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底特律之殇:来自黑暗镜像的悲情告诫

2013年7月18日,曾经在世界汽车制造业方面呼风唤雨的底特律向联邦法院提出破产申请。不到一年之后,联邦法官正式通过这一决议,底特律也以180亿美元的惊人负债震惊了世界。那么,作为曾经名动一时的现代化工业城市,令无数工人心驰神往的“工业圣城”,底特律的破产,又与当今中国制造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相似之处,中国民族品牌又应当从中吸取哪些教训呢?

首先,单体产业过于集中,产能过剩是底特律破产的最重要原因。

20世纪50年代,由于几大汽车生产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先后兴起,底特律汽车制造业开始蓬勃发展。在随后的十数年时间里,汽车生产迅速成为这座城市的核心经济支撑点。然而,随着世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体型较小、耗油量低的日本汽车逐渐占据了有利地位。相对而言,美国出产的汽车虽然马力强劲,但是油耗和保养费用过高,行情受冷也就不足为奇了。更重要的是,贸易市场上的挫折并没有阻挡住底特律汽车制造业的持续扩张,即便是在日系车风靡全球市场、底特律汽车成品供过于求的困境下,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工厂依然加班加点,疯狂生产。面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没能及时开辟出新的经济支撑点,发展到最后,就造成了大量成品滞销,生产资源严重浪费,最终导致了城市经济瘫痪的结局。

对于中国制造而言,当前中国品牌也在部分领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据统计,在钢铁生产、汽车制造、面板业,中国制造都是供过于求的。就汽车生产方面来说,目前在中国大陆登记注册的生产商有130多家,国产汽车品牌则超过80个,而作为老牌汽车生产基地的美国,其汽车品牌不到50个。这就是说,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业遍地开花,竞争十分激烈。有了过量的供应商,必然就会出现产品积压、滞销的状况。世界知名审计咨询机构毕马威发表的《2012全球汽车产业高管人员调查报告》就指出,中国2011年度汽车闲置数量超过600万,预计到2016年,中国汽车闲置产能将突破900万。在钢铁行业,中国制造同样也出现了类似状况,仅2012年上半年,中国钢铁企业就多制出1.6亿吨成品,这对于交易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现象。更重要的是,汽车、钢铁生产历来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型产业,一旦遭遇风险,对民族经济的打击也是非常严重的。

其次,工业人口的归属感缺失,是底特律后劲乏力,丧失绝境反弹的重要原因。

在汽车生产的全盛时期,底特律拥有接近200万人口,而如今,这座曾经闻名世界的“大汽车城”仅剩70万人。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地方治安差、种族矛盾激烈、公共建设费用划拨困难是重要原因。由于美国当局并不限制居民迁往其他城市,所以大量人口外迁的现象在底特律屡见不鲜。而人口流失对地方制造业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市场萎缩、后劲乏力。

风光一时的底特律无法长期吸引稳定人力资源,其实以东南沿海为主基地的中国制造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对于从内地远赴两广、苏浙等地的工作者来说,工厂永远都是一个“无根的地方”,一旦这里出现任何波动,那么收拾行囊转移阵地就成为打工者的不二之选。

所以说,从表面上来看,中国东南沿海因制造业而一片繁荣,也因制造业而人头攒动,但以外来打工者为主体的劳务群体,很难与这些城市共进退,一旦发生产业衰退,那么大量人口流失、工业体系瘫痪就是难以避免的。

再次,危机发生后,企业资金断流也是底特律制造业一蹶不振的重要缘由。

在美联邦的法律文案当中,除非自然灾害,联邦政府不得向各州、市实施直接救援。这就意味着,当底特律的各行各业都陷入困境的时候,地方政府却因债台高筑而拿不出资金来拯救市场,最后只能落到“集体破产”的悲惨结局。

同样的难题在中国制造业也是非常明显的,虽然各级政府都在全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中小型企业来说,获取必要的银行贷款依然非常困难。2012年,有90%以上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表示难以取得银行贷款,在资金周转不便的背景下,这些企业不得不通过民间借贷渠道来保证公司运营。而一旦资金链断裂,那么这些草根企业面临的后果可想而知。

总体而言,“大汽车城”底特律的破产,对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制造业而言,是有很多值得借鉴与思考之处的。产能过剩、产业方向单一化、外来务工人口稳定性不足、危机时刻企业缺乏资金注入融资困难。以上那些发生在底特律的历史,现在都映照在了中国制造业身上。换言之,假如中国制造不能做出有利的改变,是很有可能步入底特律的那一条悲情旧路的。 QrvxNOdGCh5RB/VWWzhnV7r0+D4xDbixfrsoiArrUmDFwkcPqaOXJejEWBWAdAk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