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互联网时代为中国制造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虽已成功问鼎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宝座,但大而不强的实际状况,并没有给中国的制造业带来过多的美誉度,也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不相匹配。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许多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下游位置,产品附加值含金量极低。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叫得响的品牌和企业少之又少,甚至还出现了针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危机。更为不利的是,中国劳动力低廉的优势正在丧失,资源缺乏、环境污染等的过度透支,已让传统的制造业面临生存压力,甚至有可能难以为继。

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产能过剩。由于许多企业在实现规模扩张的时候,并没有遵从市场需求出发,而是仅从自身愿望出发,终因市场饱和而无法及时化解以致产能过剩。另一个是普遍处于产业低端,产品的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的长期代工模式下,中国的制造业无法与终端用户进行接触,而于客观上扮演起了世界加工车间的角色。那么,要怎样解决这两大问题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这两个问题都可迎刃而解。通过信息化技术,将互联网与制造业密切融合,就能让传统制造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个有目共睹的现实是,中国网民的数量、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一直处于世界各国前列。就信息技术应用而言,基本上也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比方说,人们通过互联网终端,就能轻松实现购物或享受到某种专门服务。这些应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不过,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信息技术基本上运用在消费领域。而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制造业领域,即产业互联网领域,与美国这样的强国相比却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尤其是在云服务和中小企业互联网的使用率上,差距更大。

在人们的印象中,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之间的合作无外乎机械加工和设计之类的计算机技术。此外,更多在信息传递方面。其实,那仅是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一种浅显的接触。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互联网与制造业之间不仅仅是接触,而是深度融合。一般情形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让企业、用户和产品之间形成互动,走的是由产业链下游向上游推进的路子。在这方面,消费品行业和与它紧密相关的零售业受到的挑战最大。在这种融合下,生产组织模式不再是以生产者为核心,而是转向按需制造,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实现柔性生产。在这种深度融合下,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也就合而为一。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工具和技术的使用,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理念。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让机器具有智慧,从而实现让机器来管理和操控机器。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让生产资料和产品之间都具有各自的身份,通过对这种身份的识别,让它们能够准确地到达指定的位置并发挥各自的作用。对于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生产的整个过程中,一切信息都是透明的、可以随时掌握的,这样就能够及时准确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可行的对策。

对于制造业来说,涉及互联网的主要应用包括虚拟制造、柔性生产、运维服务和智能制造等。在这些应用中,互联网对装备行业的影响最大。随着物联网、高速光纤宽带、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集成,以及互联网与传感网络技术和智能决策技术的融合,对生产运营过程实现实时监控和辅助智能决策已成为可行。也就是对生产设备运行和维护进行远程指挥、监控,并能获知产品运营的信息,以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

在这种情形下,工厂生产智能化,能够实现在线加工、指尖制造和离散式生产。这时,管理人员不必亲临现场坐阵指挥,哪怕远隔千里,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互联网终端来掌握生产现场运作情况,包括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生产进度、资源消耗等随时都在掌握之中。这种掌握并不仅仅是了解,还可通过互联网终端进行指挥、调度,以及对生产时间、成本和质量等指标进行重新设置。也可对机器设备进行远程诊断和维护(通过机器检查机器来实现)。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做到不用建设自己的厂房,而是通过租赁机器来进行生产。

另外,还可进行个性化定制生产。比如说,消费者需要一件符合自己要求的衣服,怎么生产?在互联网模式下,首先可以让消费者通过网络终端对自己进行扫描,将自己的身高、体型等三维画面显示在电脑上。然后选择面料、色彩、图案和款式等样式。经过各种“试衣”消费者感到满意后,就可以下单。工厂接到订单后,利用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技术进行个性化生产。这样,在极短的时间内消费者就能穿上自己定制的衣服。

在互联网服务于制造业的同时,还催生出一些新兴产业。以智能制造为例。智能制造技术涵盖了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和智能化四个方面,催生出的产业包括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工业互联网企业、工业软件企业、3D打印企业、自动化系统集成企业和生产线集成企业等。

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在未来将出现爆发式增长。据预计,到2020年,国内工业机器人总量将达到60万台,其市场规模价值将会超过400亿元。如果再考虑国际市场,相信中国本土会诞生销售额超过百亿的机器人公司。目前,中国在工业互联网和工业软件应用上还存在严重不足,在许多方面还依赖进口。反过来看,恰是互联网企业发展和生存的空间巨大。在3D打印方面,其发展前景相当乐观。对于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相关企业来说,成长和发展的空间非常巨大。

中国社会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人力成本上升、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等诸多问题。从制造业来看,这些问题无疑是在逼迫着企业采取措施来提高生产效率。而通过提升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来实现智能制造,是实现提高生产效率的最佳方式,也是一种必然的时代趋势。随着世界各国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战略措施的实施,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已经蔚然成风。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政府的《中国制造2025》可谓应时而出。这个纲领实施后,国家将会动用各种措施,让中国制造业在10年内由大变强。

可以预见,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辅助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制造业必将能突破劳动力成本上升、适龄劳动人口减少、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走出一条化解产能过剩的新路子,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走出困境,焕发活力,赢得先机,从而助推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实现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 HPe/pnZet621pB1PP/IMK2CBJ5UX22V2bzO71mdPlUU2c0MjzPkGfgpexiEGUIL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