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完成制造业升级的中国,将会真正崛起

中国制造业目前普遍面临着成本上升、资源短缺的制约和传统竞争优势减弱等各方面的严峻压力。随着西方发达工业国家推出再工业化战略来重振本国制造业举措的实施,全球工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竞争规则紧随着发生了重大转变。为应对这种形势,中国政府适时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其目的就是通过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让中国制造业整体上由弱转强。

毋庸多说,《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是振兴中国制造业的重要举措。可以预见的是,只要认真朝着这个规划去努力,大力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中国的制造业将会彻底改变大而不强的局面,崛起为真正的强者。那么,目标既然这么美好、宏大,又该如何去实现呢?

针对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中国虽然在信息化研究和建设方面紧随世界潮流,但在行业间信息共享方面,尤其是制造业,与世界制造强国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所以,中国制造业要实现由弱转强,缩小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差距是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目前,中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还呈条块化,十分不均衡。即使是同一行业内部,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状况。就行业来说,石化、钢铁和汽车等集中度高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比较好,有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基本上做到了与国际同行平起平坐。而在纺织和轻工等行业,信息化建设就显得明显滞后。

通过搭建共享信息平台,能够为制造业提供包括增强协同制造能力、提升物流、销售和售后等方面的服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资金周转,大大降低企业在采购、销售和提供服务等方面的成本,最终确保企业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多为地域性的,规模普遍偏小,缺乏一种跨地域、跨行业的能够为所有企业提供上下游信息的共享平台。由此,制造企业也就缺乏一种能够帮助未来发展和决策支持的知情方式。

现代企业管理研究表明,在制造业当中,就获取利润来说,可分为研发设计、加工生产和销售服务三个产业。在这三个产业中,研发设计和销售服务产业的利润率通常在20%~25%之间,而加工生产产业的利润率只有5%。而中国的制造业恰都存在于加工生产领域。

长期以来,中国的制造业都置身于加工生产领域,通过惨烈的低成本竞争来维持生存,企业自主研发的能力非常薄弱。由此,在一些关键部件和技术上,都严重依赖国外进口。随着中国经济整体上的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致使劳动力成本相应地跟着提高,从而让制造业低成本的优势逐渐丧失。因而,中国制造业如果不改变低成本经营模式,必将会整体陷入低成本的恶性竞争中。而其出路在于,紧紧依靠科技创新,让自身成长为产业价值链上游的企业,通过创新形成的竞争优势来获取更高的利润。

虽然中国号称世界工厂,但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竟然没有一个叫得响的优秀民族品牌。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制造企业普遍性的品牌意识淡薄,即使是长期服务于跨国公司的一些企业,也没有培育起塑造品牌的意识。与中国制造业规模快速提升相比,中国企业在打造世界级品牌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严重制约了中国企业产品附加值的提高,这致使中国企业所走的还是依靠通过低成本竞争来获取利润的老路。

要想打造国际品牌,必须从提升实力做起,其中的重点在于创新能力的提升。这对中国大多数制造企业来说,似乎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坎——习惯了模仿,几乎窒息了创新意识。尽管出于提升企业实力的需要,一些企业也重视提升创新能力,但从整体上来说,这种重视更多的还是企业领导层的愿望,表现出来就是一种被应付。而反观国外那些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不仅在于领导层重视创新,还在于建立了企业创新的一整套体系,并且将创新渗透进了企业文化里和员工的价值观里。因而,创新应是企业自主自为的整体行为。

中国制造业粗放型发展,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得到改善,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就不可能存在。因而,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制约,是中国制造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唯一的破解之招就是实现绿色制造。

所谓绿色制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个是制造本身,即在制造的整个过程中全面地考虑资源和环境因素。另一个是环境保护,即让制造过程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还要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再一个是资源优化利用,即尽可能地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现在形成的一个共识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朝着节能、新能源和高技术产业占主导地位的方向推进。这是一种大趋势,是各国奋起直追的动力所在。中国制造业在应对成本上升压力和提高生产效率、用户满意度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面对绿色发展需要,可以从打造绿色制造供应链方面着手,借助信息技术等手段,对整个供应链环节进行有效整合,让供应链的运作效率达到最高,从而既降低成本,又确保绿色制造得以实现。

世上的人千奇百怪,每个人都有自成体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就注定了人的需求和愿望的多样性。从商业角度来看,除了一些手工制品外,在工业领域,通常都是企业生产什么,消费者购买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不得不大打折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不再满足于消费企业设计出来的产品,而是有了满足自身需要的个性化需求。他们希望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想法传输给企业,让企业根据这些想法生产出为消费者个人量身定做的产品。消费者的多样性注定了他们需求的多样性,这就预示着企业传统大规模批量化的生产模式必须让位于个性化的定制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企业就变成了提供一对一服务的角色。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应用的日趋成熟,让制造企业能够做到通过网络直接面对客户,这就让大批量个性化定制的真正实现成为现实。这是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一项重要变革,改变着人们的传统思维和理念,让制造企业不得不调整思路,改变生产模式。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个性化定制的兴起,传统的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模式必将转变为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由此,企业的采购、生产、物流和服务模式都会跟着改变。为应对这种趋势,敏捷制造就成为解决问题的最佳应对良策。所谓敏捷制造,就是对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迅速重组,实现敏捷应对市场需求。个性化定制带给企业的与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机遇——能够给企业带来高附加值,取得更为可观的效益。从技术方面来看,3D打印正在引领潮流。

虽然完成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难关,但是,成功闯过这一关后,中国的制造业必定会脱胎换骨,不仅会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跻身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还会具备自发的持续的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质的飞跃。届时,成为世界制造强国的中国,也一定会成为综合实力上的世界强国。 mFNcLA/JIruM3+L10fh905uX4UpGgAlb4eXEj0x9ciuVOoq6gd1JeEiJU+wqeFS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