,也宣告着人类开始朝着智能制造的时代迈进。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并不是对旧有的制造业进行重建,也不是让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回归,而是在上次工业化的基础上再次工业化。简单来说,就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来重构制造业产业链,以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他们着眼于可再生能源、节能项目、智能电网、医疗信息化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通过打造先进制造业来继续保持在世界工业发展高端的引领地位。

毋庸置疑,制造业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始终是基础和支柱产业。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从特定角度来看,世界上所谓的强国,实质上都是制造业强国。事实一再表明,在当今世界上,一个没有强大制造业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基本上没有发言权。从财富角度来看,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才是真正的财富创造者。发达国家去工业化战略带来的一个教训是,当把国内的实体产业都转移到国外,只保留金融、教育和文化之类的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到金融危机爆发后他们才发现,手头上的财富已经大大缩水,这些所谓的支柱产业根本解决不了诸如就业和发展的问题。

发达国家由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的进程的经验教训,对中国来说,无疑具有明显的规谏和启示意义。相比而言,中国这边似乎风景独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保持着两位数增长。进入2010年后,中国不但延续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而且创造了一项历史性的纪录:中国在能源、化工、机械设备以及各种消费品领域,都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制造业产值占世界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19.4%。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的这一数字为18.2%。这个数字实际上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取代美国,从一个农业大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头号制造业大国。而进入2011年,中国的GDP达到7.3万亿美元,有17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万。在这一年,中国出口和进口总量均占到世界总量的10%。到该年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3.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进入2013年,中国的GDP已达到58.8万亿元,而就经济总量来说,仅次于美国,稳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大国。这一年,在制造业领域,中国在粗钢、发电量、煤炭等初级工业品领域的生产量以及汽车、手机、电视机等制造品的生产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在政治、军事、文化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虽然一个个成绩的取得,无不让人感到欢欣鼓舞,但必须清醒地看到的现实是,就制造业来说,中国仍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有研究指出,中国制造业在增值上,仍然存在着极大的“浪费”,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整体上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是粗放型的,是通过在中低端产业链依靠规模庞大的简单加工的方式取得经济总量的提升的。简单来说,就是大而不强,无非是通过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的高代价来换取低产出、低质量和低效益的回报,而胜人一筹之处仅在规模上量的叠加。还应该看到,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环境总体状况不断恶化:大气、地下水、矿山、森林、河流、湖泊等在内的环境资源均破坏严重,有些方面已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中国本是一个资源短缺国家,但在制造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率却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直以来,中国制造业都是以高消耗、低能耗的粗放型方式来发展的。这就为中国制造业的提升和进一步发展埋下了资源供给方面的巨大隐患。

让人颇感欣慰的是,面对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中国政府有着清醒的认识。为应对世界再工业化浪潮,迎接新的工业革命,中国政府顺应时势,于2015年5月及时推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该规划立足现实,严格从中国国情出发,将提升中国制造业水平分步推进:“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该规划拟定了行动纲领,提出了目标和实现目标需完成的九大任务。其立足点更多在于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升,重点在于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

而同样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这次世界工业化浪潮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信息化浪潮。对于中国来说,尽管制造业总体上仍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但是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因而,这次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中西方可以说处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能够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发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时刻有清醒的认识,这使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出台和实施,中国制造业必定会走出发展瓶颈,一脱大而不强的帽子,成功跻身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8pParJXpD6a6jUaK5XpgjU+BknQNlQDw7zhbEnIUdueXzapo7aNaI4ukoHL04s9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